书城旅游“老鬼”话新疆
23336100000012

第12章 天山“湿岛”——伊犁河谷环游之旅

有不少痴迷于新疆的旅游发烧友,自诩自己“跑遍了新疆”,却偏偏忽略了伊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因为,“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此话早已流传,而且毫不夸张。

伊犁河谷,绿野无涯、红花接天、河溪纵横、墨林如海、风景佳胜。四周有天山夹峙,多牧场田园。因与新疆大多为荒漠干旱区相比,降水相对丰沛,气候更为适宜,故有天山“湿岛”、“塞外江南”之誉。

丝绸之路“天山道”横贯河谷。肃立的突厥石人,拱列的乌孙土墩,神秘的古代岩画,艰险的山间故道,足以为历史的见证。河谷壮美的风物为中国独有。处处喷涌的温泉矿泉,时隐时现的异兽珍禽,六个全国唯一的自然保护区,以及“天马”、褐牛、细毛羊等等,又足可以引为河谷的自豪。

畅游于斯,到处可见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投身于斯,方能切肤感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我们有多么重要!

伊宁市附近,有闻名于世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的霍尔果斯陆地口岸,边贸互市红火繁忙。有中国唯一的“霍城县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憨态十足的陆龟,躲在草丛之下,十分逗人喜爱。有世所罕见的“火龙洞”地热疗养院,神奇的地下煤田自燃而释放的热能,竟可疗治多种痼疾,有的洞内甚至可以烤熟鸡蛋,清炖羊肉!还有成吉思汗7世孙——秃黑鲁·帖木尔的“麻扎”(墓地),清代的伊犁将军府遗址,惠远古城钟鼓楼,新建的林则徐纪念馆,以及汉宾乡果园、伊犁河大桥等等。观赏这些景点景区,在伊宁、霍城游览一天许,是十分值得的。况且,伊宁市又历来就有“花城”、“白杨城”、“苹果城”之美誉,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风情十分浓郁呢!

从伊宁市出发南下,进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那里的美景当然值得观赏。乌孙山鲜花盛开,景点历历;山下锡伯族“箭乡”风情迥异,有“锡伯民族风情园”可供观览。伊犁河畔,既有湿地韵味,又见草原石人,当然会不虚此行。而沿省道220公路,拐个弯便又可奔昭苏盆地了。

渡过古代称为“伊丽水”、“帝帝河”的国际性河流——伊犁河,遥望峰顶一片银白、坡间花木葱郁的乌孙山,路经蒙古语意为“野山羊众多”的特克斯县,可顺便观赏已列入吉尼斯记录的“八卦城”——特克斯,整座城就是一座八卦城,是世上极其罕见的。而到了昭苏盆地,坦荡如砥的绿色大草原,大片的金黄油菜田,背倚着云雾缭绕的天山哈尔克它乌冰峰,明丽的色彩便会使人耳目一新。昭苏县应为此行的重点之一。寻到了城东南5公里草原的洪那海突厥石人,瞻仰了新疆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圣佑庙,另外,有道是“不去夏特等于没来昭苏”,沿着汉代解忧公主和唐僧玄奘走过的丝绸之路“弓月道”——夏特古道,顺理成章地便到了昭苏最迷人的去处——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

鉴于篇幅所限,且不说夏特高峻的天山山前横竖成行、高低各异的200余座乌孙土墩墓如何使人叹为观止,也不谈夏特故城近期有多么重大的考古新发现,单只一条夏特峡谷,便足令人流连忘返。

夏特峡谷长约50公里。谷如甬道,壁如斧削,花香鸟语,蝶舞蜂飞,鹿奔狐窜,林密景幽,夏特河水清鱼欢,在谷外莽莽原野上流淌汇入伊犁河最长支流特克斯河。谷深30余公里处便是伊犁著名的夏特温泉。仰望木扎尔特凛凛冰峰,环顾四周野果山花,入浴6座水温42~64℃的汤池之中,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早在2000余年前,夏特峡谷便是沟通南北疆交通的天山隘道,直到清末。今天,故道石级遗址犹存,而这里,已变成一座天然公园了!

昭苏盆地海拔1800米开外,素有“冬长少夏,春秋相连”之说,早起而晚归的外来游人,尤其摄影发烧友,即便盛夏时来此,带上羽绒服,也不会有人嘲笑你“怕死惜命”的。

离开昭苏县,再经特克斯,沿316省道公路,一路有河溪相伴、山峡相拥,牧群、牧歌相随,还有越过特克斯达坂后不远路旁的萨尔布乎沁“圣泉”相滋润,旅途颇不寂寞。

巩留尤以自然风光见长,全国唯一的野生核桃自然保护区内,除7000余株野核桃树外,还杂有野生塞威氏苹果、野山杏、野生欧洲稠李及野蔷薇、野树莓、野草莓等野果山鲜、奇花异卉。哈萨克牧民称此地为“江嘎德萨依”,意为“野核桃沟”,距巩留县仅23公里。山重水复,曲径通幽,颇有世外桃源之韵,俨然一座花果山!

而巩留最负盛名的景点,当属坐落在吉尔尕郎谷地的恰西风景区。从县城往东南穿峡过河行约80公里,那拉提山间一条幽谷,便是恰西。自古以来,这一带便有“鹿苑”的美名。如今,家家养鹿,处处鹿场已成为这里的一大景观,时不时还会发现林间水边,野生马鹿、羚羊、盘羊甚至雪豹闯入眼帘。数人合抱的云杉巨树,浩荡成林,无边无际;齐腰深的草莽,五彩缤纷,花卉争艳;雪峰、峭崖、石门、飞瀑……漫山遍野的树莓(马林),果实俯拾即是,甘酸可口;纵横流淌的泉涧,甘冽清甜,妙过矿泉。1988年,这里曾建立了伊犁第一个草原民俗旅游点,当地哈萨克牧民取名为“夏勒帕提·阿娜”,意为“贤惠之母”,是哈萨克传说中的圣母,想想看,恰西,岂一个“美”字了得!

告别了巩留县,驱车——最理想是乘越野车——继续东行前往新源县那拉提景区。从进入河谷那时起,有心人便会对这里的地名作何解释而尤感兴趣。不错,伊犁河谷多民族杂居,和睦相处,每个地名、山名、水名都有不同含义,有些地名甚至可引出一段优美的传说,一部久远的历史。比如,凡带有“吾斯塘”(哈萨克语)、“布鲁克”(蒙古语)、“布拉克”(维吾尔语、柯尔克孜语)的地名,都与“泉水”有关;凡带有“托别”(哈萨克语)、“套”(蒙古语、柯尔克孜语)、“塔格”(维吾尔语)的,无疑是山名……。一路上原始森林、田畴牧野、山峡雪峰、河流溪涧,常给人带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悦。从巩乃斯种羊场到则克台镇,山崖间有4处岩画群,都是古代塞种人、乌孙人、突厥人等游牧民族久远的历史杰作,神秘而奇特,不可不观赏之。

那拉提傍伊犁河又一支流——巩乃斯河。河水清澈,游鱼可数。山间恰巴哈依夏牧场,绿草如茵,牧群如云,毡房炊烟,牧女欢歌,一派草原胜境,常令游人乐不思归。

这次环游的最后一个景区,是唐布拉草原景区。从那拉提前往,先得翻越海拔3000余米的玉希莫勒盖达坂。沿着国道217公路盘旋而进,不觉间,车在云中行,花在云上开,重峦迭翠,苍山如海,观者无不雀跃。如逢雨雪初霁,五彩祥云倏忽间从深谷中升腾而起,飘然而上,会令人疑为观音菩萨或太白金星这些《西游记》中神佛、仙人趺坐祥云之中,空灵之感顿然而生。

不必担心“高山反应”,从未有人发生过。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这里太绿了!

下了达坂,便到乔尔玛。乔尔玛是山间交通枢纽,三岔路口。若继续向北,出山后便是独山子、奎屯市。如往西折上315省道,在伊犁河又一支流喀什河护送下,行不足百公里,便到了唐布拉草原度假村。

唐布拉,是尼勒克县草原的总称,哈萨克语意为“(石雕的)大印章”,因草原上有几块巨石酷似图章,而得其名。人称“唐布拉113条山谷,便是113个景区”;一位老摄影家感叹道,他走遍了伊犁草原,最美的就数唐布拉……

唐布拉和整个伊犁河谷一样,最美的时间是5月下旬到6月中旬。如果冬雪春雨充沛,大片大片火红的“莱丽喀扎克”花,铺地接天,宛如人工园林,开遍大草原!骏马之群在花原上奔腾,健美的哈萨克牧女在花野中徜徉,如云的羊群散放在花丛中,悠扬的牧歌起伏在花地上……莱丽喀扎克——自由之花,她的身影,在伊犁河谷到处可以寻见,但数在唐布拉最红火,最繁茂!

最后一日,返回伊宁市。沿喀什河水,经尼勒克(哈萨克语意为“大婴孩”)县,在如诗如画的克令托尕依原始次生林中,寻觅马鹿、羚羊矫健的身影;在成吉思汗11世孙速檀歪思汗麻扎前,感受幽静氛围。人烟渐次稠密,村落渐次增多,夕阳西下时,也许会有大群牛、羊、马、驼,逆光而行,烟尘顿起,构成一幅美妙绝伦的“牧归图”,如果胶片已用光,那就赶紧把阁下的数码相机提前充满电!如果什么都“雅克”(没有)啦,那真会令人捶胸顿足,追悔莫及的!

环游途中,到处可见养蜂之人,到处可买到蜂蜜、蜂王浆、花粉。伊犁地域,皆在全国唯一的“黑蜂资源保护区”范围内,河谷又是花的世界,蜂蜜质量之优,也属难得。

不喜食羊肉者,蜂蜜岂可不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