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老鬼”话新疆
23336100000014

第14章 温宿县,再话古尔邦节拜年

从喀什出发,一日奔波,黄昏时分,“老鬼”一行到达南疆著名景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神木园。

神木园景区经理开建梅倒真是“开门见山”:“毕老师,晚饭不在园中吃了,走,咱们到山下萨瓦甫其牧场,我们的员工努尔比艳家,拜年去!”

哈,已经一星期了,“古尔邦节”居然还没过完!

我们的车子再折返头,从神木园下行20公里,前往萨瓦甫其牧场。“萨瓦甫其”,维吾尔语“积德行善”之意。这是一个地处荒漠干旱草原区的牧场。待我们找到了努尔比艳家,天已完全黑透。而努尔比艳和她的母亲已等候我们多时。她家男人,今天都不在家。

黑暗中也可看出,她家院子很大。而同其他地方一样,她家尽管房子很多,一到冬季,便只有一间生着炉子的房间,供接待客人及全家人起居、睡觉,其他的,则一律空置。

努尔比艳的妈妈——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身材不高,和蔼可亲。她虽不懂汉语,但非常热情,一边招呼大家快上炕,一边指挥女儿给大家端茶、递馕、馓子、巴哈力(黑面包)、喀特喀特(夹心果酱蛋糕)……

热乎乎的火墙,热乎乎的房间,大家进门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先“剥皮”,把厚衣服脱掉,而身上,仍然是汗涔涔。

上得炕来,“老鬼”便知道,主宾席应该是在铺着绣花桌布的长方形炕桌的正中间,对着屋门的位置。

“十里不同风。”这里,和喀什及帕米尔高原人家的陈设和讲究已经很不一样啦!

上炕前,大家都提出,我们先把手洗了,但是主人不允,执意请我们先上炕后,再把阿不都瓦(洗手壶)、其拉卜加(接水盆)拿来,让我们在炕上洗。唉,为了方便客人,努尔比艳可累得够呛!

女主人待大家坐定,便向我们宣布,今天大家尽管提出要求想吃什么,一会儿就都可以做好。摸摸依然发胀的肚皮,人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只要一碗汤面条就行。

女主人并不说同意,也没说反对,没多会儿,一大海碗又一大海碗汤面便递到了每人手中。嚯,那叫一个香!

“老鬼”的好奇心又被激发了起来,为什么从喀什到阿克苏地区,汤面都是这么可口呢?

经过一番咨询加研究,“老鬼”恍然大悟。阁下您呢,先听听人家这碗看上去不起眼的汤面是怎么配的料,恐怕肚子里的大馋虫就会被勾起来喽!

首先,得有一锅鲜美的羊肉汤,也就是中原地区俗称的“高汤”了。再配以羊肉片、皮芽子(洋葱)、恰玛古(蔓菁)、诺胡提(鹰嘴豆),当然,少不了黄萝卜(中原称之为“胡萝卜”)、芫荽(香菜),还有土豆丁、青菜、辣子粉,等等。佐料呢?没有。新疆的少数民族,烧菜、煮肉除了盐,一般不用任何佐料,认为那会破坏原汁原味。

新疆最著名的佐料,就是“孜然”——安息茴香,而那只是在烧烤肉类时用得最多,蒸煮的食物往往不用。

洋葱,是从古西域传到中原去的。而直到今日,新疆当地种出来的洋葱仍然是甜的,可以生吃。在新疆,无论做抓饭、拉条子、手抓肉、还是多种炒菜,还有凉拌菜,都少不了它。常吃皮芽子,可以降血脂、降血糖,可以通气、化痰,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恰玛古,说是蔓菁,但这里种植的恰玛古,既有萝卜的口感,又似土豆的味道,却又哪个也不是,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作用,香鲜可口,而回味悠长。

诺胡提——鹰嘴豆,只在天山沿线海拔约1300米的土地上可种植、生长,其形状、大小、颜色,和黄豆很相像,只是顶端有个钩状突起,活像个鹰嘴,因而得名。别小看了这不起眼儿的小豆子,除了特殊的豆香、特殊的营养外,鹰嘴豆还有特殊的食疗作用——降糖,它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食品!

而南疆维吾尔妇女的手擀面条,切得又细又均匀,看上去,简直就是艺术品!

那么,这里的汤面好吃、味美,能让人撑破肚皮,还有什么好奇怪的吗?

舒服极了,那一大碗汤面落肚。但没成想,还没有等我们回味过来,哎呀,又一大托盘“朴罗”——抓饭,香喷喷、热腾腾端到了桌上!女主人丝毫也不理睬大家的要求,也根本不征求大家意见,不声不响地就把自己的这套手艺露出来喽。

天哪,告饶无效,规矩又不能坏,端上来就得吃。肉烧得又嫩又鲜,色彩悦目。米炖得软硬适宜,香糯可口。在饭中,除了羊肉,还加了金黄鲜嫩的自家养的鸡肉。而在农村、牧场,抓饭,是当真要用手“抓”着吃的。所以女主人根本也不会给你提供筷子、调羹。

“老鬼”毕竟久经“吃”场,抓起来吃到嘴里不含糊。而第一次经历此事的可怜虫,就要弄得满手满脸都是啦!

其实,“抓饭”吃法很简单,您把右手的三、四根手指并拢,不要怕烫,在盘子的边缘,把饭先拍实、压实,然后弯起指头,把饭挖起来,送到嘴边,再用拇指在后面推动手指中的饭,舌头配合,就成功吃到嘴中喽!

不过,依“老鬼”的经验,当然还有教训,初学“抓饭”再有人指导,您不把饭粒沾到腮帮子、下巴、鼻子甚至眉毛、脖子上N次,那也倒是不大容易学会吃的。

肉足饭饱。但女主人依然不过意,盛情未尽,还觉得我们没吃尽她家美食,还觉得手艺没全展露出来,还要张罗去做,说是还有拉面、曲曲儿等等,等等。吓得我们还得赶紧再集体求告讨饶……

归程中,仰头望窗外,嗬,今夜又是星光灿烂!

今天将要去下一站——库车神秘峡谷了。临行前,开建梅经理又有了一个新策划。她说:“我们景区的导游员买地娜,一定要请毕老师到她家去,吃午饭,又正好赶上了古尔邦节……”

呵呵,好家伙,还是“古尔邦节”呀!

买地娜·肖合热提的家,在温宿县城内,群楼耸立中的一小块儿空间,是她家的院子和平房——不简单,能在县城中住着平房,可是足以让许多人羡慕的了,而她家位置,也颇有一些“城中村舍”的感觉了。

进得家门,您就能看出,她家装修得很现代化,而又保留了相当的本民族特色。门厅,其实就是长而略宽的走廊,连接着几间屋子,陈设着沙发、茶几、方桌,还有彩电。而节日客厅,是在房门斜对面的一间屋内。

大家向买地娜的妈妈表示了节日问候后,脱鞋进了厅内,在满屋铺着坐褥的地毯上坐下。男盘腿,女跪坐,这规矩不能变。而客厅正中间,则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矮桌,桌上铺着女主人精心绣织的“餐单子”,上面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美食、美点。

“老鬼”依旧倚老卖老、当仁不让地坐到了对着屋门的小桌正中间,两侧分别是温宿县旅游局边局长、南疆中坤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仲涛。其他人也都按序而就座。一般来说,女同胞坐在我们对面。而女主人——买地娜,就在背靠门的位置招待大家。

买地娜的母亲要操办家宴美食,没有和我们一起坐。她的父亲下午还要上班,也只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只让女儿和儿子希热力·肖合热提款待我们。同样是一道道美食,让人应接不暇,手抓肉,香嫩;曲曲儿,味鲜;米肠子面肺子,人人赞不绝口……

咦,买地娜从外边端上来的是什么?噢,先是“雅格勒克吉干”,大家戏称之为“脂肪肝”。这道菜说起来简单,是把羊肝、羊尾巴油,置于锅中煮熟,然后切成薄片,一片肝一片油搭配起来,再撒些盐,就成了。吃起来肝香可口,肥而不腻,很是独绝。

啊哈,又端上什么了?烤羊肉串儿呀——说起来您可能不相信,拜了这么多家的年,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它!

很简单,其实各家都准备了这道远近闻名的小吃,但无论到哪家,人们都眼大肚子小,没等到羊肉串烤好,便都落荒而逃啦!买地娜称得上善解人意,尽早地就准备好喽,也就引起人们一阵欢呼。

但是“老鬼”今天从进门,便一直在打量着桌上一件奇怪的物件。它的形状,接近大半圆形,蓝底碎花的漂亮布料,周缘缀着花边儿,夹层中衬着棉花。一开始,未征得主人同意,“老鬼”还不便去碰它。等到买地娜再一次给大家斟茶,谜底才总算揭开喽,原来,这物件叫做“切依内克袍斯米斯”,好长的名字!直接翻译成汉语,就是“茶壶的帽子”——茶壶的保温罩呀。多巧妙的构思、创造,多有趣的名字、用途!

“切依内克袍斯米斯”——茶壶帽子!

美味儿,美物件,美风俗,美心愿,“老鬼”今天肚子脑子皆得到大大充实。心满而意足,走出买地娜的家门。哦,天上居然飘起了雪花!

大家纷纷打趣说,这是“老鬼”带来的瑞雪。

哈哈,“老鬼”,“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