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老鬼”话新疆
23336100000041

第41章 罗布泊日记(5)

今天,罗布荒原,属于我;楼兰故国,属于我;啊,今天——属于我!

哈哈,“老鬼”啊,老夫又发少年狂!

夜幕降临,东方星光灿烂。卓玛、老妖,还有黄明,兴致勃勃地借助于格桑的美军大电筒,以“老鬼”的帐篷为前景,拍摄着夜空美景。

“老鬼”睡不着,在帐篷外瞎转。星光下,忽然看到东南方并不很远的地方,有一个飘忽不定的白影子在忽忽悠悠地晃动来,晃动去。“老鬼”从来不听邪,不怕鬼,但那儿,到底个是什么东西呢?

怕惊吓着卓玛,轻轻地只跟聚精会神拍照的她说,把你的大电筒借我用用……

咳,不是楼兰美女之魂,原来是——英萍,穿了一身白衣白裤,在她们营地前一座高台上,轻盈地练习她拿手的瑜伽功!

23点38分,进帐关灯。但今晚,注定又是一个难眠之夜。辗转反侧,牵挂着亲人们、女儿们,还惦念着——王晓航一行……

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土垠”古粮仓·“龙城”真风景·“核污染区”轶事

【全天行程:80余公里;晴,气温:25~43.2℃,风力:3~7级】

心中有事,睡不安稳,一夜间醒来多次。早上5点多钟的时候,听到葆华兴奋地冲着对讲机喊叫,便知道,是晓航快到了!各帐篷似乎都有了反应。咳,越发睡不成了。6点18分,钻出了“屋门”。

老妖、格桑、卓玛等几人,都在往东方张望。听了对讲机喊话后,大家显然都很兴奋了。从大家交谈中不难知道,其实昨夜没谁睡得踏实。原因很简单,晓航一去,往返330余公里,万一有个闪失——比如葆华后来才说出来的:假如途中他的车子再爆一个胎,那可就麻烦大了!

6点46分,太阳,吝吝啬啬地露出了光亮。

“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老妖喜极,突然亮开嗓门唱起了儿童歌曲,身体还在激动得变了形儿地乱扭动。啊,确实看见啦:东方,一对车灯时隐时现在“雅丹”群中。嗬,那阵儿的感觉,那俩大灯,真的是比昨晚的灿烂星光还要漂亮!晓航,是善解人意的,这亮闪闪的车灯,就是专门为我们打的!

晓——航——回——来——啦!营地瞬间,欢声一片……

7点06分,晓航凯旋而归。

已是第六天,馕吃完了。今天早上,葆华、王勇、英萍,忙忙火火地给大家炸起了油饼,香喷喷。早餐后,像往常一样,营地的垃圾,自然是众人一起动手收拾干净的事情。

今天不徒步。道理也很简单,在这种复杂的“雅丹”地貌里玩儿徒步,那跟玩儿命基本上是“零距离”。

9点09分,出发。中间,还停车两次,行车只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10点46分,就利利索索地走完了18公里的“雅丹”路。

风,还是东偏南风,只是不知不觉中,诡谲而不动声色地加大了力度。刚停车的地方,风还不大。换个地方再下车,大家塞在帽子后面防晒的头巾,猛然间全都飞舞了起来。嚯,风力已达5级以上!说实在话,这会儿的气温应该还在35℃以上,可感觉比在城市街道上30℃左右的温度,舒服许多。

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名叫“土垠”。汉代时,这地方是著名的“居卢訾仓”所在地。历史上,这里是东通敦煌、西连龟兹、北望车师、南下楼兰的交通枢纽,因为汉朝时,被称为“伊吾路”的前往今天哈密的路线,还没有打通。那么,居庐訾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西汉政府重要的兵站、仓储。居庐訾仓,它当年的军事战略地位,当不在楼兰之下。而它,古往今来,也都可以简称为“居卢仓”。

据考古学家分析,居庐訾仓,早在公元前101年之后起,应该就已经设立了。而这里,是我们此次行程所到达之地的最北端。

12:21分,到达土垠。气温已飙升到38.8℃。不怀好意的风,这会儿却不知躲到哪里偷偷笑去了。湖盆、河道历历在目,四周高大的“雅丹”,拱卫着地势相对低矮而面积不能算小的古迹遗址。房屋、窑洞、叫不上名字的坍塌建筑,散落四处的木头、碎片,似乎都在向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倾诉着,这里当年的车辚辚、马萧萧……

土垠,是当年孔雀河汇入罗布泊之地,据说曾有过港口、码头。

对讲机里又传来葆华的声音,卡车没有顺着我们的车辙拐弯,而直统统地一头攮进了“方城”遗址。“老鬼”对此司空见惯。在野外,迷路可谓家常便饭,几乎每次活动都不可避免。对经验丰富的人来说,这更只是点儿“胡椒粉”、“辣子面”而已。掉头寻车辙回来就是啦!

车队集结。沿着一条无名河道,左拐右转,14点04分,鼎鼎大名的“龙城”,出现在我们视野中。

此“龙城”,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龙城”也——那座龙城,应是指蒙古大草原上的匈奴王庭,但是古往今来,两座“龙城”,却经常被混为一谈。至少,都被当成了人工建造的城。别的不说,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就明确记载着,龙城,为“姜赖之墟”——早上进了东城门,你得黄昏才能走到西门……

这里的“姜赖”,是一个传说中疆域辽阔的国家,而“居卢”,与“姜赖”发音十分接近,所以有专家认为,“居庐訾仓”名字之源,其实就是“姜赖”——一个似乎子虚乌有的国家名字之音的转化。

但是,必须说明白的是,我们眼前矗立的“龙城”,却根本不是人工之城,而是不折不扣、彻头彻尾的“雅丹地貌”!是天下最壮观的雅丹地貌——魔鬼城!

可惜呀,“养在深闺人未识”——常人也根本无法去“识”它,它离“人间”太遥远喽,它的“深闺”,太难进入喽!

“老鬼”路上,并没有把故事讲这么复杂,因为我知道,到地方大家一看,谁都会精神大振的。果不其然,陈聪首先大喊大叫地宣称,他一路上跑到这里,总算见到“真正”的“风景”啦!

“老鬼”带头,率先爬上就近最高大的一座“宫室”。四面八方,齐齐整整的高大“建筑”,横平竖直的“城墙”、“壁垒”,隐现交错的“街巷里闾”……阁下,你有多丰富的想象力,尽可以驰骋飞扬,淋漓尽致地发挥了!

炎炎赤日,这会儿倒一点也不抠门儿了。43.2℃的高温,明明白白显示在表盘上;居心不良的风,依然不知躲在哪里。但是,这却成了目前最不受关注的状况。“大街小巷”,“楼上楼下”,到处是忘乎所以的人们活跃的身影——这会儿,根本就甭想找到行为规范、神经健全的正常人!

但“老鬼”,却在暗自惋惜:骄阳正当顶,一点儿阴影没有,拍照,层次感太差了。哪儿像2005年10月那次,我们的营地就扎在“城”中,嘿,黄昏和清早,举起相机来,那才叫一个过瘾!

烈日下的午餐,大家个个神采飞扬。

向西,向西,不觉间,我们进入了“核污染区”。哈哈,看到那座标志碑,“老鬼”又想起一段往事。2005年10月,走到这里后,几位朋友有点儿“怯火”地偷偷过来问“老鬼”,这里的污染,对身体有伤害吧?

“当然,”“老鬼”一本正经地回答,“比如你们解手时,就要当心了。那污染,就会顺着尿道儿,爬到你身上来……”

咳,令“老鬼”万万想不到的是,一句玩笑话,竟让几位朋友,一路坐在车上不敢下来,“内急”了咋办呢,几人竟然躲在车上,可怜巴巴地往塑料袋里“释放”、“发泄”咧……

没幽默感。哭笑不得!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就在这一天,中国有了“核”!而第一、第二颗原子弹和后来的氢弹,还有再后来更高规格中国的多次核试验,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其实,多少年过去了,这里“对人体有害”的核污染,毫无疑问,早就已成为“一般过去时”了。但这里,今天依然划作是“军事禁区”。

18点09分,走出核污染区。大家又纷纷在碑前,拍照留念。

18点58分,顺利到达了老开屏——今天的宿营地,一片平坦之地,西北有“雅丹”群,东南是开阔地,基本无植被。

嗬嗬,“老鬼”的两条胳膊上,啥时候长满了密密麻麻、晶晶莹莹、小米般大小、珍珠般洁白的——水泡泡儿了呢?哈哈,这是又要蜕皮啦!

其实一路上,“老鬼”十分注意保护自己细而不嫩的皮肤,阳光下,尽可能穿长袖。但怎奈太热,忘乎所以时,“前腿”就时不时露出来啦!

哎,蛇蜕皮了,能长个儿,你说“老鬼”从小学一年级偷学游泳开始到现在,年年蜕皮,咋后来就再不长个儿了呢?

可能是“老鬼”属狗,不属于长虫家族——“另类”。

唉,“种族歧视”哟!

热心的卓玛又拿来药膏,说是抹上了可以减轻疼痛。惭愧,“老鬼”生平第一次往蜕皮胳膊上涂药膏!

从昨天开始,女同胞们就拿着户外橡胶淋浴器,纷纷躲起来洗澡喽。今儿个,又把西边的雅丹群,划成了“女区”,严禁男士,擅自闯入!

说葆华对这次旅行安排得真夸张,一点儿没说错。大车上装了一吨多水,不仅吃喝足够,天天还可以洗脸,这不,女同胞们就更“夸张”啦!

“老鬼”坚守着出野外“不要脸、不要皮”的原则,几天不洗脸、不换衣。难怪“老鬼”和黄明一上车,格桑就会说一句,“哟,两个‘味道’进来了!”可是,洗了换了,又怎么样?味道依旧大大地有。

格桑的下句话即是:“其实,我们身上也是‘味道’……”

不对了嗳,不光是味道,刚才“老鬼”一低头,脖子咋被“杠”了一下?嚯,T恤的领子上满是汗碱,已经硬得跟刀、锉差不多啦!哼,这会儿倘若谁想宰了“老鬼”,只需要悄悄用力把“老鬼”的头一按,喉管,或颈动脉,是不是就会被领子切断了呀!呵呵……

欢声笑语做晚餐。葆华几个被“撤职”,几位女同胞七手八脚,当起了“大厨”、“二厨”。她们,心疼辛辛苦苦几天了的那几位大老爷儿们儿!

说起扎西卓玛、格桑梅朵两姐妹,“老鬼”有道不尽的话题。她俩都有一副古道热肠,时时在关心着、帮助着别人。出生在拉萨的姐妹俩,对大西北充满好奇,“老鬼”每一讲解,格桑就要打开移动硬盘,全部录音。她俩的活泼开朗,时时感染着大家,团队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很多都是因了她们姐妹俩的一唱一和,默契配合,刻意渲染而来。

“老鬼”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俩绝对都是最合格的特种旅游爱好者。

第一天扎营,“老鬼”见格桑一颠一颠非常吃力地拖着一个大背囊,就过去帮了她一把,没想到第一把用力大大不够,差点儿把自己弄趴下!

哎哟,都带了些什么呀,这么沉?

哈哈,好吃的不少。和格桑同车,“老鬼”嘴福不浅。

前面已提到,“老鬼”几次用药,都是卓玛给的。

最值得提一提的,是格桑从海外带回的美军大手电,还有一把美军工兵铲。咳,那把大手电,一尺来长,又粗又黑,重得要命,怎么看,也都像警棍,自然也就像“凶器”啦!难怪在西安转机过安检时,差点儿被没收。

几天来,工兵铲毫无用处,大手电,作用可大了去喽!

她俩,几乎每天都换衣服,还都是正宗、标准的户外装束……

说到两朵姐妹花,那就不能不说到她俩忠诚的旅友,谭慧馨——阿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