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云准噶尔4:盛马大战
23338100000028

第28章 强取木垒(3)

马仲英做了一番类似稳扎稳打的部署之后,颇有信心,甚为得意。一进新疆,他只打到哈密、镇西,虽说为暂避锋芒,他主动退回了玉门,但那不是消极的躲避,那是退一步为了进三步,为此,他经过深思熟虑,对以后的发展做了长远深入的安排,其一、他留下了两个营长(马世明、马全禄)和一个副官马德祥,总共才给了他们八十二个人的兵力。不承想,就那点人把吐、鄯、托和焉耆、库车一大片南疆地域搞得沸沸扬扬,风云四起,闹得金树仁不可收拾,尤其迪化南山和乾德、昌吉动静最大,直接威胁着新疆省府的存在和安全,为他率大军二进新疆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做了非常有力的内应;其二、退回甘肃时,他给了尧乐娃子、和加尼牙孜等人众多财宝,还部署他们继续进扰。而如今,哈密、镇西广大地带都已不属于省府控制,夺了木垒之后,他的势力范围就更大了。这就是圣贤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马仲英又比对着间隔一年的二进新疆。一进虽退回去了,但却从人力、物力装备诸方面大大捞了一把,为他筹措到两三年的军饷,有了向各大军阀及国民党中央斡旋的财力。虽说是败回关内,却做了正牌的国民军师长,他虽败犹荣,大大地赚了,赚大了!有了比较雄厚的实力,才有二进新疆这出好戏。说实话,新疆给他太多太大的诱惑,给他以远大的发展空间与希望。而土皇帝金树仁则是他有求必应的运输大队长。唉,人生无常,才短短的一个月,已时过境迁,当年可以匹敌的对手盛世才上台了,金树仁已撒手离境,借道西伯里亚回天津去了。真是人世沧桑,变幻莫测呀!马仲英一转身盯住天山之北广袤的地图,不由感叹一声“哎!”继续比照联想着:

一进新疆,几百人能大赚一把,富足三年;那么,现如今几千大军,西到达坂城,东到甘肃七县,北至镇西、木垒,有这广阔的地域,我三十六师尽可驰骋周旋;有马世明、马全禄、尧乐娃子、和加尼牙孜、麻木提等干将的强有力配合,从盛世才手中夺过新疆最高权力,又有何难?那只是时间问题,快则几个月,慢则一两年,我就可以像叔父马麒、马麟一样执掌一方生杀大权,那才是我马仲英人生最辉煌最得意的时刻。到那时,我的实力会叫马步芳不敢再低看这个小兄弟。说不定,有朝一日,我马仲英也会像冯玉祥那样称霸西北,踩你马步芳于脚下,以雪当年之耻。反正我比你能,比你年轻,等着瞧吧,看咱们谁笑到最后。

马仲英扭转身面对颇费周折的西营盘,好奇地盯着它,心想前途不知还会有多少个西营盘?无论多少,都得踩在我马仲英脚下!马仲英正想入非非,马仲杰前来请战,要求去夺古城。

马仲英端详了下疲惫不堪的弟弟,指了下皮靴踩着的城墙,说:“那古城可不比这木垒,他是天山北坡大县,是北疆商贸中心城镇之一,不亚于哈密,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驻军何止一个旅,待我仔细想想,看派谁去比较合适。”这一席大实话有意无意激励了好斗好胜的弟弟。

马仲杰是个硬汉子,也是个急性子,还是个不肯服输的好强之人。论英勇果敢、争强好胜,绝不亚于其兄。他见兄长回过头去想心事,不打算再和他聊点什么,便撂下话走人:“阿哥,除非姐夫去,再谁也甭想跟我争。”说罢噔噔噔下城去。大战前例行的军事会议准时举行,自然由师长马仲英亲自主持。当他一提出中心议题“由谁去攻取古城?请大家合议。”马仲杰啪地起立,一个标准的军礼之后,朗声说:

“请准我去。”

马仲英仍有疑虑,其弟虽事先郑重申请过,也认真打过招呼,他也反复考虑过此事,但仍然心中无数。于是说:“总顾问,你看如何?”张雅韶扫了一眼满脸稚气的马仲杰,暗自认为不妥,但又不好驳了师长亲兄弟的面子。他深知马仲杰的浮躁和好胜,便不好正面否定马仲杰的公开请战,委婉地说:“马旅长受命以来,马不卸鞍,人不安寝,委实劳顿太甚,还是另遣名将前去。”不料,此话更撩拨得马仲杰心里难受,面子上挂不住,啥?“另遣名将”,那我算什么!不堪重任?除了马虎山,我看还有谁敢跟我争?马仲杰一副极为不服气的样子,坐下,起来,又坐下,又起来,浮躁难耐。

马仲英又问:“杨处长,你意下如何?”“我可说不好,先哲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据说古城驻有重兵,还是稳妥些为妙。”马仲杰一听急了,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搓着手耐着性子,等待大家定夺。

马仲英见请战别无他人,有点纳闷,但又不情愿被动点将,便启发性地问:“参谋长,你的意见呢?”吴应祺明知是道难题,本想不发表意见,但现在情势所逼,不表态是不行了,他看了看心浮气躁的马仲杰,直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担心,不妥。

再瞧瞧马仲杰浮躁难耐的那情态,更觉得不妙,但又碍于情面,不好明言,只好说:“马旅长取木垒已够疲劳,正值青春年少,仗有的打,不在乎非争此一役。还是有劳马虎山旅长挂帅吧。”马虎山从心底里不愿跟小舅子争,自家人何苦呢?不仅如此,他不止一次地琢磨,和马仲杰争,费力不讨好,功劳再大,在师长心目中,还是不及他的同胞亲弟弟。何况,这又不是赴宴享荣华,捞财泡美人,要担多大的风险?打仗的事,前途莫测,谁料得准呢?你说阴沟里没有风浪,可它有时偏偏能掀翻船;你想牛蹄窝窝积不了几杯水,可它偏偏能把壮汉撂倒。我不愿争,马仲杰心存感激,马仲英可以理解,我也好解释;但若有人公然点了我的将,我再不表个态,那就令人费解,太不可思议,太说不过去了。于是,他起身勉为其难地说:“马旅长请战在先,作为姐夫,我不好争的,一切由师座定夺,要我去,决不含糊;要仲杰去,我不难为情。”

马仲英听了马虎山毫无争取委婉推托的表态,心中好生不快。旁人都知道体谅小弟疲惫不堪,你却听之任之,不为所动;参谋长公然点名了,你倒还能坐得住?回答得不火不温,不偏不倚,模棱两可,油滑地将皮球噌地回踢给我。哦,你是怕担风险。离了你马虎山,看我兄弟能不能?照样拿下重兵驻守的金奇台。正当他好不快活地思考挂帅人选时,马仲杰已按捺不住毛躁性子,心想你们优柔寡断,不就是因为我过于年轻,信不过我吗?便刷刷刷几笔挥就了军令状,双手敬重有加地呈给马仲英。

马仲英看着潦潦草草歪歪扭扭很不成熟的那两行字:“不取古城,不见师长,任打任罚,决无二话。马仲杰立。”险些落泪,多么令人深爱、忠心不贰的好兄弟啊!这样赤胆忠心英勇无双的兄弟再有几个该多好啊!马仲英这么一想,漠视马虎山一眼,痛下决心说:“好!那就由你去夺古城吧。”马仲杰如愿以偿,风风火火去做准备了。会议也随之解散了。走出会场的吴应祺有意回顾了下,见张雅韶紧跟了出来,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喂,老张,他马虎山怎么就不争一争呢?”“如若不是你老兄点将,他连表态的心思恐怕都没有,你还盼他争哩。你以为争夺战是逛风景、赴酒宴、闹洞房呀?谁都没长铜头铁脖子。”“可他是亲亲的姐夫呀!”“越是亲亲的,才越不争哩。你忘了?唐太宗的几个儿子,前几个争的啥结果?能成的都垮了。李治是长孙皇后的老三,排行老九,他不想争,人也窝囊,但他却接了班,做了皇上。你不亲不近的,争也白争。”

“唉!少年英豪多浮躁,不知是福还是祸?”吴应祺忧虑不安地叹道。张雅韶挪动着矮胖的身躯,沉重而忧虑地甩出一句:“杞人忧天又何必!朝朝代代都如是,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