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哈萨坟记事
23338800000035

第35章 环县乡俗

环县挨着宁夏,它是陇东地区最北的一个偏僻小县。那儿的老乡喜欢养狗,由于狗儿不受计划生育的限制,几乎每个村子都是狗比人多。那些狗又高又大,见着陌生人便狂吠不已,并群起而攻之。所幸的是,我国有一句令人心慰的俗语:会叫的狗儿不咬人。所以,环县虽然狗多,但狗咬人的事,却很少发生;至于被咬了,得了狂犬病的,就更少了。也许环县村落稀少,且同一个村落的人家,也是稀稀拉拉地住在黄土坡上,彼此隔得远,所以尽管家中并不富裕,也得养狗看门,养狗壮胆,怕是不得已。

环县人祖祖辈辈在黄土坡上打洞住窑洞。他们觉得窑洞里冬暖夏凉很舒服,住砖房反倒不自在。他们不仅对窑洞情有独钟,而且在窑洞里睡觉喜欢睡土炕,甚而喜欢枕着硬梆梆的瓷枕头睡。爱编笑话的人,曾编了这样一个笑话,讲环县人固守传统习惯的顽强性格。据说,有一次这个县的县长,去兰州开会,夜里睡不着觉,感觉宾馆里头的枕头太软,很不舒服,于是他想找一样硬一点的东西当枕头,找来找去很辛苦,但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了;他在宾馆外头的一个建筑工地,拣了一块红砖头。

环县人的窑洞里,几乎贴满了各色各样的纸片儿,将窑洞内的黄土墙壁,装饰得花花绿绿,五色缤纷。其中大多是领袖像、样板戏剧照及秦腔人物画,且另有他们祖辈传抄的“苏惠琴回文书”,以及大段大段的警世名言。他们之所以喜欢那种被称为藏头诗的“回文书”,应是富有欣赏妙用汉字的能力和爱好;而他们喜欢的那些警世名言,则表达他们向善背恶的淳朴感情。比如说到“酒色财气”中的“气”字时,有这么一段话:“气是心头一盆火,为人莫把闲气争,好打官司争闲气,庄房田地不让人,霸王争气乌江丧,韩信死在未央宫,劝君休要争闲气,争名夺利一场空。”其中有事例,有结论,尽管文句不甚讲究,但通俗易懂,人人看得明白。

而窑洞里最显眼的,还是那张镇妖黄符。那是一尺见方的黄纸片儿,上面写着一个由好几个字组成的组合字。怕是笔划多,妖怪认不得,便见了害怕,才受人青睐。这张镇妖黄符,不是贴在墙上,而是用绳子或铁丝挂在窑洞中央,像一面彩旗,尤为引人注目。也许哪儿有人,哪儿就有信佛信道的,环县也不例外。而例外的是,喜欢住窑洞的环县人,也给佛像神像挖窑洞,将它们小心供在里面,每月初一、十五拜祭。而那些充作庙宇的窑洞,往往只两三米进深,里头干干净净,烟火不断,且有门联,常文采飞扬;供河神的庙窑门联是:一二三三阳开泰,四五六六合同春;横批:民安物阜。河神庙前的一道河床,经常是干枯断水,可山洪暴发时,常卷走牲口,甚至卷走人,所以当地老乡认为河神尤为厉害,非供它不可。

最特别的,还是环县人做买卖时的古怪情形。卖主和买主都不说话,只拉来一块方布,各自伸出一只手,双方在方布下摸手谈价钱。若手头没有布,就凑合着用一方的衣角盖住手。交易能否做成,只有双方心里知道。不过第三者想知道的话,也可伸手去摸,但不能把双方讨价还价的情况说出来。环县人也不是买卖任何东西都用这种古怪的摸手方式谈价钱,但若做大买卖,尤其是买卖牲口,必定要摸手的。我国古代先民的这种买卖习惯,只因环县人有浓烈的怀古情结,才延续至今。

另外,环县人把他们所种植的烟草叫唐烟,是唐朝的唐。传说有一次,唐王李世民,兵败溃逃,逃至该地,精疲力竭。这时候,一个老农夫递给他一根旱烟杆,并替他往烟锅里装烟叶,李世民抽了一口,立刻有精神了,能继续骑马了。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不仅重赏了那个老农夫,而且还把他抽过的那种烟草,起名为唐烟。翻开《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查烟草条目,上面清楚写着:烟草16世纪才由美洲传至西欧;以后由西班牙及葡萄牙海员传遍世界。而唐太宗李世民,早在公元627年就当皇帝了。显而易见,说李世民抽了环县人的旱烟,才得以逃命,无疑是无稽之谈。不过尽管如此,凡到过环县的人都知道,好古的环县人委实淳厚朴实,且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