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话说南疆 画说南疆
23341100000019

第19章 绿洲搜奇(2)

瓜果窖把秋天贮藏到春天

在南疆有瓜果窖的人家比有冰窖的人家要多。冷食冷饮不是天天、顿顿吃,而瓜果却是天天吃甚至顿顿吃。

贮藏水果的窖可以浅一些,窖底铺上厚厚的干河沙,苹果、石榴可以直接放在沙子上贮放。贮藏甜瓜和葡萄的窖可深一些。这两种东西在贮藏的时候都要悬空,葡萄是用细绳一串一串地拴好吊起来;甜瓜要用草绳编成的网袋装了吊在窖里。

秋天,人们把最好的瓜果挑选出来,贮藏进窖中。这些瓜果供人们在冬天食用,如果贮存得多,可以一直吃到来年的五月。而那个时候,桑椹熟了,杏子紧接着熟了,又一个鲜果季节开始了。

过去,新疆南部生产力低下,百姓普遍贫穷。那里的生活被形容为“半年桑杏半年粮”,听起来似乎苦不堪言。但是新疆南部却没有饿死人的事,实在没粮食吃了,吃瓜果、吃干果同样可以度日,不愧为“瓜果之乡”。过去,这里的人极少吃蔬菜,维生素的补充全靠干鲜水果。

南疆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做哈密瓜

据说哈密瓜的来历出自一个讹传。当年哈密王进京觐见乾隆皇帝,带去的贡品中有新疆甜瓜。乾隆爷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吃了第二块还想吃第三块。后来犯馋的时候就说:“来人哪,把那个……瓜给朕拿来!”

皇宫里天南海北的瓜都有,太监不知道皇上要的是哪一种,便问道:“奴才不知万岁爷要的是哪种瓜?”

乾隆皇帝心想,既然是哈密王进献的瓜,肯定是哈密瓜吧,于是就说:“还用问吗?是哈密瓜!”

哈密瓜因乾隆皇帝钦赐而得名。

哈密王所献的甜瓜原产自鄯善一带,是新疆东部、尤其是新疆南部广为种植的普通甜瓜。这些地区气候炎热,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瓜果生长和储蓄糖分;土生瓜果的皮都很厚,因而耐贮存和搬运。所以能万里迢迢地运到北京,让乾隆皇帝大快朵颐。

在新疆南部还有一种模样特异的甜瓜,又粗又长,形如炮弹,当地汉人叫它“炮弹瓜”。这种瓜奇甜无比,吃瓜时瓜汁流到手上,像胶水一样。但是大多数外地人吃不上这种瓜,或者说吃不上成熟了的炮弹瓜;因为这种瓜生长在沙漠边缘的偏僻地带,运出来很不容易。这种瓜在极干旱的地方生长,成熟以后,手一拍就会裂开,是很难长途运输的。

内地人吃的大多数瓜果都是在半生不熟的时候摘下来装箱运出的,所以要吃到真味的瓜果,还要亲自到新疆南部去。

刮光头比吃补品还顶用

现在维吾尔人的发型已经是相当丰富了,在过去,男子一律是光头。

维吾尔男子对光头情有独钟。有一个这样的传说: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与地主家的孩子摔跤,结果穷人家的孩子赢了。地主不服,就约好一个月以后再来比试。回到家里,地主天天给他的儿子吃肉、吃鸡蛋、吃各种农民认为十分馋人的东西。而穷人家除了苞谷馕,没有什么好东西给孩子吃。穷人就用了从爷爷的爷爷那里传下来的办法,每天都给儿子刮一次光头。一个月以后,这两家如期比试摔跤。一交手,农民家的孩子就轻而易举地摔倒了地主家的儿子,没有一次失败;地主家的儿子累得气喘吁吁,而农民家的儿子却像没使过劲一样。地主百思不得其解,就问农民:你用什么办法使他有这么大的劲?农民说:我每天给他刮一次光头。

讲故事的人说,刮光头能剌激孩子成长,也能够把太阳和空中的力量吸收进人的身体里面。

这种说法,出自对太阳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杏树胶可以使头发乌黑亮丽

维吾尔人爱孩子,给他们理各式各样的童子头,男孩到了五六岁就刮光头了,女孩到了六七岁开始梳小辫子。给女孩子梳多少根小辫子,这要看奶奶或妈妈的兴趣,但是讲究一些的大人,会按女孩子的岁数梳小辫子,多少岁就梳多少根,只要姑娘愿意,可以一直梳到结婚为止。

维吾尔女子从十多岁一直到老,头上都是梳着两条长辫子,而且辫子以长为美,在新疆南部常能见到又黑又粗的长辫子一直垂到臀后的维吾尔女子。单凭这双辫子,她就能引来众多赞许和羡慕的目光。

头发长了,梳理起来就很麻烦,且营养供不上,头发就很容易枯黄、断裂和分叉。维吾尔妇女有独特的养护秀发的办法。

老杏树的树杆上、树皮的断裂处会流出褐黄色的树胶。维吾尔妇女把这种胶刮到碗里,用水调稀了,在洗过头以后抹在头发上,再把头发梳成辫子。

杏树胶本来是杏树为了修补自己受损部位而分泌出来的胶质,是杏树体内精华的富集,有着丰富的天然营养成分。抹过杏树胶的头发,枯黄的变为乌黑,干涩的变得油亮,稀疏的变为浓密。稀释过的杏树胶抹在头发上编成辫子以后,发辫不易松散蓬乱,头发还柔软有弹性。涂抹杏树胶还能不生头皮屑和蚤虱。新疆南部的维吾尔妇女大都有一头漂亮的黑发。

有些地方的人使用沙枣树胶,也有相同的效果。

姑娘的眼睫毛可以刺疼小伙子的心

前些年,商家推出了一种叫做“奥斯曼”的眉笔,说是法国的一位美女为了寻找一种世界上最好的化妆品,潜入新疆南部,历尽艰辛,终于发现了维吾尔族女子美眉的秘密,那就是她们用一种叫做奥斯曼的神草染眉毛,所以她们的眉毛都又黑又密,充满了魅力。

奥斯曼应音译为“乌斯玛依”,通用“乌斯玛”这个音译名,其汉语名称叫做板蓝,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用草本植物,人们熟悉的治疗感冒、预防肝炎的板蓝根冲剂就是以乌斯玛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

乌斯玛状如苦苦菜,嫩叶掐断以后,从叶骨里会流出白色的汁液,与空气氧化白汁就变成了深蓝如墨的颜色。

维吾尔妇女采来乌斯玛草,用手捏碎或用臼捣碎,挤出汁液盛于小碗中,掺入咸盐,或描眉,或在洗头后抹在头皮上。

维吾尔女孩还在摇床中的时候,妈妈就常常用乌斯玛汁给她描眉,到她长大,大半生都离不开乌斯玛,直到她认为自己应该以一个长者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才告别那种散发着苦味的小草。维吾尔女人以两道眉毛相连为美,从摇床时起,她的眉毛就被乌斯玛描在一起,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不少小姑娘的两道眉毛就真的长在了一起。

维吾尔人无论男女,如果发现头发变得稀疏,就在洗过头之后把乌斯玛的汁液涂抹在头皮上,保持几天后洗去,再抹。涂抹过一段时间后头发就会变得浓密起来。

维吾尔使用乌斯玛美眉和护养头发,用的都是鲜叶挤出的汁液,并且要在里面掺入咸盐;也可以把这种汁液贮藏起来长期使用,但是他们不使用干燥过的乌斯玛。

维吾尔族女子的眉毛和睫毛是文学艺术的题材,许许多多的诗和民歌说到了它们,表现新疆南部生活的绘画作品也少不了它们。

小伙子们用歌声唱道:糖浆和生命一样的情人啊,你的眼睫毛刺疼了我的心……

永远唱不完的歌

新疆南部是充满着歌声的地方,歌中所唱的基本上都是爱情。

爱情是穿透时空的最强音。

爱情天定,情歌天赐。

新疆南部是对爱情比较宽容的地区,那里的民歌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情歌,男人在唱,女人在唱;年轻人在唱,老年人、小孩子也在唱。

在情歌中,他们把所爱的人称作“情人”、“糖浆”、“心”、“生命”、“命根”,他们还把苹果、花朵、白色的鱼等等作为表述爱情的象征。

有一首流传最广的民歌,凡是走在路上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它:

(我的)情人(你)为什么不来

(为了寻你)我走在了路上

手里拿着两把刀子

(要为你)把心剖开

流传十分广泛的维吾尔民歌《牡丹汗》中有这样的歌词:

我和心上人在一起长大

我们拉着手发誓永不分开

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生命

你是我的保护神

你是我黑夜里的灯

《莱丽古丽》中有这样的句子:

就是挨上八十皮鞭

她仍然是我的情人

《甜》:

哎,黑眼睛,可爱的情人

你能回头看我一眼吗?

你要我的命吗?

如果我说爱上你,会生气吗?

《古丽麦莱姆》:

苹果扔在水里漂来漂去

爱的火焰永远扑不灭

鸽子捎去我的信

没人跟我交谈,感到很孤独

喜鹊飞过好像带来好运

果园里的百灵鸟在欢歌

我以为是你来了

玫瑰花儿开,散发着香味

梦见了你

闷着的心被打开

《月亮般明亮的脸》是和田民歌,歌词是这样的:

你月亮那么明亮

糖浆冰糖一样甜

你一次两次来过

你勾走了我的灵魂

你果园里的大树

肯让猎鹰落下吗?

有一天夜晚我去你那里

你敢满足我的心吗?

鹰飞走了

沿着城墙鸣叫

这颗心在滴血

我看着你来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