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23341900000025

第25章 在挖潜、革新、改造中前进(2)

1974年冬季,炼厂开始筹建催化裂化装置。那时全国的催化裂化都是U形管Ⅳ型催化,只有玉门炼油厂有一套13万吨/年的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也是刚建成不久,是带实验性的。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是70年代国际先进工艺,当时讨论独山子建什么型的催化装置好,袁名遂、喻权平等同志一致赞成要搞就搞先进工艺,建提升管催化。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我们下了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炼厂当即组织成立指挥部,由设计科负责设计,喻权平为项目设计负责人,李国璞担任结构设计。由维修队、维修车间、化工连(后为设备研究室)、电修车间、仪表车间、制配车间以及驻矿的工四团三营担任施工。供应科负责找材料、找设备。杨延年、张广荣、李汉文、胡玉智、杨仲起等负责施工现场的组织指挥。这个工程得到了石油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的支持。1974年四季度开始搞设计,1975年2月28日破土动工。我和袁名遂参加了破土劳动,大家动手将老釜式焦化装置连根拔掉,然后在这块场地上新建催化。当时原材料、设备都很缺,指挥部就提出“找米下锅”的口号,采取“清、修、改、代、制、找”的六字方针。当时建设急需要钢筋,全厂团员、青年们组成十几个突击队,在冰天雪地里一锤一锤地把废弃的混凝土构件砸碎,回收里边的旧钢筋。这样既建了装置又锻炼了队伍。提升管催化裂化于1977年11月建成,试车一次成功。1978年5月正式投产后,取代了双炉裂化装置。装置投产后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同类装置中的先进装置;1982年获得国家建设工程质量银质奖牌,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1976年以后,矿区党委明确提出了发展独山子的3条方针:

一、在工艺技术上要始终保持先进水平;

二、大力抓教育,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

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职工的生活福利年年有明显提高。

为了落实这3条方针,党委明确了具体任务。

第一,狠抓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老技术、老工艺、老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降低能源材料消耗。并注意综合利用,以消除公害,治理环境。如延迟焦化的建成淘汰了落后的釜式焦化;催化裂化的建成代替了双炉热裂化。这就使厂里的技术状况有了长足进步,产品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催化裂化投产后,独山子炼油厂的汽油标号从66#提高到70#(正好在催化建成的当年国家淘汰了66#汽油)。

1977年以后,厂里逐步对常减压装置、沥青装置、综合装置、热电站、全厂的管网和装油台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大改造。在改造装油台时设计采用了微机控制自动装油,新建了污水处理装置。对全厂及矿区整个竖向布置也规定出新标准,按规划、照标准加紧改造。利用短期设备贷款把第三套釜式焦化装置拔掉,建成一套酮苯脱蜡装置,提高了润滑油产量、质量。接着对糠醛精制装置又进行了大的技术改造,使润滑油生产基本配套。加强了科研工作,把科研室改为科研所,在化工车间的基础上成立设备研究室。科研所研制出一批用于进口机器的新油品,带动了产品升级换代。1981年,我离开独山子时有些装置还在改造当中,到年底全厂各装置基本上都进行了一次彻底改造。至此,50年代建的装置、设备、工房等,除老电站、热电站的前3台机组,6个沥青氧化釜及一部分油罐外,其他的都已换上了新的容颜。

第二,狠抓教育。恢复了职工业余学习,办起了技术学校。大部分职工上了业校,矿区领导带头学习,我和刘腾同志上的是英语班。矿区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当时计划经过五至七年的时间,主要操作工人都要达到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水平。与此同时,还抓了中小学的教育,计划3年内在矿区普及高中。这样厂里招收的学徒工,就可具备高中文化。

第三,狠抓农副业生产和矿区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在东村改造了猪舍,建成半机械化的养猪场,改造了副食品加工房,对东村的菜地进行了土壤改造,规划了道路、条田、植树造林,把原来种的地用筛子筛了一遍,筛出的石子铺路,留下的好土追肥种菜,还建了几个林果园,菜地安装了喷灌设备。农副业基地的建设项目,大都是组织义务劳动完成的。每人筛多少地、种几棵树,都定额分到人头。我也分了筛地和植树的任务,其他矿区领导也都不例外。这期间东村还修建了正规的农场办公室、食堂、医务所等,农业一队建起了玻璃钢温室,使职工在冬季也能吃上新鲜蔬菜。

在整顿矿容、兴建职工生活福利设施方面,对职工住宅除新建楼房外,还进行了老房屋的改造,接通了上下水,进行了抗震加固,并改造和增加了公共厕所、澡堂和生活服务网点,如炼厂门口的综合服务楼就是那时建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首先注意从改变一些陈规陋习抓起,如以往矿区垃圾成灾,为了消灭垃圾堆,实行了定点、定时、专车专人收垃圾的办法,并制定了具体的矿容管理条例,以布告形式张贴宣传,并印成小册子每户一册。凡违犯者,不管是什么人,都照罚不误。我记得有的厂领导也挨了罚。又如不准在矿区内养狗以及对消灭长流水、长明灯等也都作了具体规定。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逐步养成了好的习惯,矿区面貌也大有改观,职工队伍中“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制度得到恢复、健全和发展。接着,矿区党委又提出建设清洁工厂、清洁矿区的目标。在厂内和矿区大搞绿化、美化、净化,建立花园式的新炼厂、新矿区。

经过这样做工作,大大增强了矿区和炼油厂的凝聚力,广大职工更加安心扎根在独山子,原来想调走的这时也不愿走了。同时,也树立起独山子的信誉。

实现发展独山子的3条方针是有计划、有步骤、分期进行的。每年矿区党委都提出几个具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炼油生产的目标,有技术改造的目标,有教育的目标,有生活福利的目标。把这些目标概括成群众易于理解、记住的几句激动人心的战斗口号,激励全体职工家属自觉去努力实现。比如,我拟了全厂带方针性的两条标语写在炼厂大门的两侧。一条是“自力更生,挖潜、革新、改造,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条是“讲精神、讲科学、讲干劲,爱厂如家,振兴中华”。提出这些奋斗目标和战斗口号,并不是装饰门面,实际上是科学的目标管理。这些奋斗目标和战斗口号,变成了职工、家属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这些目标,炼油厂和矿区就又上了一个台阶,然后再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和战斗口号。从1975年以来,炼厂工作陆续受到石油局、石油部、自治区和国家多次表彰奖励。1978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企业,1979年被******命名为全国先进企业;在全国质量评比中,曾先后获得两枚金牌、三枚银牌;曾荣获石油部颁发的无泄漏厂称号;在安全、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农副业、职工教育、科研成果以及同类装置评比等方面多次受到局、部、自治区等上级机关的表彰和奖励。另外,全厂在综合能耗方面、综合商品率方面、环境保护方面、厂容治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以强健的步伐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我回忆这一段创业的历史,有这么几点体会:

第一,要有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开拓、积极进取、有远见卓识、觉悟高、作风好的领导班子,并善于以这种活力和进取精神去影响广大干部、工人、家属,建设一支好队伍。在炼油厂和矿区改造中,我们就是靠党的领导,靠上级的支持,靠一支好的队伍;靠一支思路开阔、敢想敢干,脚踏实地的设计力量;靠维修队、维修车间、制配车间、电修车间、仪表车间、设备研究室那样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施工队伍;靠一班善于组织、善于指挥、能干实事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技术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队伍;靠一支善于找米下锅,能组织物资的供应队伍;靠一支能为现场服务的,为一线职工排忧解难的生活后勤职工和家属队伍;靠他们共同去奋斗,共同开拓前进。

第二,领导一定要有主见,敢于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为一些流言蜚语,社会上不正常的议论、压力所动摇。比如在1976年“******”搞的“反击****翻案风”中进行批整顿。当时矿区党委认为,1975年独山子的整顿没有错,所以批整顿没有批起来,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受挫伤。“******”被粉碎后,社会上又曾出现过几次折腾,但独山子都没有随波逐流。遇到一些非议、压力,我们都能力排众议,坚持正确方向。因此,三中全会以后,大家都感到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前进道路。

第三,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山子在1975年以后上的改造项目,多数都是厂里自己提出来的,是在主动取得上级支持后实现的,有的是在一片非议中实现的。由上级预先列为重点项目后,再压任务、压指标让你上的情况很少,如果“等、靠、要”,那就什么也干不成了。比如催化装置的建设,由从来没有干过这样大项目的设计科担任设计;由担负炼厂日常维修的几支队伍施工;由负责炼油厂设备维修配件加工的制配车间制造主风机等,如果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都是不可想象的。靠这种勇于拼搏开拓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像催化装置整套的设备除机泵、部分冷换设备以及仪表是外购的,其他都是自己制造、安装起来的,便是最好的证明。当然,我们一定要顾大局、识大体,不能和大局争高下,要在保证全局重点的前提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和壮大自己,再促进大局,促进重点更好地发展。

我想独山子在下一个五十年,必将在四化的征途上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现代化先进企业。

(作者曾任独山子炼油厂厂长、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自治区经委主任、独山子乙烯工程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