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23341900000030

第30章 我站在泥火山上思绪万千

李杰

1985年,我应邀参加庆祝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30周年,我回到了离别24年的独山子。第二天和老战友们驱车登上了泥火山,以览独山子今日之容貌。俯首下望,一座绿色的城市展现在眼前。炼塔林立,油罐星罗棋布,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排排参天的白杨,一幢幢新盖起的楼房,街心花坛里的百花在艳阳下怒放。二十多年时光流逝,独山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么令人高兴啊!

然而,年老的人总爱想当年。我站在泥火山上,心潮澎湃,思绪万千。1956年1月,我来到独山子,那时才33岁,如今已60有余,退居三线了。当时中苏合办的石油公司刚刚结束不久,虽然苏方还留有少数人继续帮助工作,但整个独山子油矿的组织生产、指挥生产的权力我们都接管了,一时间困难还是不少的。独山子的各族职工团结奋斗,力排困难,一面建设炼厂发展生产,一面还肩负着支援勘探开发克拉玛依油田的任务。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一上马,独山子就成了它的总后勤部,从生产到生活,独山子各族职工和家属全力以赴,克拉玛依前线需要什么,就送去什么。

1958年,是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年月,人们敢想、敢说、敢干,都在想着怎样把生产搞上去,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在独山子矿区,各族职工的精神也是格外奋发的,几天之内,群众就提出了搞好生产的10万条建议,那时候提建议是有指标的,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就奖给一面红旗。这样,一夜之间,就有30多面红旗在独山子上空高高飘扬起来。全矿开展了比、学、赶、帮、超的群众运动。炼油厂的同志们提出,为解决国家和新疆地区用油的困难,将炼油年处理量由15万吨提高到30万吨甚至100万吨。地质队、地震队的同志们为了实现自己提出的誓言,打起行装出发了。钻井队也开赴齐古、北三台、红山嘴,摆开了战场。留在独山子矿内的人们提出了解剖泥火山、拿油拿气的口号。没有人力,家属们组成“三八钻井队”,在几个老师傅的带领下,自己家里备干粮,扛上浅钻就上了山,几天内打了上百口井。青年人也想解剖泥火山,在团委书记牛留成的带领下,青年突击队也上了山。

难忘的1958年9月9日,这一天,朱德副主席来到独山子矿区视察工作。职工和家属们早早地拥到马路两旁,欢迎的人群从进矿的检查站一直排到专家招待所的门口,足有两公里。朱副主席不顾72岁的高龄和长途奔波的劳累,高兴地下车步行,和群众见面,向群众招手致意。朱副主席到招待所后稍稍休息,就听取了矿区领导的汇报。那时候,齐古油田的勘探已经钻井出油,一口井日喷40多方。采油新技术“火烧油层”正在试验,炼油厂能够生产的品种已达88种。朱副主席知道这些情况后非常高兴,给予赞扬。

1958年10月,党中央号召全国大办钢铁,全矿职工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人孩子,男女老少,全都动员起来了,连我这个不懂生产的宣传部长,也当上了大炼钢铁办公室的主任,真是“敢想、敢干”。一部分人到四棵树去炼铁,一部分人由矿务局局长许士杰同志带领到了伊犁、新源。泥火山东沟口有几孔早已废弃了的石灰窑,我们在家的妇女组织起来,也把它们改造成土炼铁炉,生火大炼起了钢铁。但是,炼铁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上级接连电催要放卫星,可是我们矿区的人怎么也弄不出铁水来,只能炼出些烧结铁。何谓“烧结铁”?就是把矿石和焦炭烧结在一起。成为似铁非铁的东西。我自知恶运要到来,然而,上级对烧结铁也认账,也算完成了指标。这样,我们还放了两个大“卫星”,出了“先进经验”。这次我重上泥火山,特意到东沟口又看了看那几孔石灰窑的遗址,想起当年我们不讲科学的蛮干劲头,不禁有些暗自发笑。但是,有一点是真诚的,那就是干劲。虽然我们不懂炼钢铁的技术,可总知道要干,不能做假,这种精神至今我不怀疑。

1959年,炼油厂原油加工量提高到100万吨。为了解决新疆用油的急需,扩建了一套常减压装置,新建了一套双炉热裂化装置和一座热电站。解放初期用过的土蒸馏装置进行了改造也炼起了原油。刘丰荣同志带领三八炼油班在这里操作。她们细心刻苦地用手工操工,做到了平稳生产,收效高过洋设备,被誉为“红旗班”。但是,这期间也干了不少不讲科学的事。由于基建不正规,管线满地爬,后路吃不了,戈壁滩上渣油池成湖。事故多,每日都要着几次火。更难忘的是,据说超声波能增产,要求全厂在24小时之内超声波化。出了事故,不敢说是超声波的罪过,使双炉裂化车间的干部受了处分,受了不白之冤。

我站在泥火山上,回忆着自己在这里4年的工作,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着深刻的教训。胜利来自科学,胜利是属于实事求是的人们的。独山子所以有今天,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取得的,这里人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祖国忘我的干劲和献身精神,永远使我怀念、留恋。

我祝愿独山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更加奋发,开拓前进,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翻两番作出应有的贡献。

1986年6月8日

(作者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57师(后称石油师)干部,曾任独山子矿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后调石油部任机关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