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23341900000083

第83章 透过我的照相机镜头

蔡国隆

我在独山子这个物质文化基础良好的油城,度过了近二十七个年头,搞了二十多年的宣传工作,对独山子炼油厂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二十多年来,以我赤诚的信念,坚韧的毅力,专注的爱好,力图用美术、摄影等形式,不仅表现炼油厂外部的雄姿和气魄,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形式表现这个现代化先进企业的丰富内涵——各族职工、家属奋力拼搏的精神面貌和企业经济发展的节奏。

1976年,由于工作的需要,组织上决定把一台用了多年的上海牌120照相机交给我。当时,从我内心来说,对这样一项陌生的“照搬生活”的“低级艺术”很不如意。因为我从小酷爱美术,而且搞出了一点小名气,丢掉画笔,端起相机,觉得似乎不合算。不过,实践出真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我刻苦钻研照相技术,不到三个月功夫,就在矿区开始展出自己拍摄的新闻照片了。接着《新疆日报》等报刊也陆续登载了我的作品。

记得刚开始照相时,我厂自力更生建催化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我每天背上相机和沉重的107闪光灯,要么骑上车子,要么徒步行走,到工地日夜拍照。一般做到了当天拍摄,当天冲洗,并放大和制成幻灯片。把大幅照片张帖在厂大门两侧的宣传橱内或俱乐部宣传橱窗里,还精选出部分好片子,投送局和自治区有关报刊。从工程开工到装置建成投产,直到生产见到显著经济效益,先后拍摄了几百幅照片,不仅及时宣传报道了我厂各族职工、家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一批摄影资料。

在一年一度的炼油厂设备大检修中,摄影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一种宣传形式。在我从事专职摄影工作的十余年中,每年大修我都进厂摄影。群众看到摄影“记者”去现场为他们照相十分高兴,有的照片帖出去不久就被人揭走了。这是因为一来按照厂规章制度,职工不允许在厂内拍照。个人获得一张在生产岗位上工作的照片是不容易的;另一方面,他们劳动的镜头出现在照片上还看着不错,因此,拿到家里做个纪念。有些先进模范人物的工作照片,在放大时我有意一式两份,一份展出或对外发稿,另一份送给本人,他们也感到满意。

独山子是个小社会,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结构方面,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摄影不仅要表现直接创造了金牌、银牌优质石油产品的人们,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反映那些为第一线做服务工作的后勤战线上的新人新事。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矿区职工生活必需的蔬菜、肉类和其他副食品还很短缺。党委下决心在东村原来的基础上扩充发展,逐步建成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农副业基地。常年奋战在那里的数千名家属和职工,每年生产出数千吨新鲜蔬菜和肉、蛋等其他副食品,廉价卖给职工,解决了当时职工的生活困难。我抓住这方面的新闻线索,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都跑去拍摄照片。我拍摄的新疆第一座玻璃钢温室建成投产、利用地道储存蔬菜、厂抽调先进职工加强养猪场工作等照片在《新疆日报》刊登后,受到群众的好评。我利用照片、幻灯形式宣传了一批像全国三八红旗手,主治医师徐用惠,工程师喻权平、王继谔,民族团结的模范乌守尔·吐尔地,党的好干部潘龙福,青年突击手郝立民等英雄模范人物。以摄影形象的语言,传播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加深了人们对先进典型人物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的印象。

通过我的相机镜头,反映了炼油生产的发展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通过反映炼油生产的发展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鼓舞着我不断地改造世界观和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我在摄影实践中,灵活地借鉴和运用了绘画的理论和表现技巧,丰富摄影的形象语言,探索自己的风格,使新闻照片的质量有了较快的提高,受到有关报刊编辑和同行们的好评。大家普遍认为我摄制的照片,密切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具有个人的特色——影调美、形象美、文字美,充分地表现了独山子人的内在气质、情感和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及豪迈的气概,表现了迅速发展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表现了美的装置,美的环境,美的社会……

那几年,《新疆日报》每年平均刊登我摄制的照片20幅左右,最多一年达24幅。《新疆石油报》采用的数量,比以上的数字还要大得多。

我从多年的摄影实践中体会到,作为党的一名宣传干部、摄影工作者,用手中的照相机,满腔热情地、真实形象地、创造性地表现身边的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是党赋于的神圣职责。新闻摄影是党的宣传工作中威力很强的工具,它既形象又迅速,有文字新闻所不能代替的功能。

然而,我自从担任科室行政领导职务之后,白天拍摄照片的机会越来越少,只好把个人的兴趣和追求放在业余时间。是独山子的党组织和人民为我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一有闲暇,我便研究美术摄影理论,同时尝试着撰写专题论文。目前我已在省级和中央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摄影论文7篇,于1985年9月出席了在大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在摄影专业理论研究方面,刚刚迈出了一步。

我决心用我的照相机镜头,并组织起更多的照相机镜头,不断掠取奋战在腾飞中的独山子炼油厂和各族职工家属创造双文明的一个个闪光的瞬间。

(作者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摄影协会新疆分会常务理事,克拉玛依市文联理事,曾任独山子炼油厂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