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23342000000001

第1章 戈壁丹心乙烯梦(1)

崔光耀

【第一章】独山子浴火重生

独山子,她的开端:1897年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民间采油,1909年第一次工业采油,1936年建成炼油厂。与延长、玉门齐名,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她的现在: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城,与雄伟天山连为一体,如龙在飞,如鹰在翔。

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独山子14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这是独山子人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也是独山子炼油厂一次浴火重生的蜕变和华丽转身。

独山子14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期间,我任独山子炼油厂副厂长、新疆乙烯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参与和见证了这项工程的全过程。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独山子炼油厂规模很小。当时石油部炼油部门有人曾称独山子炼油厂是个拳头大的厂子。独山子地处祖国边陲,人口不过三四万,周围也没有大中型企业作依托。所以,当时很多人、很多部门都不相信独山子能争取到乙烯项目。我记得国家计委赵永进同志曾经问过我们:“如果把项目批给你们,你们能建起来吗?乙烯是石化行业中的尖端技术,即便是建起来了,你们能顺利地开起来吗?”他的这番话代表了当时很多人、很多部门的看法。

有这种看法是因为:

一、生产乙烯是石油化工工业的尖端技术,要掌握它十分不易。

二、乙烯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驾驭它很难。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开始,要经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投产,最后到完成后的评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体说,项目审批程序十分复杂。前期工作包括:项目提出、项目意向确定、厂址选择、项目建议书审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这个过程就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和所需建设条件进行反复论证、评估、审查到最终批准。

审查的建厂条件包括:厂址区域内的土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用工程(水、电、热力、通信)及辅助工程和配套设施等技术条件、人力资源与资金;厂外工程及技术经济方面的原料、交通、依托、布局、协作和区域环境等;项目建议书中的建设必要性(包括市场需求、产业政策、行业和区域规划等符合性)、建设方案(包括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原料技术路线、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配置、环境安全考虑、技术装备国产化以及投资效益等等);可行性研究中的项目背景和必要性(建议方案的优化、建设条件的落实、技术装备国产化、环境安全措施、技术经济全面分析等等)。

乙烯工程是引进工程,投资大,任务浩繁,管理工作艰巨。工程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备材料订货、大件运输、施工、竣工验收、投料试车、后期评价。建设中相应的各项管理,有外事、概预算、计划、统计、财务管理、供应、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生产准备等等。所有管理都是重要的,都是不可缺少的。其中计划管理是所有工作的龙头,财务管理(筹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是各项工作的保障。外事管理是特别重要的一环,涉及外资贷款,引进技术、设备,出国考察,技术、商务谈判,设计,进口设备材料接运、保管、检验,施工等等建设全过程。要管理乙烯工程这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一般炼油厂、一般的管理者是很难胜任的。

三是僧多粥少,争取项目十分困难。国民经济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七五”计划第一段(1986年1月—1989年9月)经济持续过热,第二段(1989年9月—1990年12月)国家进行经济整顿调整。在这期间,全国31个省市有二十多个省市提出要上乙烯项目,上报到国家计委的有33套,按当时价格计算需投资1700亿元人民币。而且当时还遇到一个情况:1989年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制裁不给贷款,后来只有西班牙、英国和意大利少数国家不顾美国的反对给予贷款。但僧多粥少,给争取项目增加了很大难度。

“七五”末、“八五”初,国家最终只批了两套大型乙烯工程,它们是吉林石化30万吨乙烯和广东茂名石化30万吨乙烯;批了5套中型乙烯,它们是中原(河南濮阳)、北京、新疆、天津、广州。这区区几个项目都是在整顿调整期间争取到的。其中就有我们独山子炼油厂——一个坐落在祖国边陲小城的厂子,可以想象我们能争取到这个项目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独山子14万吨/年乙烯工程是承前启后又是承前促后的大项目。承前启后指,炼油厂是争取到乙烯项目的基础,没有炼油厂就没有这一切。承前促后指,乙烯建设过程中以新带老,既完善加工手段,又提高加工水平,促进了企业不断整合、创新、发展、提升。具体讲,促进了独山子地区供水、供电、铁路专用线建设、通讯和炼油能力的发展;建设了第二水源地;争取并扩建了第二热电站第一台、第二台各2.5万千瓦和第三台5万千瓦机组,自备电站规模从3万千瓦发展到13万千瓦;建设了独山子铁路专用线;建设了先进的程控交换机;建设了150万吨和250万吨两套常减压装置,炼油能力由180万吨扩大到600万吨。

独山子炼油厂这个曾经不被人看上眼的小炼油厂,通过了审批项目的道道关口,“过五关,斩六将”,争取到了这个项目。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成功地建起了14万吨乙烯工程,登上了石油化工工业的顶峰,摘取到了石油化工王冠上的这颗明珠。

没有独山子14万吨/年乙烯,就没有20世纪末21世纪初22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更没有本世纪前10年所建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这个大项目。

在新的历史机遇到来的时候——国家从与新疆接壤的邻国哈萨克斯坦每年进口2000万吨原油,决定放在新疆离口岸最近的石化厂加工。由于有14万吨乙烯工程和22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的辉煌成功,独山子又迎来了一次大发展时期,国家放心地把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大项目放在了独山子。该项目从2005年启动到2009年建成投产,实现了“五个一流”水平。紧接着,国家又把500万吨储备油库项目放在独山子并很快建成。独山子石化公司一跃成为中国石油八大世界级企业之一,成为国家石油化工基地。

独山子乙烯项目改扩建完成后,2008年独山子石化公司加工原油446万吨,生产乙烯25.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亿元,利润10.4亿元,上缴税费9亿元。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大项目投产后的2010年,加工原油873.4万吨,生产乙烯119.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4亿元,利润27.8亿元,上缴税费81亿元,为新疆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设14万吨乙烯是独山子破天荒的大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工业发展史上的大事,是中国石油发展石油化工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说,独山子14万吨乙烯是独山子人以坚持实干、敢为人先、以小搏大的精神而树起的一座历史丰碑。

【第二章】十年创业乙烯梦

独山子建乙烯工程是独山子人的一个梦想。这个梦的实施领头人,是当时的厂长杨生汉同志。在1984年4月20日厂务办公会上,杨生汉同志描绘了他心中之梦。

首先,是基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不久,全国各行各业竞相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当时全国乙烯产量不足200万吨,仅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的50%。每年国家需花大量外汇进口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三大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为此,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期间,很多省市都提出要上乙烯工程项目。

其次,是独山子炼油厂发展的需要。1983年国家推行行业管理,进行行业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炼油和石油化工企业。石油部炼油能力50万吨规模以上的炼油厂和化工部一定规模以上的石化企业统统划归了石化总公司。独山子炼油厂当时是百万吨级规模,当然也划走了。后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石油管理局努力争取,确定为名义上为中石化企业,而实际上仍为石油部企业。独山子炼油厂虽然是石油部里炼油企业的老大,但区区百万吨级规模,又无石油化工,在石油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工效益等方面难与其他石化企业论伯仲、争高低。另一方面,独山子虽然炼油历史悠久,但受地域交通等条件限制,地大人疏、政企合一,如不扬长避短,加快发展,就会走向“关停并转”的境地,有萎缩消亡之隐忧。

第三,独山子上乙烯工程项目有诸多有利条件:有原料,有人才,国内有市场,土地、水利资源丰富,且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国家政策支持。

杨生汉厂长在厂务会上把建乙烯项目的想法一提出,马上得到与会领导的赞成。会议决定,此项工作由副总工程师喻权平同志负责,先由崔光耀和孙永达负责在国内进行乙烯调研。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想法迅速得到了独山子周边、新疆石油管理局与自治区的赞同和大力支持,于是掀起了第一轮争取乙烯项目的热潮。

杨生汉同志是独山子建设14万吨乙烯的领军人物,他把握形势,抓住机遇,首先提出建设乙烯工程项目。这在当时来说,是中石油向下游延伸发展的重要尝试;今天看来,是中石油打破中石化垄断石油化工的一次挑战。

1983年,国家进行行业管理改革,中石油、中石化分家,中石油专搞上游(石油勘探开发),中石化专搞下游(炼油和石油化工)。1984年杨生汉厂长提出在独山子炼油厂搞乙烯,1990年完成国家立项,1995年建成,中石油打破了只搞上游的分工,开启了搞石油化工的大门。

因为有一个以杨生汉同志为核心的、团结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敬业奉献、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职工队伍,独山子人开始了十余年乙烯创业梦,最终梦想成真!

【第三章】乙烯追梦第一轮(1984.5—1988.2)

我和孙永达接受了在国内进行乙烯调研这项光荣任务,于1984年5月—6月,分别奔赴燕山石化、抚顺石化、齐鲁石化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乙烯工艺方案、引进技术、代理窗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的经验教训、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内容,并尽力搜集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资料。

调研回来后,我们写了调研报告呈送给厂长等领导及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炼油厂向石油管理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申请在独山子开展建设11.5万吨乙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很快得到了自治区的批复。1984年8月28日,新疆石油管理局新油发[1984]479号文件,转发自治区办公厅131号文件,“同意独山子炼油厂开展乙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从1984年4月到1988年2月,为实现乙烯梦,独山子展开了第一轮乙烯项目的争取工作。在此期间,我们曾与化工部第六设计院签订过开展11.5万吨乙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1985年3月2日,杨厂长同生产建设兵团领导一起向自治区领导祁果、黄宝璋同志汇报项目。当时,会议上曾经决定,国内资金由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局共同筹集。

3月18日,管理局委托副局长戴菊生分管筹建乙烯工程工作。独山子成立乙烯工程筹备处,杨生汉厂长兼主任,喻权平兼副主任,成员有王德成、李汉文、孙永达和刘斗胆。

杨生汉同志积极争取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决定向曾任****中央新疆分局书记、对新疆有着深厚感情的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汇报,争取支持。

5月26日,王震副主席在北京家中热情接待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陈实、农七师政委杨青山、独山子炼油厂厂长杨生汉、副总机械师王德成同志。他听了杨生汉同志的汇报后十分赞同,说:“乙烯工程抓得对,它对发展新疆经济,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很大的意义。”当即在乙烯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批示:“请唐克部长、康世恩委员、李仁俊董事长各位诸公以********邓、总理赵、总书记胡都(要)关(心)注意安全的指示,必须把建设抓上去,可早早抓起。”当日下午,王震副主席约见石油部部长唐克并进行了交代。

8月23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毅、独山子炼油厂长杨生汉、副总工程师刘斗胆向石油部递交报告,汇报项目。与此同时又与设计院、外商进行了接触交流。随后,张毅与杨生汉同志赴美国进行考察。

9月7日,喻权平、李汉文和孙永达向正在北京中央党校学习的自治区副主席宋汉良同志汇报,宋副主席当即写信请自治区副主席黄宝璋加快步伐向国家计委呈报乙烯项目。

9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给国家计委呈报了《报送新疆石油管理局建设11.5万吨乙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报告》(新政发[1985]116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