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故事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海淀区,占地二百九十公顷,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和清朝的行宫。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重建于光绪年间,曾属于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凡是到北京来旅游的人都要来颐和园看看。那天我走上十七孔,在桥上来回走了两次。它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石桥两边栏杆上的五百多只石狮从我眼前闪过,它们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桥上有议论声,还有拍照声。从上向下望去,微微波动的湖水,像是在向我们诉说当时颐和园被破坏的情景。
我看看石狮,看看石狮下面不断波澜的湖水,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石狮再看了一阵。石狮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一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狮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颐和园的人,虽然没留下它们的姓名,但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这颐和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占地二百九十公顷的园林里,上千忙碌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一百多年前那些人们的心一样吗?都是一心想保护好这座“皇家园林博物馆”。
我走下十七孔桥,同来的友人刚看过铜牛和耕织图。他告诉我,铜牛和耕织图之间还有一个故事呢。清乾隆十五年,初建颐和园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地上有牛郎,遥遥相望。
我走下十七孔桥,满头大汗。我边走边想:如今这里之所以可以成为人间仙境,离不开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血汗辛勤。。他们的心和手仿佛就在眼前。天寒地冻,炎夏盛暑,他们都在不停地工作,只为把颐和园修为“天上人间”。如果有人问我,人间能拥有这么美丽的人间仙境,功劳属于谁?我会坚定不移的说,属于那些劳动人民。所以我要感谢,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世外桃源。
颐和园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十七孔桥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颐和园走一趟,谁要是到十七孔桥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