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天生创业狂
2348400000008

第8章 序言 做一条聪明的“蚯蚓”(6)

00从长远看,当下的创业者其实在进行造福后人的建设。如此想来,暂时的不完美也变得可以理解。况且,对艰辛的创业者来说,需要的不正是“文化中开放而大气的商业态度”?

创业方向PK成长路径

摆脱地理和国别意义上的局限,一个终极追问是:那些理想远大的创业者究竟能在创业道路上走多远?

很大程度上,答案取决于行业和路径,更在创业者自身选择。可以肯定的是,餐饮、食品、酒店、服装等倚重口碑而非技术的行业需要长期的耕耘、积累,短时间难出现多次创业成功的范例。

季琦是个例外。观他的创业历程,从如家到携程再到汉庭酒店,呈现跳跃式发展,由平价酒店延伸至网上订房、订票,最后回归酒店连锁,以更高级的形式复出。迂回上升的创业路径展现了业态升级的运作思路,商业逻辑不断完善,而非停留在某个行业的简单复制。

互联网等新兴行业风起云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可以想见,拥有出色商业头脑和敏锐潮流意识的工程师如果捕捉到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将引发新一轮变革。不过,与潮流博弈终归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有时候,你必须忍耐曲高和寡的寂寞,守得花开见月明,等待灵魂赶上脚步。

被乔布斯嫉妒的“安卓之父”安迪•鲁宾,正是今日大红大紫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发明者。此人同样是一位典型的技术型创业狂,先后参与创建两家技术公司,一家因概念太过超前在上市后倒闭,一个被微软公司收购。有趣的是,前一家公司是从苹果通讯设备部门剥离出来的。后来,安迪•鲁宾加入谷歌公司,在2002年便发明智能手机,进而研发出android操作系统。

2011年,谷歌携摩托罗拉移动进军手机行业,android捆绑销售,一时风雨欲来,行业风生水起。于此,谁能保证iPhone不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就像一道永无止境的黑洞,源源不断吸取能量,却又将人引入商业的不归路,覆水难收。

随着竞争加剧,秩序健全,单纯靠模仿取胜的时代远去。不能走出简单复制和本土化移植的怪圈,即便偶有所获,最终命运也可能与饭否、美团一样,激起浪花,却终而寂灭。

除了以技术为支点,撬动商业大门,那些能够发现商业蓝海的创业家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黑马鬼才。众所周知,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相当成熟,但举目四望,我辈目力所及,仍无法窥见其终极边界,但这正意味着无限宽广的舞台。现实中当然不缺乏鲜活案例。在网络资源日渐丰盛,人们依旧热衷从sony随身听欣赏音乐之美的时候,肖恩•范宁靠免费下载歌曲的napster名声大噪。那时,“分享”开始成为互联网的主题,可谁又能想到,另一名创始人肖恩•帕克在几年后facebook的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行文至此,话题又回归创新。这才是商业之源泉,你的公司的创新成色几何几乎成了每一个创业者无法回避的追问。

任何时候,“繁”和“简”都是创新的两个方向。能够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提供便捷的产品不乏用武之地,正如电力取代蒸汽,电报被电话替代。另一方面,适当的延伸和增加功能往往能收到意外效果,譬如电视电话的发明让思科公司大放异彩,那通常是对已有事物的补充、完善和再开发。

当然,创新不止停留在技术层面,同样适用于商业模式和市场开拓。

发明一项新技术固然美妙,从看似无从着手的红海市场杀出生路更见性情。前者于平地起波澜,创造新兴市场,后者则是见缝插针地丰富已有市场,增加商业空间的密度,一者向外,一者向内;一者以技术为先导,拥有行业壁垒,一者以市场为准则,拥有商业模式,在可复制性上却更为简单、易行。

2003年,20岁的美国青年卡麦隆从网络购物的热潮中窥见商机,切入无人问津的礼券市场,将人们手头搁置的礼券在ebay网公开拍卖,收取提成,创造了一个价值四百亿美元的新市场。

日本人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独树一帜。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为节省家庭开支,日本街头出现了旧衣回收店,进而催发了半成品服装店,只需花市价三成左右的钱就能买到一件半成品服装,自己动手缝制袖口、腰身等部位,深受家庭主妇欢迎,一时间,店铺纷涌。

基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写道: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最后也可能迈向卓越。

某种意义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寻找出路的创业者。试想,当众人都去追逐互联网热潮之际,独自开辟半成品服装店这样的事业,何尝不是一种创新。而所谓的潮流,也只不过是一种托辞罢了。弱者追随潮流,强者引领潮流。放在25年前,谁敢肯定,苹果公司正站在下一个浪潮之巅?

回归原点,蚯蚓纵横驰骋的动力不在别处,恰是最不经意的蠕动,创造了庞大而松动的地表世界。所以,如果创业,不妨做一条聪明的蚯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通达黄泉与碧落。

——财经作家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