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2349100000007

第7章 没有中国政策的1948年(1)

第三节没有中国政策的1948年

1948年的美国对华政策可借用美国国防部长佛洛斯特的一句“我们没有政策”(wehavenopolicy)来概括。a1947年就在美国不可能大规模军援中国,也不可能撒手不管的情况下,最后以有限援助的策略来进行。尽管1948年缺乏明确的对华政策,可是杜鲁门政府面对中国的问题仍旧面临四个重要的变项:

(一)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受到它的全球政策和观点制约的,其中最突出的年代是1948年。由于1948年4月的柏林危机,引起西方世界产生二种忧虑:一是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世界正在分裂成两大泾渭分明的集团,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另一方则是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集团;二是人们愈来愈害怕两个集团间将发生战争。上述的忧虑代表着美国要把国家大量资源用来重整军备,并要在遥远的地区建立许多新军事基地,且要广泛承担一系列军事和经济义务。尽管在□□斗争中,美国不可能找到比中国更为坚定的盟友,但是当

时的重欧轻亚,重日轻华的局势,却使美国对中国的支持受到了限制。

(二)强大的国会压力:在1948年,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产生重大的变化。共和党十四年来首次在参众两院中拥有多数席次。而以共和党的保守人士,例如周以德(WalterH.Judd)、布里杰斯(StylesBridges)、诺兰(WilliamF.Knowland)以及众议院议长马丁(JosephW.Martin)等等,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中国游说力量,要求美国政府应该给予中国最大的援助。c由于杜鲁门总统与此届国会(第八十届)的互动并不融洽,所以他为了争取国会支持行政部门的援欧计划,则必须更谨慎回应共和□□会领袖的援华诉求。

(三)1948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如前所言,杜鲁门政府是内政重于外交;欧洲重于亚洲。而亚洲中的中国问题,只是外交政策的次要部分。但由于冷战的崛起,使得外交议题逐渐为美国民众所关心。基本上,总统与国会对于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态度是一致的,而唯一有差异性的就是中国问题,此遂成为共和党准备对付杜鲁门的议题。1948年,代表共和党角逐总统的纽约州长杜威(ThomasDewey),曾在1947年11月24日的演说中,要求杜鲁门协助中国对抗共产主义。他指责杜鲁门的中国政策,破坏了从罗斯福时代以来即存在的两党外交政策,也违反了海约翰的门户开放政策。这一股主张援华的诉求,一直延续到1948年的总统大选年依旧方兴未艾。共和党人纷纷谴责□□党的亚洲策略,将会导致整个亚洲沦入铁幕之中。他们认为一旦中国赤化,势必危及到日本与全亚洲地区。为此,共和党乃提出大量援助国民政府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