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是训练出来的
无论是高管,还是白领,因执行力差被裁掉的人的比例绝对超过60%。颇为遗憾的是,很多人执行力差并不是因为能力差,纯属是懒散、拖延的习惯使然。拖延是人内在惰性的表现,是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治当然不现实,毕竟凡人是不愿把生活当做一场苦行的,但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惰性,决定着你在职场的终极高度。
兰德公司曾在2007年为法国燃气公司提供过一套旨在提升员工执行力的报告,试行几年后,效果相当好。我也曾向很多HR朋友推荐过这套执行力提升报告,颇受认同,现摘其要义共享如下:
理论
提高执行力,换个角度看是要增强你的控制力,有意识地战胜拖延思维。诗人曾说过,人的幸福感是模糊的,因为当回想人生中经历的那些幸福的事,你很难分出明确的等级来;但痛苦却是清晰的,伤筋的痛、动骨的疼,你绝对分得出轻重。与模糊的幸福感类似,拖延思维像是人内生的一种麻药,让你容易在混沌中被拖延思维同化,不自觉地当起了小差司机。
要想战胜“稍后再做”的自我欺骗思维,关键要从心理上察觉这种思维的产生。一旦发现自己产生了这种思维,就要坚强地与之斗争,要明确地告诉自己,如果不严格遵守时间,迟早会吃苦头;而且推迟工作会影响到他人的工作节奏,别人的不满最终会转化为自己的压力,充满压力的情绪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观察,及时扪心自问,进行强化控制,最终实现修正,这是战胜拖延思维的心理过程,也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实践
第一,做个拖延日志,培养自我觉察力,改变惰性思维。当你纠结于事情是否要按时完成时,你可以通过写日志的方式,用笔头来捋顺思路,方便自己快速做一个长期利害分析。要用清晰简明的文字质证自己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拖下去,这种拖延想法赖以成瘾的原因是什么,潜在危害又是什么,权衡一下总体的后果。比如你懒于做体检,但是否真的可以一拖再拖?要给自己设立一个评分系统,通过做拖延日志来增进你对拖延的观察,监控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并加以修正。当然,写日志的最终目的,就是用临床诊疗的手段来终结惰性。
第二,确立事情处理的优先等级。反思并且辨认瞎忙过程中的错误观点,比如相信忙碌等同于成果,蛮干等同于效率。一点一点检测自己错误的想法,不要老想着学哈利•波特,骑着扫把就不会迷路,查好地图才是正道。
第三,将一件事情分割成几个小的部分。这点看起来容易,但需要经验,因为分割后的每个小部分并不一定是完全独立的,可能需要你在做这部分工作的同时,也要想到其他部分可能发生的情况。
第四,限定完成期限。如果你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可以试试给自己强行规定出一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任务。什么时候都能去做的事,往往什么时候都不会去做。要学会自我激励,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惰性。比如你可以在办公桌上贴便笺,可以在手机备忘录里设置提醒,以鞭策自己完成既定目标。
第五,分时段工作,不要连续工作,注意劳逸结合。瞄准一个实际的目标,拒绝在杂务上分心,每天拿出一小时专心做事,完全可以获得不小的成就。
第六,让别人一起参与。比如你可以让小时工帮你去医院排队挂号,或者买火车票。佐罗就不会把业务分包出去,虽然忙得死去活来,满世界写“Z”,可最终没有一块地盘属于他。
第七,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选择两个你有较大可能去启动并完成的项目,对相比之下更容易的项目构想一个计划并开始执行,当遇到瓶颈时,遏制住你所有分心或放弃的冲动,咬着牙向前冲。
第八,尽可能排除人际交往拖延症的干扰。想想你希望在人际关系方面达到哪些目的,如果你的目标是和别人取得平等地位,那么你需要采取哪些步骤来克制拖延。
愿这款简化实用的模型可以稀释你的惰性,改变你拖延的思维方式。再送一款简约版的办法,那就是在拖延产生的当口,要具体地问自己打算何时、何地、如何做完这件事,要督促自己尽快给出答案,并禁止给出开放灵活的答案。
十年裁员手记摘录
【市场/销售/广告/公关】领域
在这些领域,业绩的好坏几乎直接体现着从业者跟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想在彼此的博弈中取得胜利,需要好的口才和经营人脉的韬略。好的口才是练出来的,更是思想经演练纯熟后的沉淀,是内外兼修的能力。人脉运营则体现了你的格局,格局宽广,你自然视野饱满、层次丰富,反之,格局狭小,你的事业就像是冰激凌,给点温度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