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共识:中国在改革中前行
2369800000012

第12章 败走麦城的民营企业(2)

铁本项目的罪名原是重复建设,对于这个罪名,持反对意见者居多。前铁本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这样评价铁本项目:“我很敬佩戴老板的战略眼光,他选的那个地方是块炼钢的黄金宝地,它是个江心洲,四面都可以上料,而且他的码头做得很大,5万吨级的码头基本都建好了。当时估算,国家要上同样的项目至少需要投资400多个亿,要比铁本的100多亿翻4倍。”

曾多次考察过铁本项目的和君创业研究咨询公司董事长李肃告诉媒体:“当年铁本项目从钢铁技术角度论证是‘国内最好的钢厂’,投入产出非常合理,就算其他钢厂出了问题,它都能赚钱。”

戴国芳懵懂地撞到宏观调控的枪口,顾雏军则由于过于高调而惹祸上身。

2000年7月,以海外富商身份归来的顾雏军在创办格林柯尔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旋即在内地开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资本攻伐,鼎盛时期,他控制的企业有二三十家之多。

数次并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科龙电器的收购。2001年,顾雏军斥资5.6亿元一举收购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科龙电器,其中,首笔款1.5亿元为减持香港格林柯尔股权所得,而其后的近2亿元收购资金却无法查明来源。2001年10月底,也就在与科龙电器签字的前夕,专门用来收购科龙电器的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作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顾雏军占有的股份高达90%以上。顾雏军的并购大戏一一上演,已有人为他在舞台上的夸张表演表示怀疑。

早在2001年为收购科龙电器迈出其资本收购的第一步时,国内很多媒体并不认可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当年年底,国内几大媒体几乎同时发表文章,推论格林柯尔是个“骗子公司”。

媒体的疑问在经济学家□□2004年8月9日的演讲中,通过假设的方式得到解答。8月10日,该演讲的部分内容被《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刊出,后经新浪网转载流传开来。但是□□的结论只是基于公开资料的假设,并没有进行求证,由此引发“郎顾之争”。

8月13日,顾雏军开始作出反击,向□□发出律师函,要求他通过媒体公开道歉。16日,□□在北京召开新闻记者见面会,公开表示不退却。17日,顾雏军向中国香港高等法院提交了诉状,以个人名义起诉□□“诽谤”。听闻此事的□□,也从北京返回香港,积极进行应对。在此前的记者见面会上,□□就曾表示,自己最不怕走法律途径。

进入2005年之后,事态的发展,似乎验证了□□当初的三个大胆假设。2005年1月11日,香港联合交易所对格林柯尔科技及有关董事予以公开谴责,原因是其没有及时披露2001年向天津格林柯尔工厂采购2.3亿元制冷剂的关联交易;3月29日,香港联交所再次发布通告,对科龙电器前7位执行董事未及时披露1997年至2001年期间科龙电器和容声集团的多起重大关联交易而予以公开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