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23737500000007

第7章 必须清晰和面对的基本前提(2)

在党的正确组织引导下,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广大农村合作化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53年发展到14000个,增加了46倍,1954年发展到10万个,增加7倍,1955年发展到65万个,增加5.5倍,到1956年底,全国农村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95%以上的手工业劳动者加入合作社;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至此,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党内始终存在着“左”“右”倾错误的干扰和阻挠。这也是******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党和人民,在彻底铲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中艰辛之处的又一重要含义。“1951年7月,刘少奇背着******同志和党中央,以个人名义写了一个批语,授意指责山西省委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报告,并发给各地。刘少奇在批语中,反对******同志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把它污蔑为‘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同年9月,******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在12月15日,为印发草案写了这个通知,指示全党把农副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上述这段话,是****中央******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为******著作《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所加的注释。文中不难看出,事关走什么道路的党内斗争的尖锐、激烈和复杂。对此,******同志代表党中央于1953年5月19日起草发出了书面批评,即:《对刘少奇、******破坏纪律擅自以中央名义发出文件的批评》。内容如下:“一、嗣后,凡用中央名义发出的文件,电报,均须经我看过方能发出,否则无效。请注意。二、请负责检查自去年8月1日至今年5月5日用中央和军委名义发出的文件,是否有及有多少未经我看过的(我出巡及患病请假时间内者不算在内),以其结果告我;过去数次中央会议决议不经我看,擅自发出,是错误的,是破坏纪律的。”

刘少奇等人如此反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是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立场上,另搞一套主张,即“确保私有财产,四大自由,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确保私有”就是确保富裕中农、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变。“四大自由”即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的雇工、贸易、借贷、租地不加限制的自由。进而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对此,******同志在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专门进行了《批判离开总路线的****观点》的讲话,指出“这种提法是有害的,错误的,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党中央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晰明确,尽管以******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党内坚持****错误的同志多次严肃诚恳的批评,但坚持****错误的人仍然一意孤行。党要领导扩大农业合作社的规模,机会主义就提出收缩;党要求上马,机会主义就指令下马。甚至干脆背着中央砍掉,解散大批经过努力组织起来的合作社。1955年7月31日在中央召集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同志在他作的报告中指出:“浙江由于采取所谓坚决收缩的方针(不是浙江省委决定的),一下子就从53000个合作社中解散了15000个包括40万农户的合作社,引起群众干部的很大不满,这是很不妥当的,这种‘坚决收缩’的方针是在一种惊惶失措的情绪支配下定出来的。这样一件大事不得中央同意就去做,也是不妥当的。并且在1955年4月,中央就提出过这样的警告:‘不要重犯1953年大批解散合作社的那种错误,否则又要做检讨,可是有些同志不愿听’”。由此可看出党内****机会主义坚持错误路线是何等的顽固,更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征途中,以******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党和人民付出了多大的艰辛。

1956年11月,******同志在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北京城里头有两个司令部;一个司令部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这个司令部刮阳风,烧阳火;第二个司令部呢,就叫地下司令部,也刮一种风,烧一种火,叫刮阴风,烧阴火,他刮阴风,烧阴火,其目的就是刮倒阳风,灭掉阳火,打倒一大批人”。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告诉人们党内两条********存在的客观现实。

历史和现实证明,自我党建党之日起,党内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的存在,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容否定和回避的客观事实。否定和回避这个现实,会使党面临十分危险的境地。只能用马列主义、******思想去勇敢的面对它,只能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有效的解决它,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不断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这既是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特殊的艰辛之处,也是为什么党在人民心中光荣伟大之所在。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实践,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要真正弄清和准确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鉴别和区分其他各种制度的社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发展,要借助逻辑科学的思维方法,弄清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属于逻辑科学中概念的范畴。任何一个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所谓概念的内涵,即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特征(特有属性);概念外延则是概念内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范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如山川江河、森林草原、人和动物、商品、国家、无产阶级****等事物。在语言学中称为词、词组或句子,但在逻辑学领域则被称为概念。如人,在语言学中是个名词,但在逻辑思维中则是个概念。那么人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它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又是怎样区别于动物的?首先看一下人有哪些特征。从外貌看,人有四肢,有五官,有毛发,能直立行走;从生理特征来看,有新陈代谢功能;从应对自然界的能力来看,能思维,会说话,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人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新陈代谢。但新陈代谢功能不是人特有的,其他动物甚至植物也有新陈代谢的功能;有人会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直立行走。但猴子、猩猩、熊猫等也会直立行走,它们却是动物。人们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研究,科学抽象出人的根本特征:即会说话,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这就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除了人,其他任何动物都不具备。尽管人和其他动物有许多相同特征,但由于人所具备的而其他动物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就把人和动物严格地区别了开来。按照人的这一属性,从概念的外延方面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如按性别划分,人可分为男人和女人,按职别划分,可分为工人、农民、学生等;按国籍划分,可分为中国人和外国人;按肤色划分,可分为白人、黑人、黄种人等。又如商品,按照马克思的结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劳动获得的产品来说遍布世界,但它们却不一定都是商品,其本质的区别在于劳动产品的用途。不用于到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如个人或集体为自己需要织的毛衣,养的花,种的菜等,就是普通劳动产品,一旦拿到市场去交换,就改变了原来的用途,便成为了商品。

按以上逻辑思维方法,来认识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概念,就较为容易理解和把握了。首先,看一下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特征。根据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根据前苏联等国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社会有以下特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的称工人党,有的称共产党,有的称劳动党等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人与人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同志式关系;和平共处的外交路线等等。在上述社会主义社会的诸特征中,用概念内涵的思维方式不难确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以及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唯有这一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他制度的社会中却根本不存在。这样就把社会主义社会及其他制度的社会,从根本上区别了开来。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其他特征来看,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无产阶级****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已经具备了,但那时我国却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这些特征却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原因。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按劳分配制度,人与人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同志式关系,和平共处的外交路线等,则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澄清模糊认识,有必要明确概念外延的划分及外延间的关系。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经常使用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概念。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从二者的内涵来说,应该完全相同。其外延按国籍标准划分,可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国特色社会主义。外延间的关系,既不是交叉关系,也不是全异关系,而是属从关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延小于并包含在社会主义的外延之内,而不是相反。但是,在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有人把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当成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进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传统意义上的和进步意义上的内涵,很难做出客观公正而又准确的规范。因此,这样划分很容易混淆社会主义的概念,并由此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上的混乱。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上至今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各个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中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和方法,不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准。而衡量的唯一标准,只能看最终是否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素性的全面发展。

概念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判断和推理的结晶。是思维领域严密的科学体系,是指引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科学方法,不可随意偷换概念。正像人的概念那样,如果去掉会说话这个要素,只能是残疾人中的哑巴;去掉能思维便会是植物人;去掉会制造使用工具,充其量不过是痴呆人。反之,如用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去代替人的概念,便会使人的概念变得荒唐可笑。然而,有的权威者和理论家,却也在犯着这样的错误。他们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放到了统领社会一切的位置;把改革开放当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固然,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重要因素,但它却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因为它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根本特征。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都发展生产力,像美国,是世界上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难道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吗?恰好相反,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是霸权主义国家。可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贫穷”和“富裕”的属性,如同人和动物共有的新陈代谢属性一样,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偷换和混淆社会主义社会概念的错误影响下,党内外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仰淡化缺失,资产阶级多元化思想泛滥。造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严重的负面影响。长此下去,将对社会主义社会贻害无穷。

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洞察秋毫,适时向全党全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无疑是纠正这些错误倾向,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的指南。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领域的落实,必将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创立了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吗?也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只能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