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看世博
要不是为看世博会,这个时间肯定是不会去上海的。世博会头一次在咱们国家举办,要是不去看一下,恐怕这辈子就没有机会看这样的盛会了。于是就在儿子的撺掇下,8月27日去青岛流亭机场,用儿子给订好的票乘飞机去了上海。
当天中午到了上海虹桥机场,打出租去了九江路上的中福大酒店住下。儿子说,明后天是双休日,去看世博的人肯定多,不如下午就去看一次。于是我们就乘地铁去了。
世博园横跨黄浦江两岸,浦西是些行业馆、企业馆、综合馆,各个国家的展馆都在黄浦江东面。我们乘地铁8号线从黄浦江下钻过去,至耀华路站下地铁。从地下一出来,红红的高大的中国馆就在眼前。世博园共有8个入口,我们到的是6号门,门里就是被叫作“世博轴”的高架路西南端(轴呈东南西北走向)。这“轴”上有一个个相连的撑起的白色棚子,有的雨伞形,有的漏斗状,遮阳挡雨,美观实用。我们登上了世博轴,轴东边就是中国馆。我们离它更近了,但进这馆要预约,这时候早预约不上了,我们只有近距离地仰望那被民族建筑形式撑起的一片中国红,看到它以全园最高大的体量俯视着各个国家的展馆,心里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我和老伴、儿子沿着与世博轴相连的高架步道向东走了走,看到了印度、沙特、尼泊尔等一片亚洲馆。原来在世博轴以东叫A区的地方都是亚洲国家展馆。据儿子说,沙特阿拉伯馆是花钱最多的一个馆,我们就下了高架路,想进去看看。只见排的那队老长老长,问问工作人员排多长时间才能进去,说要排5个钟头。一听,只好作罢。
于是我们就去了沙特馆后边的那个外形像个大铁饼似的“世博文化中心”,见人相对少一些,我们就排队进去了。进去后,又上上下下地排了不少队,老半天,也没看到什么景,只有些饭馆和卖小商品的门头。原来这是供演出的地方,中心部位是个大剧场,这天没有演出,门关着,连那演出大厅也没看到,我们连呼“上当”。不过还好,这大家伙紧临黄浦江,我们居高临下地饱览了黄浦江风光,也算补偿了些。
我们回到高架步道上,过了世博轴向西,一直到卢浦大桥向江东延伸的高架路,是为B区。在这个区间里,高架步道北边,是世博公园、世博中心、购物中心等,没有国家展馆。在步道以南,则有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澳国家的展馆,见排队的人太多,只看了看外形,就走过去了。
沿着高架步道向西,从那条高架路下面过去就进入C区了。C区的东部是欧洲馆区,西南一角是美洲区,西北隅是非洲区。我们在高架步道上慢慢走着,目不暇接地看着路两边的展馆。步道的北面临道的是芬兰、丹麦、瑞典、冰岛、乌克兰、挪威、俄罗斯馆;道南是葡萄牙、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展馆。儿子曾经来过,他说欧洲的主要国家展馆都在后边,就领我们从一个道口下了高架步道。向里一走,嗬!德、英、法、意、荷、比等欧洲发达国家都在这里。另外还有欧洲联合馆,把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等袖珍小国安排在里面(其他洲也有这样的联合馆)。令人觉得奇怪的是,摩纳哥这个只有1.95平方公里人口仅两万多点的世界第二小国却独立建有展馆,这大概与开设世界最大赌场国家有钱有关。
各馆门前排队的人都太多,没法进,走到意大利馆那儿,见人少点,又是个重要国家,就排上了队。各展馆墙外都设有不锈钢栏杆,形成回来回去的窄窄的通道,人在那通道里要走许多来回才能到达入口。我们见这个馆东墙外的回形通道里也就三四百人,以为人不多,谁知走完了东墙外的通道,转到北墙外一看,这里又有更长的通道要走,人黑压压的一片比东墙外的还多。已经排到这里了只好继续排吧,结果一两个小时才进到了里面。
看完了意大利馆,天已暗下来了,我们就没再进别的馆,只浏览了美洲、非洲馆的外观,就从8号门出来,打的回去了。非洲区独立建馆的只有埃及、南非、阿尔及利亚等七八个国家,有40多个国家都在咱们给建好的非洲联合馆里。这馆就是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外墙上画着一些树的大房子。
回到住处,跌落在床上,说,再不去看了!平白地遭这个罪!可是过了两三天,浑身好像散了架的骨头又重新组合起来了,就又想:来上海干什么?不就是为看世博吗?于是在8月31日那天,又与老伴去了那里。
还是乘地铁去的6号门。还没进安检口,先被中国馆前那片万国旗吸引住了。那是一个旗帜的方阵,五颜六色的旗子被不锈钢旗杆擎到半空,猎猎地飘着,煞是壮观。这可不是一般的旗子,而是来自全球的189个国家的国旗,每面旗子代表一个国家,全世界的国家都来我们的国土上集合了!
进这个6号门真不容易,只见门外有一大片人挤在回形栏杆的通道里,缓慢地蠕动着。我俩也就从最尾处排上了。向前挪了一会儿,有个好心的中年人看了看我秃白的头发,告诉我西边有“老年人入口处”。我俩谢了那人就退出来去了那里,交验了身份证,果然省掉了许多个来回的路,比较快地到了入口。入门要安检,像上飞机似的,火柴、打火机、水等物都不能带进去。
进了门,迎面就是中国馆,真想进去看看啊!听一个老者说,他来过3次了,都没捞着进。他说,每天每个入口只有几百张预约票,有的为领到那票,半夜五更就来排队,一开门,一会儿那票就发完了。中国馆吸引人,这是自然的,光里面那长128米高⒍5米的《清明上河图》就值得看。那图上的人会走,车会行,水能流,如此古典艺术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展品,不看实在是个遗憾!
高大的中国馆前面是香港馆和澳门馆,像一个母亲怀里的两个孩子。见澳门馆排队的稍少点,我们就排上了,走了两个来回了,才知道这是排队领预约票。排队的那儿有两台大型吹风机,并有喷凉雾的设施,很人性化。我们排了一个多钟头才领到那票,按票上指定的时间去,又排了大半个小时才进去。结果看了不到20分钟就出来了。下面我们又进了巴基斯坦、以色列、阿曼、土库曼斯坦、阿联酋、黎巴嫩、伊朗、朝鲜和在亚洲联合馆中的马尔代夫、东帝汶等10来个馆,天就黑了。一天的工夫,只在亚洲区看了看,亚洲的主要国家像日本、印度、韩国、沙特都没捞着看。我们做到了国家不分大小,不分穷富,哪国人少易进就看哪国。
各个国家的展馆建筑外形,那真是千奇百怪,异彩纷呈,相信关心世博的人早就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了,至于各国展馆内部到底有些什么,大概还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总起来看,各国展出的内容,都是各个国家最想拿出来给全世界人看的东西。这里面又分3种内容:一是这个国家历史上给全人类作出的贡献,如以色列人在宣扬他们发明的心脏打支架和农田喷灌滴灌技术;二是宣扬这国的名优产品,如意大利的鞋和名优服装;三是国家独有的奇特东西,如阿曼馆里弄一棵只有阿曼有别国没有的“奶香树”栽在大厅中央,树旁摆个小炉子,里边焚烧着从这种树提取的香料,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所进的馆里没看到什么尖端的科学产品,也许是我们没进先进国家的缘故。不过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也算可以了,可看过后印象中只有衣服和鞋子。
1851年,英国宣布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广东商人徐荣村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用船运到伦敦参展,结果获得金奖。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茅台酒荣获金奖,还发生过打碎酒瓶酒香四溢引起重视的趣事。相信这次各国也是带来了他们的好东西,只是我们没看到,或者看到了也不知道。
展览的形式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实物图片陈列式,和我们平常所见的展览会差不多。如意大利馆,为展示他们的服装加工业,在一面很高的墙上高低错落地悬立着很多服装模特儿。在土库曼斯坦馆里一面墙上挂满了壁毯。另一种方式是用电影屏幕来展示想让人知道的内容。进了澳门馆,先让人登到高处,让观众从上到下看环形的电影,画面上是澳门的建筑、市民的生活场景、取得的建设成就。一个中年男子和男女两个少年一边走着一边讲解,越往前走,越降低高度,螺旋形向下,讲完了也下到了地面出口处。在以色列馆里,则让进去的人坐在大厅的当中,面向四方,观看环形电影。阿联酋也是用电影介绍这个国家,不过是3个影厅,看完一个再看一个,中间的一个屏幕是设在一些方形的柱子上。这些以电影的形式展览的场馆里,除电影外,没有其他展品,因为看电影时是暗的,就是布置上实物或图片,人们也看不见。这些电影展馆还有个特点:观众是论场次进馆的。一拨看完了再换另一拨。这从馆外的排队情况就可知道这馆是不是用电影方式,那些让观众源源不断排队前进的,肯定不是电影馆,而把排队的人分成段,一段段向前放行的肯定是。
看了一整天,只看了亚洲馆区的一隅,就把我累坏了。世博园的入门票分两种,一种是爱哪天看哪天看的一种(当然也是一次性的,进一次这票就作废了),这种票贵,一张160元。另一种是当天买当天进的票,这种票130元。我儿子文杰准备让我们多去看几次,预先买了一些哪天进都可以的票,可我们实在打怵去了,于是就只浮光掠影地看了这两次。看得少,看得粗,自然我这篇文章只能写这么多了。
( 2010年9月12日于平度文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