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23741200000090

第90章 奇闻怪事(3)

原来,这里说的“苏秀”,实际上是敬酒的器具,相当于内地的大海碗,能盛2斤多青稞酒。一般在孩子过满月或过生日时使用。酒量大的人接到邀请后,即购买礼物到主人家中做客。你先喝“苏秀”碗里酒的三分之二,男主人给你添满;又喝三分之二,再添满,然后喝干。至此,女主人很高兴,往你肩上抹上一块糌粑,算是通过了考验,可以连续7天自由到主人家里饮酒、进餐。而酒量小的人受到邀请后,贸然到主人家里,可就麻烦了。若你第一次喝不上“苏秀”碗里酒的三分之二,男主人就会罚你重喝;若不喝,女主人会拿起锥子扎你的臀部;不喝,再扎;你若想溜,还没迈出门槛,主人家的狗就会追着你咬,直到你跪地求饶,方可罢休。也有精明的人,提前在肩上抹点糌粑,以防狗咬;送上礼物后,马上寻找理由,溜之大吉。

我曾问县委办的宗琼、普布两位女同志:“你们的孩子过生日,我若是去了,还真的用‘苏秀’碗强行敬酒哇。”答:“若是长辈、领导、亲友进门,敬献青稞酒是免不了的。但我们不会强人所难,喝不了,也不会拿锥子扎你,或放狗咬你。实际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用‘苏秀’敬酒、饮酒,特别来劲,乐意享受这样高规格的接待。”

这“苏秀”到底什么样子,直到我临别西藏时才使用过。那是1998年5月,我们到樟木镇辞行。镇党委书记其美加布、副书记次典拉姆敬酒的碗,就是银制的“苏秀”,上面雕刻着花纹,像个小盆。而我们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三倒一杯”,即使这样,每人也喝了足有3斤青稞酒。就是我这个有点酒量的烟台人,饮完后,也觉得晕乎乎的。看来,我也有些惧怕“苏秀”了。

12.吃双不吃单

在西藏,常见的肉主要是牛羊肉和猪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买不到驴、骡、马肉。这是为何?

原来,藏族的风俗习惯是“吃双不吃单”,意为只吃牛羊鹿等偶蹄动物,不吃驴骡马等单蹄牲畜。

这是因为藏族一直生活在草原地区,过去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特别讲究对自己有过恩情、有过好处的生物不能吃其肉,啃其骨。无论哪种牲畜,比如马、驴、骡子等,都是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有过很大帮助的,所以藏族等少数民族忌吃它们的肉,以示对它们的尊重和感恩。

1995年5月15日,我们首批对口支援的山东援藏干部在省城济南培训班上,省林业厅副厅长李生瑞介绍说,他在聂拉木工作时,有一个汉族人长期没吃过驴肉,委托一藏族老农借口家里需要毛驴驮运庄稼,花了5毛钱买了头即将淘汰的老母驴,拉到县城宰杀后,分给众多汉族人吃,大饱了口福。而藏族同事却没有一人要驴肉吃的。

进藏之后,年底返乡路经拉孜县,发现沿途成群的毛驴很多,每群有二三百头之多,长得矮小而肥壮。询问藏族司机索朗加央始知,这些毛驴出生长大之后,是主人家的力畜,假若丧失驮运能力,就会被赶走,自生自灭。我听之感到吃惊:“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这么多的毛驴赶进深山老林,喂了豺狼雪豹,是多大的浪费。难道就没有人抓住这一商机么?结果,当天晚上我们在聂拉木驻日喀则办事处旅馆就得到了答案:一年多前,海阳市一位在西藏工作的干部已辞职下海,专门收购毛驴,宰杀后运往内地销售,发了大财。

藏族人“吃双不吃单”,就像回族人不吃猪肉的习俗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

阿里的神山圣湖

人称“神山”的冈仁波齐峰坐落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6714米,是亚洲的历史名山。

很久以前,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的佛教徒,把冈仁波齐峰当成祈天求神的圣地。他们不惜跋涉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来此绕山祈愿,盼望着能去掉沉重的罪孽,获得未来的幸福。据说,凡到此朝拜,回去后就能身价倍增。因此,佛教传入西藏,延续到今天,一直诱惑着信教群众的心灵,纷纷前来转山,完成夙愿。

“神山”的来历,主要与它那奇峰异貌有关。屹立于阿里高原的冈仁波齐峰,峰顶四季覆盖冰雪,山尖如锥,直插云霄,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峰顶下的胜乐轮宫四处流下潺潺甘泉,泉口状如骏马、雄狮、大象和美丽的孔雀,滋润了阿里的4大河流。放目远眺,山体经过长期风化所形成的天然台阶,如同云梯,使整个山峰巍峨险峻,活像一座宫殿。所以,人们在古时候无法解释这奇貌异景,就被宗教利用并神化了。

其实,“神山”并不神秘。这些奇怪的地貌景观,不是什么神灵创造,而是漫长的造山运动形成的,实是大自然的杰作。

坐落于冈仁波齐峰东南面的玛旁雍措,人称“圣湖”,约400平方公里。印度人说它是大神湿婆妻子的沐浴之地。唐僧取经时称之为“瑶池”。藏族人称它为“玛垂错”。相传:湖底是龙王的宫殿,有很多珍宝,有缘之人绕湖一周,能捡到一条小鱼、一粒石子和一根鸟的羽毛,就会得到龙王的赏赐,财源滚滚,富甲一方。公元11世纪,佛教在西藏取胜,信徒们就把“玛垂错”看作永恒不败的“圣湖”。从此,它清澈的湖水便被视为甘露,不仅能清除人身的污秽,也能洗涤人心灵上的贪、嗔、痴、怠、妒,更能延年益寿。所以,人们从孩提时代就梦想着能在圣湖中光身沐浴。来到“圣湖”,要从东边的“莲花浴门”、南边的“香甜浴门”、西边的“去污浴门”、北边的“信仰浴门”分进各洗一次,才能消除罪过,祈求幸福甚至转世成佛。

科学表明,玛旁雍措,就是一湖碧水,并无神奇之处。我有生能去,也想在湖里洗洗,泡掉路上的尘土与辛苦,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神山”与“圣湖”恰似一对夫妻,永恒地存在于阿里高原,他俩一个身披银装,刚健挺拔;一个身着青衣,秀美动人。夏秋,平躺在绿色的草原上;冬春,伏卧于白色的海洋中。相亲相敬,永不分开。

唐蕃舅甥会盟碑

游逛拉萨市,我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唐蕃舅甥会盟碑。只见它宽近1米,厚约尺余,镌刻着汉藏两种文字,巍然矗立于大昭寺之前。

公元7至9世纪,中国境内以唐最为强盛,吐蕃次之。双方通过联姻、庆吊、纳贡等形式,保持了友好联系。到了公元815年,吐蕃王朝内部出现分裂,势力削弱。而唐朝也因安史之乱,转向衰落。因此,双方都愿和平相处,永结舅甥之好。

据记载,公元821年,吐蕃派使臣到长安请盟。同年10月,唐派宰相及大臣17人与吐蕃使臣会盟于长安西郊。随后,唐派盟使入藏,于次年5月6日在拉萨设坛盟誓。并于公元823年,举行了隆重的会盟碑落成典礼。

碑文主要歌颂,赞美了唐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舅甥姻好之故;追溯了唐蕃的历史和功业,并记载了会盟的经过、立碑年月以及双方参加登坛会盟的官员名单。

我上前抚摩着会盟碑,心潮激荡,感到了它的稳固、严肃和庄重。它树立于拉萨市内,充分体现了民族和谐的极端重要性,向世人宣示了汉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