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23749000000013

第13章 心理自助——告别病态心理(2)

心理学家一直在尝试研究人们为何选择合作,又会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出合作,这是一个关于自私问题的研究,也是与人性相关的问题。那到底什么是自私心理呢?

自私其实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属于病态心理范畴。自私就是自我和利己,是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国家,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的表现。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私的想法,都存在自私的言行,只不过这种自私的程度不同罢了。比较轻微的自私心理是有私念、计较个人得失、忽视公德;而比较严重的自私就表现为为获得一己之利而做出诸如杀人、诬陷他人、侵吞公款等铤而走险的事。可以说,自私心理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包括贪婪、妒忌、吝啬、虚荣等病态心理,均源自自私。

小刚是一个从小就很爱学习的孩子,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初中一年级,小刚一直保持班级前三名的好成绩。但是最近,小刚却变得很反常,妈妈发现他经常发脾气,比如,爸爸如果没有时间带他出门,他就说爸爸的坏话;有时候妈妈因为忙,忘记给他热牛奶,他就开始抱怨。就在清明节那天,一家人都去给过世的亲人上坟,但小刚却很反感地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有这时间自己都写好作业了。

有一次,小刚的小姨生病住院,妈妈每天都要去医院照顾她,结果照顾小刚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按理说,已经十几岁的小刚应该可以自理了,也应该理解一下大人的难处,但他还是很生气地朝妈妈发脾气,还说小姨自己生病,怎么还要别人照顾?妈妈明显感觉到小刚的变化,担心这样下去,不利于小刚的成长。而近期老师也向她反映说,小刚在学校经常和同学闹别扭,原因也都是一些小事。

马先生的情况和小刚类似。现年47岁的马某在一家私企上班,工资不算高,但还可以勉强地养活一家子。马某从小就生长在穷人家庭,那种穷苦的日子他是受够了,如今即便住进了县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因为儿时的经历,他还是习惯算计着过日子。去市场买菜时,经常为了一毛钱和摊主争得面红耳赤,总觉得要占点便宜,才算对得起那份买菜钱。除此之外,马某在单位也很看不惯那些比自己年轻但职位却比他高的人,经常心里不舒服,暗暗在心中诅咒别人。

不过,马某一直都有一手绝活,大伙都很羡慕他,同事常常向他打探,结果每次都被他狠狠地赶走。最近,单位组织聚会,他找理由给推了,原因是他不想见到那些讨厌的人在他面前作乐,看着就心里窝火,他甚至还想哪天有机会给他们一人一颗药丸,叫他们见鬼去吧!

前阵子,领导要求马某带几个徒弟,将手艺传授给年轻人,但马某哪里愿意,当场就直言不讳地拒绝了,还宣称就是把手艺带进坟墓里,也不会传授给任何人。大家都说他自私,但马某觉得他们那是妒忌,还让妻子给评评理。马某的妻子听后也认为是马某过于自私了,话不投机,马某就大发雷霆,还说天下没有人理解他。面对妻子提出的离婚要求,马某自私地告诉她说:“想离婚门儿都没有,我就不给你自由,看你找谁过去!”

实际上,小刚和马某均属于自私的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比较常见的自私心理。

探究发现,自私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深层次性。心理学家认为,自私是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类似于本能的欲望追求。人类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生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这是推动人的行为的最初原始动力,有需求才有行为。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人是不能为所欲为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道德以及法律的约束和制约。人如果一旦抛开以上制约因素,一心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需求,就形成了自私心理。这种自私心理深藏在内心的思想活动之中,并隐藏在人们的各种需求结构之中。

二是下意识性。自私心理的深层次性决定了它的下意识性,即人们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自私心理的存在,有的人在做出一件自私的事情时,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自私,甚至还会觉得心安理得,理所当然。这一点决定了自私心理的范畴——病态社会心理。

三是隐蔽性。深层次性和下意识性决定了自私心理的隐蔽性,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和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是相违背的,更是被众人所抵制的。所以,即便自私的人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心理和行为,也未必敢于承认,同时还会以各种隐蔽的手段和方式为自己掩饰。

而关于自私的行为特征,研究者也总结如下:

1.违反公德约束。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比如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等,但有自私心理的人就会公然漠视,比如,在一大清早就打开音响,自己是在享受清晨的美好时光,却没有想到邻居还没起床;或者自家的东西不舍得用,得知是别家的时,就觉得浪费点没什么;搞卫生时只把自家的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公共区域却堆满了垃圾,谁也不肯主动清理等。

2.妒忌心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容不得有人超越自己,这是自私的人最典型的妒忌心理。在学习或工作上,自私的人会嫉恨那些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甚至有时还想办法诬陷对方,总要让对方变得不如自己为止。过强的妒忌心会驱使一个人做出疯狂的举动,甚至包括一些违法的行为。

3.感情关系畸形。自私的人在感情关系中也不失自私的表现,比如,他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玩弄对方,甚至不惜插足婚姻家庭,充当第三者;还有些人会在自己升官发财之后,抛妻弃子另结新欢,还公然无视事实,而宣称是对方不忠等;此外,在如今的很多征婚网站上也有许多谎报信息的征婚者,隐瞒真实身份,可以抬高身价以吸引他人目光,骗取感情,甚至酿成无数惨剧。

4.技术的垄断或剽窃。如果具体到职业问题,有自私心理的人宁愿将自己的手艺活技术带进棺材,也不愿拿出来教人,比如以上案例中的马某,手上有技术却不肯传给任何人。当然,一直以来还有一种传授手艺的说法,即“传男不传女”、“传女不出嫁”或“传给徒弟,饿死师傅”等说法,均属于自私心理的表现。除此之外,如今社会还衍生出了另外一种风气,即技术剽窃,将别人的专利技术剽窃过来为己所用等。

5.以财谋求私利。社会上一直存在一种“拉关系,走后门”的风气,人们为了得到地位和声誉,不惜用金钱和厚礼去贿赂有权有势之人,以求得到便利。诸如此类的行为均属于自私的行为。

6.用既有权利谋取私利。总有那么些有权之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谋求私利,不顾无权之人的处境,无视国家民众的利益,一心只为满足一己之私。

自私心理的调适方法

针对以上小刚的例子而言,有心理医生分析,小刚的自私心理其实受家庭环境影响的成分居多。小刚爱学习是一件好事,但他已经逐渐发展为自私,只考虑自己,不管他人的处境和感受,学习成绩的优秀并不能掩盖他自私、冷漠、没有责任心的性格缺陷。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成年后的小刚根本不可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在某项知识、技能方面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人格上存在缺陷,因为人格缺陷将会贻害其一生。可见,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要比学习知识重要很多。

然而,青少年时期的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在于家庭,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以及家长的各种言行举止,均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发展,因为孩子在未成年之前的个性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这也是我们在本章的第一节中所提到的问题,家长们往往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都会告诉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事情都不要操心。”或者是阻止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勒令其赶紧去学习等等。事实上,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本来就无可厚非,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家长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学习之外的事情一律要求其不能接触,或者把孩子的考试成绩单当作是全家情绪好坏的晴雨表,成绩好就皆大欢喜,一家人都喜气洋洋,成绩不好则开始唠叨和责备,甚至打骂,一家人的情绪都跌落到谷底。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这样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多的心理负担,严重时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向异常方向发展。

因为孩子的个性可塑性还是很强的,所以心理医生针对小刚的情况,给他的父母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家长要转变以往那种以成绩为天的观念,不要过分重视分数和排名,让孩子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要求其为了分数和排名而每天啃笔头,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激发起其被压抑已久的潜能。

2.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模式去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多进行心灵沟通。沟通的内容不要总是局限于学习,可以是其他任何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此外,还可以交代给孩子一些家务活,比如要求他们自己洗袜子、自己去超市买需要的文具等,而不是包揽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孩子劳动的能力和责任心理。

3.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如果和同学有矛盾时,也不要总是护着自家的孩子,首先要弄清楚事实,分清责任在谁,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用心理解和体谅他人。

案例中的马某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可以说,他的自私心理已经成形,和小刚的情况并不一样,需要用另外的一种方式来克服。自私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专家认为,克服自私心理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矫正训练。

1.使用内省法。内省法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一个方法,是主要借助自我观察去研究自身心理的一种方式。因为自私的下意识性和隐蔽性,所以,要想克服自私心理,首先需要我们经常对自己的自私行为做观察和自省,用客观的眼光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一套标准去衡量自身行为;然后,一旦发现有自私的心理和言行出现,就要立刻意识到错误并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进行深刻反省,同时也要多看一些无私奉献人士的故事和传记,向那些无私行为看齐,并且敢于在自己的自私行为中总结危害。

2.行动起来。内省法可以让一个自私的人意识到自私心理和行为的存在及危害,帮助其纠正以往不良的自私心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进一步的实践训练,即多做一些利他之事。譬如,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主动给有困难的邻居帮忙等。如果自私心理比较强,还可以从生活小事做起,如不拒绝他人的请求,借出自己的电话或自家的扫帚,也可以主动给予对方帮助等。在这些简单的小事中体验乐趣和被人肯定的幸福感,收获前所未有的、纯净的成就感。

3.回避疗法。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一种治疗愤怒的方法,即回避疗法,当一个人的怒气即将爆发时,想要立即停止,就可以用手掌在墙上钉钉子,以惊醒当事人,不要乱发脾气。类似的方式也可以用于自私心理的矫正,一个人如果真正下定决心要改正自私,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念头和行为。那么,一旦意识到,就可以立即自行做出制止行为,比如用橡皮筋弹自己的手腕,在痛感中醒悟并停止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当然,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充当制止者或监督者。

长期压抑滋生病态心理

巡警陈某在翡翠湖景区巡逻时,听到一阵阵从湖心传过来的喊声:“我对不起爸爸,对不起妈妈……”喊叫声一直在湖面上飘荡。陈某警觉不妙,从声音和语气判断,当事人的情绪异常,便立即奔向湖边,发现距离岸边五六十米远的湖中央位置,有一个人影在不停地拍打水面。当时虽然天色已经较晚,但湖边还零零星星有几个人,只不过大家都没有当一回事儿,也有人说,不久前看到一个小伙子下水了,之后就没见他上岸。因为担心湖中心的年轻人的安危,巡警陈某便大声向对方喊话,希望他赶紧游上岸,不要做傻事;与此同时,陈某一行人也在争取时间,一面向湖中央投射远光灯为其照明,一面找到景区管理方,要求其以最快速度打开景区的所有景观灯。紧接着,另外一名巡警也找来了救生圈,绑好了安全绳,准备前往湖中心施救。这期间,湖中心的年轻人一直在不间断地高声喊叫,不断发出自责的声音。

最后,巡警因为安全绳不够长,便联系了消防部门,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不过,好在小伙子还比较理智,也许最后是因为喊累了,他开始朝向湖对岸游去,从他的位置游到对岸距离较近,也比较节省体力。巡警见状赶到对岸,检查其身体状况,发现并无大碍。问及为何深夜还在湖中心不回家时,小伙子犹豫了一下,才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巡警。

原来,这位小伙子姓李,今年才20岁,还在读大学。前段时间因为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他一直很郁闷,找不到朋友倾诉,他只能独自一人来到湖心发泄情绪。李某最后表示,自己原本就是想到湖里让自己清醒一下,发泄发泄情绪,但没想到因为周围太黑暗了,所以他一度迷失了方向,好在他会游泳,有了方向就可以自己上岸了。

不过,细心的巡警还是觉得李某没有完全说实话,因为他在岸边丢下了书包,如果仅仅只是想下水发泄情绪,为何连衣裤、鞋帽都不脱,就径直下水了?或许事情的背后还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