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色彩心理学
23749200000024

第24章 找准你的颜色——职场上的色彩心理学(5)

但是,红色并非适用于每个赞助商。对于那些比较看重现实、善于精打细算、颇为理智的人来说,红色只会让他们更加排斥你,更别提为你赞助了。

色彩心理学家建议,看重现实、理性的人不喜欢红色,却对蓝色情有独钟,尤其是颜色较深的普鲁士蓝。研究发现,深蓝色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颜色之一,它会令一些严肃的经营者或企业家安心。这种深蓝色也是一种象征忠诚的传统颜色。据说普鲁士军队就穿这种颜色的制服,因此,深蓝色被称为普鲁士蓝。

深蓝色制服由勃朗登堡“伟大的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倡导使用,后来,当勃朗登堡成为普鲁士的王国时,深蓝色也就成了普鲁士蓝;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全部军队都穿上了深蓝色的制服。而普鲁士军队为何要穿深蓝色的制服呢?色彩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蓝色使人内心安宁,有条理并且显得庄重,可以让普鲁士的士兵联想到臣服,即忠诚于军队与国家。

所以,当你寻找赞助时,可以选择使用普鲁士蓝来展示自己忠诚、庄重、可信赖的一面,比如系上一条普鲁士蓝的领带。那些比较注重现实、偏于理性、习惯于掌控一切的赞助商即便再精明,也会被你的普鲁士蓝吸引。

此外,如果你面对的对象比较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互动,那就选择橙色。色彩学中,橙色是黄色与红色混合而成,既有黄色的善于交际,又有红色的热情和真诚。如果你是一位女性,不妨穿上一件橙色的衬衫;如果你是男性,可以在给对方的企划书上略作“手脚”——将某些关键的部位用橙色标记出来,这一小小的细节足以增加对方的好感。

三、谈判桌上的黑色

谈判桌上的内容多种多样,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或联合、或合并、或重组、或兼并、或收购等,谈判桌上交涉的内容无所不包。无论是哪一种,势必有一方占据优势地位,掌握着谈判的主动权。但对于没有优势、陷入被动的弱势一方,要如何在实现最大利益的前提下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呢?这个时候,不妨试试黑色基调的装束,它可以为弱势一方制造优势,弱化对方的强硬姿态。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黑色是谈判桌上的霸王色,适当地使用,有助于强调自己的存在感,暗示坚持自己的条件,不会轻易让步,从而尽最大可能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是黑色也有拒绝的含义,盲目使用或使用不当,还可能导致谈判陷入僵局,给彼此带来不愉快的经历。因此,为了保险起见,色彩心理学家建议,可以在使用黑色时适当地搭配一点橙色,橙色的活力感会给紧张而严肃的谈判带来新鲜的力量,对方也能够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亲和力。

除此之外,黑色还代表对立,暗示打破禁忌的决心。谈判过程中的黑色具有施压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单独的一对一约谈,黑色是最容易给人造成强大压力感的颜色。当你表达抗议或持反对意见时,黑色是非常有力地表达决心的颜色,同时还可能使对方产生动摇。

在谈判桌上,假如你与对方一不小心陷入了僵持的局面,而此时的你又不愿意轻易服输,单独使用黑色就具有一定的施压作用;但你应该也不愿意和对方红脸,一场谈判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今后老死不相往来,只能说明各项条件目前尚未完全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所以,为了缓和僵硬的对立局面并保持理性,我们必须要聪明地让对方感受到“今天的谈判虽然失败了,不要紧,今后也要保持友好关系”。此时,在黑色的基础上添加一点绿色或橙色,是最好不过的了。

绿色代表和平,在谈判失败时使用绿色意味着“虽然这次不能达成协议,但我们还是要保持和平关系”。橙色给人坦率、开朗的心理感受,在谈判失败之后使用则代表“买卖不成,情意在”,十分亲和与友善。因此,如果你是一名女性,建议搭配黑色的职业装、橙色的衬衫或绿色的细丝巾;如果你是一名男性,建议搭配黑色西装、米黄色的衬衫、绿色或橙色的领带。

职业的色彩分类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使用颜色来给不同阶层和行业的职场人士分类,比如金领、白领、蓝领等。也有不少人根据这种分类来评估一个人的收入水平状况。听上去似乎挺有意思的,那么,你知道这些称呼的来历是什么吗?所谓的金领、白领、蓝领等,究竟指的是哪些行业的从业人士呢?根据这些分类来评估收入是否准确呢?

事实上,用不同的颜色来给职业分类最早源自美国。据悉,西方国家在工业化之后便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社会分工,当时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耐克就在其着作《国家的作用》中把现代劳动力分成了三大类型:第一类是从事大规模生产劳动的劳动力,第二类是从事个人服务业劳动力,第三类则是解决问题的劳动力。

而从事解决问题的劳动力在上班时都会清一色地穿上深色的西装,搭配白衬衫与领带,由此,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呼他们为“白领”;此外,那些负责维修电器、机械的技术工人和从事大规模生产劳动的劳动力,因工作的原因,每天都要穿着不容易被弄脏的蓝色制服,由此“蓝领”就出现了。后来,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金领、粉领、灰领等也逐渐引申而出。

金领:拥有金领称谓的人令人羡慕,更让人感到敬畏,称其为“金领”,其实是对这些人的知识结构、公关能力、团队协调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社会关系资源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概括,代表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与羡慕。被公众认可的金领除了董事长、总经理之外,律师、管理咨询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精算师、高级电路工程师等,都是典型的金领职业。

这些金领们往往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富有冒险和挑战精神,善于独立解决问题,希望拥有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更希望能够拥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通常成功跻身于金领行业的人年龄都在25岁到45岁之间,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都是时下比较红火的“朝阳行业”,聚集了大量资本,只有这种地方才有能力支付金领们高额的薪金。

关于金领的收入,一直是人们关注但始终拨不开云雾的问题。今年36岁的贾先生是一名年薪35万的金领,在他刚刚进入社会工作时做过工人,给人送过桶装水,甚至在手中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还非常有魄力地买下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后来经朋友介绍,贾先生进入一家刚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外资IT企业做中层雇员。

这期间,他因为帮公司成功解决了一起经济纠纷案而深得老总的赏识。一段时间之后,他便升职为副总经理,去除企业为其提供的房租费用和公车费用,净年薪35万。有人简单而粗略地分析得出,金领的年薪大约在20万到50万之间,但这依然不是最为准确的金领年薪标准。

白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一技之长并因此而被老板重用,聘为管理层或者是做一些文职工作,一般为脑力劳动者,即人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白领。这类人在工作中往往都能够独当一面,会采用比较实用的方式处理一些难办的工作,面对世事无常,也能够做到达观开朗;他们追求高质量、多样化的生活,一般以25岁到40岁之间的人群居多。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白领的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而其中一大半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有78%的白领一直在为提高收入而换工作。可事实上,白领的收入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有的白领年收入可达十几万,但也有些白领的年收入仅仅几万元。

粉领:在家中办公的自由职业者,通过电脑、手机、传真等通讯工具与外界取得联系,常见的职业有广告设计、自由撰稿人、咨询与管理、产品营销、进出口贸易、服装、陶艺、珠宝等各类工艺品设计等。

他们大多来自于“食脑”群体,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且多为女性,因而被称为粉领。这类人的共同特征是寻求个性价值、追寻劳资公平、接受市场挑战。一般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但由于粉领多为女性,因此也有报道称,粉领有三分之二的年薪都用于购物了。

灰领:灰领原本是指专门负责维修电器和机械的技术工人,因为他们的工作服都是灰色的。而在今天,灰领一般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大专生,后来逐渐扩展范围,包括了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服装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等在内。他们是社会新型人才,是一个拥有独立技能结构、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学历普遍较高,专业知识丰富并且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灰领的年收入一般在五万元左右。

蓝领:我们通常所说的蓝领是指产业工人,这类人主要依靠支出自身体力来获取报酬。常见的职业有:卡车司机、推销员、售货员、出租车司机、物流运输工人、保安、建筑工人、家电制造工人、水电管道维修工人等。以上属于典型的蓝领,其本质在于拥有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有一定的组织化水平。据了解,蓝领的年薪大约在三万元左右。

金领、白领、粉领、蓝领等职业划分,主要还是依据每个人所从事的行业,而与其工资多少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