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反应
23749500000011

第11章 无声的嘴巴——它在说什么?(2)

咬嘴唇也被认为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动作,当一个人非常愤怒和充满怨恨,但是又不能发泄出来的时候,就会采用咬嘴唇的动作来释放内心的苦闷。另外,咬嘴唇的动作常常表达了一个人内心的不满和紧张。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动作,例如在发生“9·11”恐怖袭击的时候。

例如,英国已经过世的王妃戴安娜也经常出现咬嘴唇的动作,因为戴安娜的婚姻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幸福,相反她的丈夫对她总是很冷淡。而戴安娜和丈夫查尔斯王子是公众人物,又不得不表现出一副很恩爱的样子。

戴安娜对她丈夫的种种行为感到愤怒和怨恨,但是碍于身份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所以戴安娜的压力得不到释放,她只好选择了咬嘴唇的下意识动作来稍微缓解精神上的焦虑。

咬嘴唇的动作其实是从人们的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它来源于婴儿的吮吸动作。例如婴儿总是会吮吸自己的手指等。有的婴儿还会咬指甲,但是这些动作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即使已经成年了,却依然保留着咬指甲的动作,这说明这些人缺乏安全感,并且也投射出了他的婴儿时期的生活印记,他在婴儿期没有得到母亲亲密的照顾,所以才会用吮吸手指和咬指甲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在林语堂的作品《风声鹤唳》中,有关女主人公梅玲(后改名为丹妮)的描写就说明了这一点。博雅在第一次见到梅玲的时候,就认为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性。但是博雅注意到,梅玲的指甲是参差不齐的,这说明梅玲总是咬指甲,所以才会有一副这样的指甲。

在《风声鹤唳》中,有关梅玲身世的描写说明了她经常咬指甲的深层原因。梅玲从小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她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从这个层面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梅玲的童年生活应该过得很艰辛。

梅玲的母亲是一个老师,为了能独自养活梅玲,她的母亲经常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然后去上班。即使回到家,也是忙着批改作业,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梅玲。所以,梅玲从小便缺乏安全感,而她咬指甲的动作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种安全感的缺乏一直伴随着梅玲,虽然她经常用咬指甲这一动作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但是无法实质性地解决她内心的安全感问题。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梅玲最后才会爱上老彭。老彭是一个佛教徒,而且年龄也较大,很明显,梅玲在老彭身上得到了丧失了很多年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是年轻的博雅所不能给予的。

咬牙切齿——火山即将大爆发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美国的四架客机,其中两架客机撞毁了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大厦,一架客机撞毁了华盛顿五角大楼(美国国防总部所在地)的一角,一架客机坠毁。这一恐怖袭击直接导致了3201人死亡,并造成了高达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小布什,面对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小布什表现得十分愤怒,因为这是对美国的极大挑衅,也是在藐视他这个总统。所以,每当提到“9·11”恐怖袭击事件时,小布什总是一种咬牙切齿的表情,颇有“此仇不报誓不为人”的感觉。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于是,美国总统小布什准备运用军事手段来给萨达姆一个警告。小布什接二连三地下达“倒萨”的命令,并于2002年9月14日,要求联合国在针对伊拉克的问题上“挺直腰杆”,把萨达姆拉下台,以维持联合国的形象,也算是起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小布什表示,如果联合国不把萨达姆拉下台,那么美国将独自采取军事行动,迫使萨达姆下台。

面对美国对伊拉克接二连三地打击,伊拉克的副总理终于忍不住发表声明:“美国打击伊拉克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以及支持犹太人继续迫害巴勒斯坦人。”

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听到伊拉克副总理的这一声明后,表现得十分愤怒。通过这张小布什咬牙切齿的图片,我们可以感觉到小布什的愤怒,而且小布什还在压抑着自己的愤怒。但是,小布什只是把自己的怒火悄悄地压抑下来,并没有消失。所以不久之后,美国在获得了盟友英国的支持后,直接绕过了联合国,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手段,于是一场伊拉克战争爆发了。最后,美军终于抓获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并把萨达姆送上了法庭并判以死刑。

牙齿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是一种摄取食物的辅助工具。许多食物对于我们的肠胃来说实在太坚硬了,不好消化,所以我们需要利用牙齿去嚼碎食物,从而才能吞咽下去,也有利于我们的消化吸收。

对于动物而言,牙齿除了可以嚼碎食物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一种作战工具。对于那些食肉动物而言,它们经常会用锋利的牙齿去撕咬猎物。但是除了捕猎之外,动物们在争夺领地和交配对象的时候,也经常会亮出自己的武器——牙齿。

如果自己的领地被侵犯,那么动物经常会通过咬牙切齿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如果对方比较知趣的话,就会知难而退。但如果不是,那么这两个动物之间就会爆发一场血战。

虽然随着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需要用牙齿来获取食物和争夺领地以及交配对象。但是当一个人非常愤怒,但是却不能及时发泄出来的时候,他会无意识地咬牙切齿以压抑自己的愤怒。

咬牙切齿的动作并不经常出现,除非一个人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恨的程度时,但是又不好当面发泄出来,那么他才会出现咬牙切齿的动作。这说明他在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怒火。

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注意到对方出现了咬牙切齿的动作,那么说明这个人的怒气很大,就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一样。如果你再继续之前的言行,将极有可能成为火山爆发的导火索,接下来对方也许会出现暴力行为以宣泄他的怒火。

面对这种情况,你只有及时地采取一些措施来使对方消火,如果做不到,那么就赶快在他的面前消失,以防止他的暴力行为伤害到你。例如夫妻双方正在吵架,妻子突然发现自己的丈夫居然出现了咬牙切齿的动作,那么说明妻子已经成功地激怒了丈夫,如果不及时结束这次争吵,这个妻子将很可能会遭受家庭暴力的危害。

当然,咬牙切齿的动作也不全是压抑愤怒的表现,有时候,当一个人做决定的时候也会出现咬牙切齿的动作。这说明他的决定对他来说很困难,甚至是忍痛割爱的决定。例如一个女子相中了两双鞋子,但是她只能买一双的时候,她就会咬牙切齿、忍痛割爱地选择一双。因为这个决定对她来说很困难,放弃哪一双鞋子对她来说都是心痛的。

搞怪的吐舌头——仅仅是做鬼脸吗?

1951年3月,美国着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迎来了自己72岁生日,在他的生日宴会上,除了亲朋好友之外,还有来了许多记者。这些记者分别为爱因斯坦拍照,爱因斯坦也表现得十分热情,在镜头面前总是洋溢着微笑。

但是由于拍摄的记者实在太多,爱因斯坦的微笑表情已经渐渐僵硬,为了在镜头面前显示自己依旧很开心,爱因斯坦做出了吐舌头的动作,以此来表示他兴奋的心情。后来这张吐舌头的照片反而比那些微笑的照片更有名气和影响力。2009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次拍卖会上,这幅照片以74324美元的价格成功拍卖。

爱因斯坦用了吐舌头的动作来缓解他僵硬的面部表情。在现实生活中,吐舌头的动作往往有着丰富的寓意。吐舌头的动作通常也是人们在做鬼脸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动作。

人的舌头主要有三种功能,一是帮助进食;二是帮助说话;三是作为味觉器官存在。既然如此,吐舌头的动作就不是舌头应有的义务了。那么,为什么人类依然还保存着吐舌头的动作呢?

其实,吐舌头的动作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种动作,通常表达拒绝的意思。例如婴儿在吃奶的时候,他会在舌头的辅助之下用力地吮吸奶水,这说明了舌头具有辅助进食的功能。但是当婴儿吃饱之后,他就会做出吐舌头的动作,表明他不需要继续进食了。因此,婴儿的吐舌头行为表达了他的拒绝。

长大后,人们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用吐舌头来表达自己的拒绝。一个人之所以会拒绝接受一种事物或一个人,那是因为他感觉到了厌恶。所以说,当一个人表达自己厌恶情绪的时候,也会用吐舌头的动作。

当然,吐舌头的动作很少出现在成年人的身上,因为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当他用吐舌头的鬼脸表示拒绝的时候,他的父母就会警告他,不可以做出这种吐舌头的动作。久而久之,人们学会了控制自己这一动作。之后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和不喜欢的人时,也不会再用吐舌头来表示厌恶和拒绝了,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擅长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当一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通过吐舌头的动作来达到一种自我安慰的目的。例如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人公兰彻在帮助乔伊做摄像直升机的时候,失败过很多次。在又一次失败的时候,兰彻做出了吐舌头的动作来安慰自己。

有时候,当一个人遇到让自己惊讶和兴奋的情况时,也会不自觉地出现吐舌头的动作。

喝水的替代动作——紧张时吞咽口水

当你和一个交流的时候,突然发现对方出现了吞咽口水的动作,特别是在你说一些有关你的好消息时,你就需要注意,对方其实对你的好消息并不感兴趣,甚至还有一些不高兴。

一位母亲不停地向她的好朋友夸赞自己的儿子,说自己的儿子如何优秀。而她的好朋友也有一个和她儿子年龄差不多的孩子。

在这位母亲叙述的时候,她的好朋友出现了吞咽口水的动作,而且动作显得很艰难。虽然好朋友表面上一直在祝贺这位母亲,但是她的内心其实并不这么想。

因为艰难吞咽口水的动作已经表明了这位母亲的好朋友并不是为她孩子取得成就而真心高兴,那些祝贺之语不过是敷衍之词。实际上,好朋友的内心很嫉妒,因为她在把两个人的孩子做对比,但是很显然结果并不如意。

于是,好朋友的神经系统自动开始起作用了,她感觉到喉咙发干并吞咽口水。她用力地吞咽口水的动作已经说明,她正在极力压制自己的嫉妒之心。其实,她真正想说的话是:“我受不了你了,有什么好炫耀的!”

除此之外,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时,也会出现吞咽口水的动作,以缓解他的紧张和焦虑。这是因为当一个人紧张和焦虑时,会感觉到口干舌燥,就会想喝水。其实,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口渴,并不是生理上的缺水。

如果这时身边正好有一杯水的话,那么这个人会选择喝水以缓解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些来访者由于需要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经常会出现口渴的感觉,并向心理咨询师提出喝水的要求。实际上,这是一种暂时逃避问题的做法。这时心理咨询师一般都会拒绝,因为这样并不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一些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会很焦虑,于是就开始不停地喝水,似乎喝下那些水就能缓解自己的焦虑。

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能让自己平静下来,也会采用不断喝水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的确能很好地平复一个人激烈起伏的情绪。但是,如果旁边没有水的话,人们往往会吞咽口水,两者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