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23749900000003

第3章 与心灵杀手的战斗——心理学教你如何战胜抑郁(2)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工作的状态,只有通过放松让自己走出来以后,人们才能更好地工作。不然的话,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那些患有抑郁症的人,除了有巨大的压力之外,还都有追求完美的情结。如果自己达不到完美的自我要求,就会陷入一种低落的情绪之中,久而久之这种情绪就会渐渐发展成为抑郁症。

一个人在追求完美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任何事物都是有缺陷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所生存的的世界才得以正常运转。

有一个有缺口的圆形,它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圆形,但是它却有这个致命的缺点,这导致了它的不完美。由于自身的缺陷,它对完美的目标追求就永远都无法实现了。

于是,这个圆形陷入了一种失落和抑郁之中。后来上帝满足了这个圆形的要求,把它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但是,完美并没有给这个圆形带来想象中的快乐,反而使它丧失了本来的快乐。

那个有缺口的圆形由于缺口的存在,它运行的速度变得很缓慢。

于是,它可以欣赏到很多有意思的事物,例如路边的花花草草和树上的小鸟,等等。但是自从它的缺口被补上之后,它的运行速度变得非常快。这样一来,它就失去了欣赏周围风景的机会。

此时,这个圆形才意识到就算完美的目标真的实现了,并不会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反而会因为这份完美,而使自己丧失了欣赏生命风景的权利。

所以,当你在巨大的竞争中力求完美,并因为无法完成这个目标而感到沮丧和抑郁时,你不妨放下这个完美的目标。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那不过是人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正是因为人生中种种缺憾的存在,才会构成“完美”的人生。

瞬间的自我救赎——灵魂深处的顿悟

威廉·斯蒂隆是美国一名着名的作家,他的作品《苏菲的抉择》、《纳特·特纳》获得了普利策奖。但是斯蒂隆的荣誉并没有结束,后来他又获得了西诺·德·多卡奖。西诺·德·多卡奖代表着一种极高的荣誉,因为这是由巴黎颁布的世界范围内的奖励,而且西诺·德·多卡奖所颁发的对象都是用作品反映了特定的人文理念的艺术家或科学家。

按理说,斯蒂隆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毕竟这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肯定。但是上帝似乎想要考验斯蒂隆,在这个时刻,斯蒂隆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抑郁所笼罩。

斯蒂隆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了他当时的感受:“我有一种很疼痛的感觉,是内心的一种疼痛。这种疼痛不仅与真正的疼痛不一样,而且莫名其妙。这种疼痛的感觉就好像溺水和窒息一样,非常难受。”

斯蒂隆在接受西诺·德·多卡奖的那一天,他的朋友为了庆祝,特意为斯蒂隆举办了一场庆祝晚宴。斯蒂隆是这场晚宴的主角,但是这个主角不仅不说话,而且连东西也不吃。整个人表现得十分冷淡,与晚宴那热闹的气氛格格不入。

后来,斯蒂隆就不声不响地离开了晚宴,在离开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把手伸进了衣袋里,却发现那2.5万美元奖金的支票不见了。2.5万美元在1985年的时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暂时抛下抑郁,赶快弥补损失。

但是,斯蒂隆却认为这笔钱丢得理所当然,因为他根本不配获得西诺·德·多卡奖,自然也不配享有奖金了。于是,斯蒂隆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样子继续往前走,在去往旅馆的路上,斯蒂隆想了很多,想到了自杀的朋友还有那些悲壮的英雄人物,斯蒂隆突然觉得自己马上就要面临同样的命运。

斯蒂隆曾经是个嗜酒成性的人,但是不知怎么的,他突然对酒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产生了抗拒。只要斯蒂隆沾一点儿酒,他就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严重的时候还会感到头晕目眩和神志不清,最后斯蒂隆竟然成了一个滴酒不沾的人。但是,这对斯蒂隆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因为随之而来的是那无尽的抑郁情绪。

随着时间的流逝,斯蒂隆的抑郁变得越来越严重。起初,斯蒂隆还能用写作来打发抑郁,后来他只要一写东西,就会全部撕毁。

有一天晚上,斯蒂隆等妻子熟睡之后准备把自己从抑郁的苦恼中解救出来,他想到了自杀,在斯蒂隆看来这或许是唯一的途径了。

所幸的是,斯蒂隆在准备自杀之前看了一部电影,正是这部电影中的一段音乐把他从死亡的悬崖边拉了回来。

电影里演奏了一段勃拉姆斯的《中提琴狂想曲》,这首曲子唤醒了斯蒂隆那内心深处的求生欲望。后来,斯蒂隆回忆说:“这几个月以来我对所有愉悦的事情都毫无感觉,而且总是被悲伤的氛围所笼罩。但是,这首曲子就像一把匕首一样插进了我的心脏,并唤醒了我的回忆。我突然想到了我在这所房子里所见证的快乐——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家里养的猫和狗,等等。我突然明白我对人世间还有眷恋,我无法抛弃这些。最后的理智让我悬崖勒马,于是我叫醒了妻子,并打了几个电话,第二天我住院了。”

斯蒂隆住院接受了药物与心理治疗,在几周之后成功出院。

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障碍,引发抑郁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斯蒂隆是一个成功战胜抑郁症的人,在他痊愈之后,斯蒂隆还专门研究了自己抑郁症的起因。

斯蒂隆说,其实长期以来他一直有抑郁和焦虑的倾向,但是那个时候并不严重,还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程度,所以就没多注意。正是因为这种大意才让抑郁的情绪逐渐发展为抑郁症这样严重的精神疾病。

而且,斯蒂隆还专门研究了他们家族的精神病史,发现他的父亲就曾经患有抑郁症。这就说明,斯蒂隆本身就具有抑郁症的潜在基因,这是一种生物基础。

斯蒂隆还认为,年幼之时母亲的过早离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斯蒂隆以为自己已经遗忘了这种痛苦,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也成为他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毕竟年幼之时的心理创伤总是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总会被无意识地扩大。

最后,斯蒂隆注意到了酒精对他的抑郁症的影响,斯蒂隆曾经是一个嗜酒成性的人,而且饮酒的历史十分长,足足有四十年。如果一个人饮酒过度,那么酒精就会对他的大脑神经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力。所以斯蒂隆认为,四十年的饮酒已经足够改变他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系统的机能。

后来不知怎么的,斯蒂隆突然对酒产生了厌烦情绪,他被迫成功戒酒。斯蒂隆认为,正是因为没有了酒精依赖,所以他的抑郁症才被激发出来了。在斯蒂隆看来,这些年来他喝那么多酒,其实是一种身体需要,因为酒精抑制了他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酒的酿造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是文人雅士聚会时经常饮用的东西。人们在表达自己喜悦的时候,会喝酒;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喝酒。因为酒能麻痹人的神经,所以人们在心情不好,特别是被抑郁情绪所困扰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借酒消愁,把醉酒作为一种解脱方式。

但是实际上,正如李白诗句所说的,“借酒消愁愁更愁”,喝酒其实并不能把抑郁赶走,反而会使一个人的抑郁情绪更加严重。

虽然斯蒂隆在回忆当中提到了酗酒和抑郁,乃至自杀之间的关系,认为酒精能够抑制抑郁和焦虑,但是他的看法并不正确。因为酒精根本无法抑制一个人的抑郁情绪和自杀冲动,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一项有关自杀的调查发现,在这些自杀的人当中有33%都有酗酒的经历。这说明酗酒会使一个人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和抑郁,最后极有可能会导致自杀。所以,一个抑郁症患者如果酗酒的话,他的抑郁症不仅会越来越严重,而且自杀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酒精能麻痹一个人的神经,于是这个人就会丧失理智,使一个正常人失去了自控能力。当一个人失去了自控能力后,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随心所欲的,但是这种随心所欲的举动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个患有抑郁症或有抑郁情绪的人,本来就有类似于自杀的自毁倾向。但是由于还有理智的自控能力存在,这种自毁倾向也只是想想罢了,并不会被付诸实际行动。但是如果在这种状况下酗酒的话,那么酒精就会促使你丧失这种理智的控制能力,于是你就很有可能在一时冲动之下,真的把头脑中的幻想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你自杀或是做出其他的自毁行为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所以,一个人如果正处在抑郁的状态中,千万不要借酒消愁,因为这样只会使你的抑郁情绪像脱缰的野马似的,没有了控制,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另外,如果一个从来没有酗酒习惯的人,突然出现了酗酒的行为,那就一定要注意,或许是因为你的大脑出了些异常状况。

有一名男子,他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而且很少喝酒,和妻子的关系也非常不错。但是最近,这个男子却突然成了一个酒鬼。现在的他离开了酒好像无法生存下去,而且他的脾气也随着酗酒变得暴躁起来。这些让他的妻子觉得难以忍受,于是决定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首先对这名男子进行了身体检查,让这名男子做了一套动作。通过这套动作心理医生发现,这名男子的左右肢体并不协调,他的左肢体的反应明显过快。因为人的左右脑功能与肢体动作正好是相反的,所以既然这名男子的左肢体动作有问题,那么就说明他的右脑很可能出现了异常。于是,心理医生就建议这名男子去做一个详细的身体检查。

检查的结果与心理医生的预料基本一致,这名男子的右脑部位出现了一个瘤子,体积不大,但是依然影响到了男子的正常生活。

这名男子之所以会无故酗酒也是这个瘤子引起的,因为只有不断地摄入酒精,他才不会感到痛苦,而这些痛苦正是这个瘤子所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