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23750400000006

第6章 管理心态,做最好的自己(1)

为什么有些人成功,有些人注定失败?为什么在近乎相同的困境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局?现代生活的重压是不是已经让你无处藏身?面对事业、婚姻,你是不是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为什么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的最好,当自己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后悔?……这些其实都是人性的弱点,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你在生活面前崩溃,精神重压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你,这里将为你解密人性的弱点,以及怎样在人性中寻找完美,为你找到克服弱点的钥匙。这里将会告诉你怎样在逆境中发掘自己最简单纯真的一面,怎样在残缺中寻找到最真实的自我,怎样在心中看见你最想看见的世界,怎样从现在开始就做另外一个自己。

心态的魔力

一天,一个小女孩在上学的路上遇见了雷雨天气,眼看着云层渐渐加厚,闪电一个接着一个,不久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女孩的母亲很是担忧,要是女儿走在树下被雷击中怎么办?不敢再往下想了,于是赶紧开启车子去接女儿。当她沿着平日的小路一路开去的时候,便看见了不远处独自走在路上的女儿。奇怪的是,她竟然一点都不害怕,每次打雷时,她都会停下脚步抬头看看天空,然后微笑。母亲看了一会儿,便下车叫住她,问她怎么不赶紧回家,在这里磨蹭什么。小女孩依然不改脸上天真的微笑,“上帝在给我照相呢,当然要笑啊!”

还有一个故事发生在医院。两个住院的老太太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个老太太说:“床这么不舒服,周围这么多的人,吵死了,每天来看班的护士也不负责,牙也掉了一颗,但是从来没有人来关心……”听者都觉得老人很痛苦,她的这种情绪也不知不觉感染了去看望她的亲人们,于是他们对老人的病情也很不乐观;而第二个老人则说:“在自己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居然还有人来照看,并且得到医生和护士的精心医治和看护,她很感激,这里不仅床很舒适,环境也不错,尽管现在牙掉了一颗,但是很庆幸还没有影响到我的进食。”这位老人的亲人们每次来看望她时都感觉很轻松,也都尽力为老人家营造一份愉悦的氛围。

同样是面对电闪雷鸣的天气,母亲看见的是担忧,是糟糕,是女儿被雷不幸击中的痛苦结局,而女儿还在自在地享受着上帝赠予的免费“拍照”。生活中的苦乐喜忧其实完全在于我们自身的感觉,若能转换心境,就连走在大雨里都是一种享受。第二个故事中的两个同样遭受病魔折磨的老太太,之所以一个抱怨连连,消极悲观,一个感激涕零,乐观向上,就是因为在困境的面前两者所持的心态是截然相反的,因此,她们眼里的世界才一个是冷漠的,一个温暖的。就像面对一个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乐观者会说:幸好还有半杯水呢;而悲观绝望者会说:只剩半杯水了。

生活往往也是如此,一些在某些人看来很不如意的事情,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却是一种极大的满足。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该怎样去面对,可以抱怨,悲观消极,也可以感激,乐观向上,但是要知道,只有乐观才能有机会改变境遇,从而改变生活。

生活中的现实,只能坦然面对

她本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大学毕业那年,她便开始投身于自己的事业,独自打拼了五年,终于开了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30岁那年,她结婚了,对象是一个大她八岁的男人,嫁给他时,他还什么都没有,但不久之后他便成了这家公司的老总。一年后她为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然后就专心在家相夫教子。

看似一切都完美无缺,上帝终究是善于垂青那些努力的人们的。可是一纸化验单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她被查出患有胃癌,并且已经到晚期,至多还有一年的时间。五雷轰顶一般,两人瘫坐在地上,许久都不曾动弹。后来,她扑在他的怀里放声哭起来,哭完后像没事一样和他回家,继续照顾他的衣食起居,照顾刚刚上幼儿园的儿子。只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她想,就让这365篇日记作为我曾爱过这个家的证明吧。他们的婚姻似乎更加美满了,她每天早上总是幸福地送丈夫出门,然后送儿子上学,下午满脸笑容去幼儿园接儿子,回来后做上一桌子好吃的饭菜等着丈夫回家。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八年之久。不知道是医生误诊,还是后来的生活救了她,总之,她就是这样奇迹般的好好地活了八年。

后来,她的丈夫回忆说:“孩子从来都不知道这件事,每当我们单独待在屋子里的时候,我会突然陷入沉默,而她总是很乐观地说‘事已至此,何不坦然面对,我们的儿子需要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我想,或许就是这份信念救了她。”

“事已至此,何不坦然面对。”多么简单的一句话,但其背后是一颗多么坚强的心啊!当幸福的大门已经向她敞开的时候,上帝却告诉她只有一年的期限。然而在绝望的现实面前,她选择了坚强和接受,假如人们不能控制不幸的发生,那就控制好面对不幸的反应,积极的反应总是不负所望的。卡耐基先生说过,面对不可改变的现实,只有三种选择,一是接受并适应它;二是抗拒导致人生覆灭;三是积压在心头,日积月累,神经衰弱而亡。聪明的人应该知道该选择哪一种吧。时间是一种神奇的修正液,你希望生活将来被改成什么样,那就用相应的情绪和心理去经营它,平静地面对潮起潮落,再难的关都将渡过。

布里丹毛驴心理效应

小兰非常庆幸自己嫁给了一个浪漫的老公,不管是什么节日,她都会收到一份来自老公的礼物,有的时候还很出乎她的意料。上次的情人节,老公竟然在中午的时候突然出现在她的办公室里,手捧一束鲜艳的玫瑰站在小兰的面前,俨然一个追求女生的青涩的小伙子,然后两人便手拉手一起去看了场电影。

这样的惊喜不计其数,但是似乎从来都没有重复过。这不,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马上就要到了,这一次,老公特地换了种方式,他给了小兰三种选择:两张去欧洲旅游的机票、一只精致的手表、一张昂贵美容卡,但是只能选择一种。小兰一直都想出去散心,旅游最好不过了,但是也不想放弃美容的机会,那只旧手表早就坏掉了,早就想买只新的了,于是左思右想,小兰在三者间拿捏不定,连吃饭的时候都在想要选哪一个。老公见小兰如此,有点后悔,本来是想给她一个惊喜,没想到竟然变成了难题。眼看结婚纪念日马上就要到了,小兰对老公说:“还是送我一只手表吧,比较实用。”但是几分钟后,她就开始后悔了。“老公,我们还是一起去旅行吧。”老公在一边哭笑不得,最终他将礼物摆在小兰的面前说:“都有。”

面对三种都极其喜欢的礼物,别说是小兰取舍不定了,很多人都很难很快做出决定来。困扰小兰的难题虽然很难选择,但是不管她最后选择哪一种,结果都不会让她失望。但是在生活中,还会有更加艰难的关键性的选择,这个时候如果左右拿捏不定,难以决策,恐怕困扰会更大。比如毕业后是找一个和专业对口、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选择一份工资相对较高却并没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呢?是回老家发展,还是继续留在大城市?是一辈子都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开始创业?是嫁给一个潇洒多金的男人,还是选择那个老实憨厚的“三无”青年呢?……

人生其实是由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组合而成的,有时候,一个人只能选择一种答案(单选题),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就意味着你将放弃其他的选项。而有的时候,虽然可以多选,但是少选或错选一个,这道题目也还是错的。相传在法国古代有位叫布里丹的哲学家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主人都会买一种草料放在它的面前,但是有一天主人多买了一份,面对数量和质量都相差无几的草料,这头小毛驴可为难坏了,左看右看都不知道该吃那一堆才好,最后在反反复复的犹豫不决中,终于被饿死了。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心理冲突的表现。要想克服心理冲突,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面对选择,该决断的时候就应果断做出决定,否则或许就会付出更高的代价。

不要让“强迫症”挟持了你的生活

琳琳是某机关党委办公室的女秘书,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她便发现他的上司有一些不正的党风习性。一向为人正直的琳琳陷入了两难之中,想去检举这位上司,但是又担心检举不成反遭报复,内心矛盾而痛苦。大概有半个月之久,她每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思考这些问题。某天下班,她习惯性地将重要的文件锁进保险柜后打算离开,可忽然之间又想起,抽屉里还有一份,当即就很恐慌,快速返回后将那份落下的文件放进去后,又反复检查,确定无误后,又赶紧锁保险柜,锁好后,她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折回来,打开检查一遍又锁上,锁上后又反复检查是否锁好了,就这样,她反复纠结在开了又锁,锁了又开的强迫动作之中。此后,只要一上班她就会陷入无尽的强迫动作中,纠结在保险柜和保密文件是否锁好和安全与否的强迫之中。

还有一位曾先生,只要一看见满满的水就会恐慌不已,仿佛它们正在向自己袭来一样。为此,他无法和同事一块去游泳,不能去河边,更别说是去观赏大海。人家在大海边都会感觉到海的浪漫和博大,而他看见的是汹涌的海水正向他袭来,似乎将要把自己吞噬了一样,于是心慌不安,甚至浑身抽搐,眩晕恶心。原来在他小时候,家乡有一条小河,胆小的曾先生曾经被小伙伴们扔进河水里,本想逗逗他,但没想到那次把曾先生呛得不轻,从此他再也不敢去河边,产生了一见到水就害怕的心理阴影。

不管是故事中的琳琳还是曾先生,都患有一定程度的强迫症。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患有这种症状的人都有一种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的行为特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的条件下,人们的心理素质变得极为脆弱,加上长期承受某种高强度的心理压力,很容易患上这种心理疾病,往往越是想摆脱就越是难以控制,导致神经过度紧张和痛苦。很多时候,患者也会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似乎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开始逃避现实,厌恶周围的人或事,脾气暴躁,使亲人和朋友都不敢接近自己,这样反而加剧了病情,严重时还会引发抑郁。所以当强迫思维开始萌芽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关注并做好治疗,从而逐渐恢复常态。

因此,积极地改变心境,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提升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是关键。多与理解自己的人亲近、交流,把胡思乱想的时间多花在兴趣爱好上,比如读读书、听听音乐、做做瑜伽、看看娱乐电影等,当自身沉浸在艺术的气息中时,一切烦恼便会烟消云散了。

避免实施强迫行为——蔡戈尼效应

赵洁最近发现她的邻居有些奇怪,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明明已经出门了,过不一会儿还是会回来一趟,每次都会将钥匙弄得哗哗响,吵得上夜班的赵洁无法清净地睡个好觉。有一次,那个邻居居然一个早上在十几分钟内回来了五趟,这可让赵洁忍受不了了,于是一骨碌翻起来打开门就喊:“怎么回事啊?还让不让人睡觉了?”那人见状连忙向赵洁道歉:“不好意思啊,我还以为我又忘记锁门了,所以回来看看。”然后就飞快地下楼走了。赵洁寻思:难怪,前几天他就有一次忘记锁门了,晚上回来时发现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的,还闷闷不乐了好一阵子呢。

在心理学上,蔡戈尼曾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他将接受实验的人分为两组,并同时开始演算一样的算术题目,实验的过程中,第一组的人顺利地完成了题目的演算,而第二组却在中途被勒令停止了,然而再让这些人回忆曾经算过的题目时,第二组的人明显比第一组的人强。蔡戈尼总结得出,第二组之所以会比第一组记忆的深刻,是因为他们心里的“完成欲”没有被满足,那种被勒令停止的不爽之感使他们记忆犹新。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在工作中的人们都会有某种“完成欲”,为了使这种“完成欲”被满足,必须要将当天的任务完成,否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做什么都会觉得很不自在。这种现象一般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分强迫自己,一定要将某件事情做到让自己放心为止,否则就会一直偏执地做下去;另一种是过分放松自我,任何事情都不在乎,往往不能将事情做到底,总是开个头之后便弃之不顾。

这就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松与调节自己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不健康的心态剔除出去,不要让心理亚健康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