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天读懂国学
23750700000005

第5章 诸子百家,群星璀璨(4)

墨者中从事辩论的人被称为“墨辩”,从事武侠活动的人被称为“墨侠”。墨家规定墨者必须服从自己的领袖——巨子,墨家的纪律严明,他们规定“杀人者死,伤人以刑”,例如墨家的巨子住在秦国,他的儿子在秦国杀了人,秦惠王觉得巨子的年纪大了,又没有其他的儿子,就饶恕了他杀人的儿子,还和巨子打招呼说,让他不必再为难自己的儿子。可是巨子却谨守墨家的纪律,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儿子。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墨家是多么的大公无私、纪律严明。

墨家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要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就要辞职;在各地做官的墨者要把自己的俸禄捐给团体,做到“有财相分”。

前期的墨家在战国初年就已经有很大的影响,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后期的墨家分为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被称为“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墨家后学对前期墨家在社会伦理方面的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们除了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他们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又区分了一些哲学概念,对判断和推理的形式也做了研究,在我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汉建国后,墨家的游侠风光过一段时间,但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墨家基本上消失了。

墨家的基本思想包括:

兼爱:也就是最广泛的博爱,不分亲疏远近,不分等级地爱所有的人。

非攻:反对具有侵略性的、不正义的战争。

尚贤: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任用人才。

尚同:所有的政令、思想、言行都要与圣王保持一致。

节用、节葬: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受。反对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主张薄葬。

非乐:反对奢靡的娱乐。

非命:不承认宿命,主张靠自己的奋斗去改变命运。

天志:天是最高的主宰,而天的意志就是兴利除害。

明鬼:辨明鬼神的存在,主张鬼神能扬善惩恶。

草根的带头大哥——墨翟

墨子,名叫墨翟,是我国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有《墨子》一书传于后世。

墨子常自称“鄙人”,被人们称为“布衣之士”,他是我国历史上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史记》记载,墨子曾经做过宋国的大夫,说他是喜欢接近和同情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墨子曾经拜儒者为师,学习孔子之术,但是却逐渐对儒家繁琐的礼乐礼仪感到厌烦,于是就舍弃掉了儒学,开创了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除了创立了墨家学说之外,还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他在宇宙论、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以和当时的能工巧匠鲁班相媲美。墨子还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鲁班还要高明。

有一次,他听说鲁班为楚国制造了攻城用的机械,这其中就有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马上吩咐自己的首席弟子禽滑厘做一些准备,然后墨子一路狂奔到楚国求见楚王,劝说楚王不要攻打宋国。楚王虽然被他所说的道理折服,但还是告诉墨子:鲁班已经准备好了攻城的器具,攻宋是必然的。

墨子请求和鲁班推演战争过程,楚王也想看看墨子究竟有多少能耐,就同意了。于是墨子就和鲁班在楚王面前进行了虚拟的攻防战,结果鲁班先后改变了9次攻城战术,都没有办法攻破墨子的防线。

鲁班承认不如墨子,于是劝说楚王杀掉墨子,这样宋国就没有高手守城了。可是墨子早就料到他们会行此诡计,他告诉楚王和鲁班,自己来之前已经让大弟子禽滑厘带着三百多名弟子和自己的守城工具,驻守在宋国的城墙上,就算杀了他楚军也攻不下宋国。

楚王一看占领宋国已经不可能了,就下达了取消进攻的命令。墨子一生的主要活动除了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外,就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他的亲信弟子就有几百人,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2.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3.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5.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6.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墨子》

上兵伐谋——兵家

兵家,是我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一个学派。它是诸子百家之一,可以具体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时的孙武、司马穰宜,战国时的孙膑、吴起、尉缭、商鞅、信陵君、赵奢、白起,汉初的张良与韩信。

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频繁发动战争,这时候从事军事活动的人和智谋之士就开始注意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取得战争胜利的规律。这一类学者,我们统称为兵家。兵家论述军事活动的着作,就被称为兵书。不同兵家的学说虽然各有异同,但是其中却都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因素。兵家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主要的代表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围魏救赵:战国初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领8万精兵,采取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国都邯郸包围了。庞涓指挥魏军日夜急攻,赵国抵挡不住,就派出使者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决定发兵,他想任命孙膑为大将,率兵救赵。孙膑觉得自己是残废之人,不适合担任大将,就推荐田忌任大将,自己做军师,为田忌出主意。

齐威王答应了孙膑的要求,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带领8万军队救赵。齐军出发后,田忌主张直接带领军队到邯郸和魏军交战,快速地解救赵国的危难。

可是孙膑不赞成这样硬碰硬的打法,他提出应该趁现在魏国国内兵力空虚的机会,发兵进攻大梁,这样就是攻敌之必救,那么庞涓肯定会率领魏军回救大梁,齐军就可以以逸待劳,让魏军处于奔波之中,轻松战胜魏军,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率领齐军杀往大梁。魏军费了好大劲才刚刚把邯郸攻下,这个时候却传来了齐军已经进入魏国境内,大梁告急的信息。这下子把庞涓给吓坏了,他顾不上休整部队,只好仓促留下少部分兵力防守邯郸,然后率领魏军马不停蹄地驰援大梁。结果到桂陵的时候,魏军陷入齐军的包围之中,魏军长途奔波,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怎么打得过以逸待劳的齐军。魏军战败,主将庞涓被活捉,最后魏国只能和齐国讲和,将邯郸归还给赵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

谈到兵家,有必要特别提到被誉为“兵圣”的孙武。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武子、孙子,春秋时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着有《孙子兵法》一书。

孙武是齐国田氏的后裔,齐国发生内乱后,他带着妻子儿女逃到吴国避难,后来被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闾,在吴王阖闾面前斩美姬练兵,得到吴王的赏识,最终被委以大任,统帅吴国军队。吴国军队在他的率领下先是采取分兵袭扰楚国的策略,让楚国疲于应付,接着孙武抓住机会讨灭了吴国的叛臣,后来又用三师疲楚的战术攻打楚国,采取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方式,楚军退则吴军进,楚军进则吴军退,结果攻取了楚国的城池,杀死了楚国的大将。最后,孙武率领吴军采取长途奔袭的战术,深入楚国境内,攻下楚国的国都,楚昭王被迫逃入云梦泽之中。但孙武看到吴王阖闾逐渐变得骄横,听不进劝谏,就以回国探亲为名,带领妻子儿女离开了吴王,从此隐居于山林之中。

1.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2.君命有所不受。

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4.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5.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6.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7.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8.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9.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10.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11.故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兵法》

连横合纵,调度天下——纵横家

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主要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鬼谷子、苏秦、张仪等人。其中鬼谷子是纵横家的祖师,苏秦是合纵派的主要代表,张仪是连横派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