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23750800000026

第26章 世界近代卷(4)

彼得一世改革——把俄国带进现代世界的门槛

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支配一切,占统治地位,沙皇****权力进一步加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统治阶级上层内讧,战乱频繁,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广大农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这种落后悲惨状况,严重地阻碍着俄国社会的发展。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十分广泛,其具体改革措施可归纳为: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北方的安稳。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改革削弱了贵族权力,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强化了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另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彼得一世鼓励商人组织公司,发展对外贸易,使俄国的近代工商业蓬勃发展。而且,彼得一世在国内实行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限制进口,保护了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优势。此外,政府还大力整治交通,兴建通商港口。近代厂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工厂工业也发展迅速,开始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1724年1月,彼得一世发布关于建立俄国科学院的命令。科学院培养出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如罗蒙诺索夫就曾在这里得到深造,后来成为俄国着名的科学泰斗,享誉世界。

彼得一世的改革措施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俄国腾空而起,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马克思最为褒奖的18世纪的两个伟大帝王,一个是中国的康熙大帝,另一个是俄国的彼得大帝。后世人对彼得大帝有如此之高的评价,绝非虚言。

趣味链接 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1711-1765),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他出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克一个渔民家庭,1736年因学习优异被选送到德国留学五年,娶了一个德国女人后回圣彼得堡科学院,成为俄国科学院的第一个俄国籍院士。后来,他还成为瑞典科学院院士和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55年,创办了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

俄国的开明****——披着“开明”外衣的君主****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历史上一位名声显赫的沙皇,与彼得一世齐名。在她当政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尤以“开明****”而名噪一时,被恩格斯称为“开明”政治的三大支柱之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使俄国沙皇****制度发展到最高峰。有人评价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手拿着开明的假面具起舞的同时,她的另一只手已经挥舞起血淋淋的大棒”。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皇帝彼得三世的妻子。1762年,她废黜彼得三世登上皇位时,俄国正处于农奴制开始瓦解,资本主义不断成长,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日益瓦解的时期。面对这种现实,她以“开明”为幌子,推行了“开明****”。在政治上,她一方面对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作某些表面上的让步,使贵族农奴制国家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当时的俄国毕竟还是农奴制为主,贵族地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还有相当势力,因此她针对这种情况,颁布一些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发展的政令,借机拉拢他们,加强自己的统治。不过这些政令只停留在口头上,叶卡捷琳娜二世依旧顽固地维护着沙皇的专治制度和农奴制度,把农奴制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经济方面,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如她为发展农业生产,便允许发表一些批评农奴的言论,极力扩大贵族地主的权益,逐渐让贵族取得完全的土地所有权;取消了对于转让、买卖土地的限制,从而为完全的土地私有制开辟道路。她努力发展工业,削弱行会的控制,鼓励各阶层人士开办工场,逐步放弃由国家进行控制的重商主义政策,而开始容忍自由贸易。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为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埋下祸根,使其始终面临强大阻力。与此同时,叶卡捷琳娜二世对西方思想的爱好也转移到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上去了。她为贵族开办了许多学校,鼓励他们多读外国书、说外国话。而到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叶卡捷琳娜二世立即扯下“开明”的面纱,嘲笑启蒙学派的演说,她公开指责启蒙思想,把它称作是“法兰西的瘟疫”。俄国大部分贵族思想家、启蒙思想的鼓吹者因揭露农奴制的黑暗现实而受到迫害。至此,叶卡捷琳娜二世已与“开明****”完全分道扬镳,成了欧洲反动阵营的旗手。

趣味链接《圣谕》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适应俄国国内形势的发展,迎接时代的挑战,决心效仿西欧,制定一部既能维护俄罗斯****制度,又能够吸取西欧近代文明,不仅能在俄国推行而且能给其他国家做出示范的新法典。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当时的启蒙学家狄德罗、伏尔泰等亲自交流后,一部带有18世纪启蒙思想的新法典出土了,它就是至今仍在俄国法律史上享有盛誉的《圣谕》。《圣谕》中充满了自由、平等、慈善、公正、理智等字眼。它提倡“热爱祖国”,认为这是防止犯罪的强有力的手段;要求制定一个禁止富人欺负穷人的法律,指出贫富对抗的危险性等。总之,《圣谕》既想接受进步思想,又要维护传统模式;既提倡平等,又重视特权;既要维护****政体,又觉得宽容不无好处,是一个具有自由主义色彩又充满矛盾的大杂烩。

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突破。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不断前进。此时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当时一批先进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积极地批判****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英国早期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有霍布斯和洛克。他们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神,宗教不过是人类无知和恐惧的产物;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政权不应干涉人民的财产。在政权形式,他们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该分属议会和君主。

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在法国众多的启蒙思想家中,最着名的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他们极力抨击天主教会,说教会是“迷信的恶魔”。他们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他们对罗马教皇进行了猛烈批评,反对君主****,否定封建王权,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他们明确地提出了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三权分立的原则,指出三者之间以权力“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他们还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总之,在运动中,思想家们前赴后继,对封建****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对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开启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趣味链接 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派,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其代表人物是《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最大敌人。该派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明清时期的中国——中国封建****走向极端

在中国,自秦朝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力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都对皇帝负责,皇帝直接管理国家。他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使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由皇帝临时任命将领、总兵,统率军队作战。明太祖又制定《大明律》,加强集权法治统治。在地方,他实行三司分权,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明太祖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西厂,由皇帝直接控制。在科举方面,明太祖实行八股取士,束缚广大读书人的思想。这样皇帝的权力得到空前提高。

清代沿袭明制。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大臣会议。议政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为了加强皇权,到雍正时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因此,军机处成为权力中枢。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在思想上,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造成社会恐怖。

这一系列举措,使中国的封建****统治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的封建****走向极端,致使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趣味链接 军机处

军机处,又称“军机房”、“总理处”,是一个清代官署名。1729年,因为清朝在西北边疆地区有军事行动,雍正皇帝唯恐漏泄机密,便在离养心殿(雍正帝办公和就寝的宫殿)最近的内廷大门处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此后,军机处的权力不断加大,至清朝中后期,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日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16世纪末,日本的封建领主之间爆发了大规模内战。后来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日本终于摆脱了长期的内战,并完成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成为日本的最高的实际统治者。

德川幕府建立初期,为了巩固幕府政权,加强集权,幕府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加强了对天皇及其公卿贵族的行动限制。全国二十多个大名接受了幕府分封的领地,拥有政治和税收的独立权力,并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此,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大名共同组成的封建国家。

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德川幕府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把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天皇和将军、大名、武士属于统治阶级,其他等级属于被统治阶级。在等级制度下,各等级之间保持着严格界限,人们从事着固定的职业。农民终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准改变和买卖土地,土地全部属于封建领主所有,农民必须向领主缴纳大量地租。还有的农民被划分到特定的居住村落,从事被社会认为最鄙视的职业,如“刽子手”。

为了充实国库,德川幕府积极推动日本与外界的贸易往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本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对外开放的政策并没维持多久。由于天主教的传入和蓬勃兴起,及其殖民色彩的显露,日本统治阶级开始惊恐不安,幕府感到了现实的威胁,在对外贸易中,地方大名和富豪们积蓄了大量财富,实力迅速膨胀,使幕府落后的体制受到了威胁。于是,德川幕府便转向了锁国政策。1616年,幕府将欧洲的商船限停在平户和长崎两地。1623年,幕府禁止英国商人的贸易活动,德川幕府直接垄断外贸权。1635年,政府严令禁止包括特许船在内的一切日本船只驶往海外,海外的日本人不许回国,归国者不问理由一律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