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23750800000003

第3章 世界上古卷(2)

古王国时期,神庙和地方贵族的势力膨胀,王权加速了衰落。在第六王朝国王培比二世的长期统治后,古王国的统一局面终于不能维持,埃及进入了第一中间期。这段时期包括第七、八、九、十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2181年至前2040年。

第一中间期时,埃及陷入了内战。在内战中,赫拉克列奥渡里统一了下埃及,而底比斯统一了上埃及。约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战胜赫拉克列奥渡里,再次统一埃及,埃及开始了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包括第十一、十二王朝,时间上约为公元前2040年至前1786年。底比斯虽然领导了统一埃及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但是,在很长的时期里王权还相当软弱,而贵族(包括地方贵族和神庙贵族)的势力却十分强大。这样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中王国的衰落,古埃及进入第二中间期。第二中间期包括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王朝,时间上约为公元前1786年至前1567年。其中,第十五、十六王朝为入侵者喜克索斯人所建立,而第十七王朝则是在南方的底比斯建立的。

第十七王朝的末代国王卡美斯及其兄弟雅赫摩斯一世领导了反抗喜克索斯人的战争。雅赫摩斯最终将喜克索斯人逐出埃及,重新统一埃及,建立了第十八王朝。新王国时期包括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时间上约为公元前1570年至前1085年。这一时期,古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进入了繁荣时期;古埃及也从包括尼罗河谷及其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地域王国,扩张为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在经历了第十八王朝后期的埃赫那吞改革、同赫梯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争霸战争和“海上民族”的入侵之后,被严重削弱。埃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又再度尖锐化,王权同阿蒙神庙势力之间的斗争又起。公元前1085年,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篡夺了王位。这标志着第二十王朝的终结,也标志着新王国时期的结束,埃及进入后王朝时期。

后王朝时期包括第二十一王朝至第三十一王朝,时间上约为公元前1085至前332年。这一时期,埃及国内分裂,又遭到外族入侵,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亚述人和波斯人先后统治了这里。公元前332年,波斯统治者将埃及拱手让给了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32年至公元642年,埃及处于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

趣味链接 古埃及文明的中断

古埃及被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古埃及文明并没有被打断,这些占领者都被当地文化同化,像金字塔和木乃伊这些传统都被保存下来。公元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随之开始阿拉伯化。至12世纪,埃及已普遍使用阿拉伯语,皈依伊斯兰教,延绵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被阿拉伯文明取代。虽然埃及最终在1922年取得独立,1953年建立共和国,但它已经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了。

法老与金字塔——逝去的君主,永恒的建筑

法老,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意为“大房屋”。

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从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将这一称呼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人们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太阳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做神一样来崇拜。法老站在权力的顶端,是神的化身,具有绝对的权威。

埃及统治时间最长的法老是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他统治埃及长达六十七年,标志着埃及帝国的权力达到顶峰。拉美西斯二世不仅是埃及伟大的法老,也是个伟大的建筑师,还是个了不起的勇士。在他统治埃及的67年间总计生了一百个小孩。拉美西斯二世总共有八个正式的妻子,还有将近一百个妾。他死于公元前1212年,享年九十岁。拉美西斯二世的小孩中有十二个比他短命,当他终于肯让出王位给他的第十三个儿子时,这位继任者已经是个糟老头了。

埃及金字塔建于四千五百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一百一十座,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斐斯一带最为集中,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这个样子呢?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将成为神,他的灵魂会升天”的观念。金字塔就是供法老升天的天梯。同时,金字塔形状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几种原因加在一起,使埃及法老非常热衷修建金字塔。

趣味链接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它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平均重约2.5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胡夫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

“太阳之子”宗教改革——王权与神权的对碰

太阳之子指的是阿蒙霍特普四世。阿蒙霍特普四世是第十八王朝全盛时期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儿子,其母亲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王后提伊。

古埃及的法老不仅依靠军队进行统治,还依靠主神阿蒙神为精神支柱。法老们每次战胜归来,都要把战功归之于阿蒙神的保佑。随之,阿蒙神下面的祭司集团也受到了法老的尊重,并接受法老们丰厚的捐赠。因此祭司集团的实力不断壮大。

阿蒙霍特普四世是一位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法老,可是当他继位后,却发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祭司集团的严重威胁。阿蒙霍特普四世不甘心坐以待毙,采取了断然的措施,同阿蒙神庙势力进行斗争。这就是古埃及历史上着名的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

首先,阿蒙霍特普四世打破惯例,不再把维西尔(宰相)职位送给祭司集团,而是任命了一位非祭司集团的拉莫斯担任维西尔。这使王权与神庙祭司的矛盾表面化了。为了对抗对阿蒙神的崇拜,阿蒙霍特普四世宣布废除对阿蒙神和其他一切神的崇拜,而只准崇拜阿吞神——太阳神(因此他被称为“太阳之子”);没收阿蒙神庙和其他一切神庙的财产,将其转交给阿吞神庙;去掉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为了摆脱阿蒙神庙祭司的控制和影响,他将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埃及中部的阿马尔那,并将其改名为“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界”;他还将国王的名字也改为“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的光辉”,因而这个改革也被称为“埃赫那吞改革”。

埃赫那吞这种翻天覆地的改革遭到了神庙势力以及站在他们背后的一切旧贵族的激烈抵抗。他们向埃赫那吞的母亲提伊王后施加压力,让她对埃赫那吞施加压力,要他放弃改革;他们还在西亚鼓动埃及的属地反叛埃及;他们甚至图谋刺杀埃赫那吞等等。

改革还伤害了其他阶层的利益。改革期间,埃及的对外战争停止了,军队得不到战利品,更得不到赏赐,因而军队离开了改革;改革时期,埃及放弃了对西亚属地的关注,使得这些属地或者独立,或者被他国吞并,这使统治阶级很不满意,不再支持改革;广大的劳动群众因修建新都而加重了负担,再加上对信仰的改变也不习惯,他们也反对改革。

这一切的因素导致了改革的失败。埃赫那吞死后,他的继承者图坦哈蒙放弃了改革,恢复了对阿蒙神的信仰,首都也迁回到了底比斯。

改革之都埃赫塔吞变成了一片废墟,被沙漠掩盖。直到1887年,这里的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大批泥版文书,人们把它们送往伦敦,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埃赫那吞改革才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知。

趣味链接 摩西是埃及人吗?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一个猜测:摩西是埃及人。理由是摩西的名字与埃及许多法老名字中“摩斯”音节相近。而“摩斯”在古埃及语里有“儿子”之意,往往跟在某位神灵的名字后面构成人名(如图特摩斯)。弗洛伊德推断,保存在“旧约”中的摩西的名字是不完整的,其原始形式很可能是“阿顿摩斯”。因为摩西是严格的一神教犹太教的创始人,而他在埃及唯一可能接触到的一神教就是阿蒙霍特普四世推行的阿顿信仰。弗洛伊德继续推测,摩西可能是忠于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新宗教的官员,甚至可能是法老的儿子!不过这一猜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

卡迭什战役——埃及与赫梯的争霸

埃及与赫梯的争霸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初发生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地区,大体位于今天的中东地区。由于它一直未形成国家,因此成了周边国家侵略和掠夺的目标。

埃及在叙利亚地区有一些属地,但在埃赫那吞改革期间,这些属地离埃及而去。等到埃赫那吞继任者重返叙利亚的时候,强大的赫梯王国已经崛起,严重威胁埃及的利益,埃及不得不面对赫梯的挑战。到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埃及同赫梯的争霸战争达到了高潮。

拉美西斯二世是一位有所作为的法老,他为了同赫梯争夺叙利亚地区,进行了很多准备:

他在三角洲东部营建了新都比-拉美西斯;他还组建了四个军团,招募了不少雇佣军,兵力合计三万多人。

一切准备妥当后,拉美西斯二世率领他的四个军团和雇佣军,从三角洲东部的要塞城市沙苏出发,进军叙利亚。赫梯国王穆瓦塔鲁也将军队开进了叙利亚,他将军队埋伏于卡迭什城东部,准备将埃及军队诱至该城后围而歼之。同时穆瓦塔鲁放出奸细,准备诱导埃及军队自投罗网。历史就是充满巧合,这个奸细恰巧被拉美西斯二世抓获,而且拉美西斯二世也听信了他的假情报,亲率一个军团,孤军深入,进到卡迭什城西北扎营,而其他三个军团则落在后边。

当拉美西斯二世觉察到事情不对时,赫梯军队已经包围了拉美西斯二世的这个军团。幸运的是,赫梯军队不知道埃及法老也在这里,以为只是埃及的先锋军,于是只顾上抢夺埃及军队的财物了。不久其他三个军团赶到,打败了赫梯军队,解了拉美西斯二世之危。

卡迭什战役后,双方损失惨重,无力再战,只得缔结和约,从而正式结束了两国之间近一个世纪的争霸战争。

埃及和赫梯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争霸战争,严重削弱了两国的实力,加剧了各自国内的阶级矛盾,给两国带来严重后果。不久之后“海上民族”入侵,横扫了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灭掉了赫梯。埃及虽然顶住了入侵,但也遭到沉重打击,并从此一蹶不振。

趣味链接“古埃及-赫梯和约”的内容

“和约”除了说明性的内容外,包括一个序言和9个条文。(1)永久和平的确立;(2)互不侵犯的条约;(3)赫梯国王执行先前条约的义务;(4)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执行现今条约的义务;(5)军事互助的相互义务;(6)赫梯国家不接纳埃及亡命者的义务;(7)埃及不接纳赫梯亡命者的义务;(8)神对违约者的威胁和对守约者的加恩诺言;(9)亡命者的引渡等。埃及和赫梯凭借这一纸和约瓜分了他们在叙利亚的势力范围,使他们对这一地区的占领合法化。这次缔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两个不同地区的强国为了争夺彼此国境外的一个重要地区的霸权而长期进行的战争与交涉。

木乃伊——埃及法老永生的寄望

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埃及法老死后均被制成木乃伊,作为法老永生的方法。

木乃伊,即干尸。木乃伊最早的意思是“沥青”。古代许多地方的人们都用防腐香料处理尸体,年久会干瘪,即形成木乃伊。

古埃及人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木乃伊制作技术,制作过程也非常复杂,大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融化的松脂涂在面部,保护面部形象,防止它干燥得太快。

第二步,对脑浆进行处理。工匠将凿子从左边鼻孔塞进去,将筛骨捣碎,再用工具在颅脑中转动破坏脑髓,用一根很细小的长柄勺从鼻孔里伸进大脑将脑浆舀出来,最后把一些药物和香料塞进空空的头骨中去。

第三步,取出内脏。胃、肠、肝、肺是在肚皮左侧切口取出的。后用棕油做清洗液,洗净胸腔、腹腔。以上器官有时被整齐地包在松脂团里放入木乃伊的腹中;有时也装在一个有盖的罐子里,再把罐子放入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