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23750800000038

第38章 世界现代卷(6)

莫斯科保卫战——英雄的苏联人民挡住了德军的闪电战

1941年6月22日凌晨,纳粹德国与其盟友越过“东方战线”,大规模入侵苏联。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它兵分三路,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苏军的前沿防线很快被击溃,这使苏联红军领导人大吃一惊。9月30日,德军中部集团军以五百五十多万人、四千多辆坦克和近千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向莫斯科进发。希特勒狂言“要在十天内拿下莫斯科”,并制订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作战计划。随之,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根据“台风”计划,德军装甲军集群相继展开对苏联首都莫斯科的进攻。进攻一开始,苏军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莫斯科郊区大片土地相继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损失惨重。

但随着天气的变冷,秋雨把道路变成泥沼,装甲车陷于泥泞之中,德军的进攻几乎全部瘫痪。德军于是被迫停止全线前进,以待大地封冻。德军暂时停止进攻,为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而占领莫斯科是希特勒发动对苏战争的既定计划,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但仍增调兵力,变化作战部署,企图在冬季到来以前合围并占领莫斯科。

莫斯科危在旦夕。

深秋的莫斯科异常肃静冷冽,而此时莫斯科的近郊却十分热闹。大量的苏军和劳动者在修筑新防御工事,军民同仇敌忾,做好巷战准备。为了提升国民及军队的士气,斯大林命令,11月7日于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阅兵式。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接受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苏军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11月10日,斯大林命令各方面军扼守所在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攻入莫斯科。

德军经过调整和弹药补充后,再一次向莫斯科发起进攻。11月底,德军付出巨大损失,推进到莫斯科运河。在运河附近,德军遭遇了苏军的顽强抵抗。莫斯科附近的战斗变得越来越激烈。苏军派了无数新兵和志愿者,投入到德军的机枪炮火中。12月中旬,经过苏军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迅速攻破莫斯科的企图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奋力抵抗,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从而彻底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使德军再也无力在全线发动进攻。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

趣味链接 红场名称的来源

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它的前身是15世纪末伊凡三世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1517年,广场发生大火灾,因此广场曾被称为“火灾广场”。1662年,该广场改称“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红场面积9.1万平方米,位于市中心,是国家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中心地点,是世界上着名的广场之一。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就在希特勒横扫欧洲之际,日本法西斯则进一步向东南亚及太平洋等地区扩张,企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霸权。日本的扩张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美国被迫作出应对。于是美国政府命令美国企业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银行冻结日本在美资产。这些措施对战略物资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于是日本法西斯决定趁美国战争准备尚未就绪之机发动突然袭击,以便取得战争主动权。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空军突然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被迫对日宣战。

而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由于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大,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已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苏等国的援助,英、美、苏开始结成反对德国法西斯同盟。1941年6月24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7月14日,苏、英签订在对德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协定,相互承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彼此支援和战斗到底的义务。8月初,美国派往苏联的船队首次启航。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联合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它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这成为以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加强反法西斯联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美、英也开始对苏联提供大量军事援助。1942年1月,苏、英和伊朗三国缔结同盟协定。6月28日,英国正式承认自由法国,并与之结成同盟关系。

1942年初,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英、苏等二十六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经过多轮磋商,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这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战后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

趣味链接 太平洋上的“明珠”——珍珠港

珍珠港地处瓦胡岛南岸的科劳山脉和怀阿奈山脉之间平原的最低处,与唯一的深水港火奴鲁鲁港相邻。据说,此地从前盛产带珍珠的牡蛎,因而得名。1898年,珍珠港被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美国在珍珠港修建了舰艇修理厂、码头和必要的海军设施。其后,又在1919年和1922年在那里设立了潜艇基地和航空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随着美日矛盾的加深,珍珠港被美国视为太平洋的前进基地,得到重视和建设。建成后的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之一,可以为航空母舰、核潜艇、巡洋舰等大型军舰提供维修、保养等服务。珍珠港中有一个岛屿,上面设有福特岛海军航空站。

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

在苏德战场上,莫斯科保卫战以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军无力再发动全面进攻。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重点出击,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1942年7月,德军集中了几十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德军把几百万颗炸弹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拿武器在废墟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然而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之中,很多士兵被冻死,德军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11月19日,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苏军集中兵力,分隔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在太平洋战场上,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一只庞大舰队,佯攻其他岛屿,引诱美国舰队援救,然后中途伏击美舰,并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根据破译的日军密码,作了周密详细的迎战部署,在中途岛海战中重创日本舰队,使日本海军一蹶不振。此后,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日本海军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则由防御转为进攻。

在北非战场,1942年6月,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7月,德意联军从利比亚突然入侵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三百多公里的阿拉曼地区,开罗告急。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的德军因兵力及装备供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10月,在蒙哥马利将军的命令下,英军第8集团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仓皇逃走,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1943年7月,美英联军在意大利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这三次战役不仅改变了三个战场的形势,还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趣味链接 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

1942年7月,北非沙漠中的英国第八集团军,被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所率领的德国非洲军团击败,退守埃及境内的阿拉曼地区。1942年8月4日,丘吉尔任命蒙哥马利将军为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的到来改变了一切。英国的密码破译专家向他提供隆美尔的战术计划的全部概况。蒙哥马利精心积聚力量,1942年10月23日在阿拉曼地区率部与德、意军队激战,挫败德国隆美尔,从而扭转了北非的战局。他由此声誉大振,被人们称之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随后,第八集团军与盟军配合,于1943年5月在******全歼北非残敌。阿拉曼战役后,蒙哥马利受封为爵士,并晋升为陆军上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德意日向全世界投降

三次战役促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盟军一方倾斜。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代表在开罗开会,签署了《开罗宣言》,表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同时,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三国通过了对德作战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并且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便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军队秘密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不久,盟军进入巴黎,恢复法国领土。1945年初,在东线战场上,苏军向德军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击。与此同时,美、英、法等国军队从西面攻入德国境内,反法西斯联盟东西配合,互相支援,使德军腹背受敌,无所适从,加速了德国法斯的灭亡。而此时的东欧各国人民,纷纷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德国侵略者,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了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在乌克兰境内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法西斯;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等。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率领的盟军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苏军突破德军防线,猛攻柏林。月底,希特勒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其他各地的德军也开始纷纷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进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国等国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反攻。1945年夏天,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无视《波茨坦公告》的存在,负隅顽抗。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苏军围歼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主力部队。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趣味链接“很多个第一”的总统

艾森豪威尔(1890-1969),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过很多个第一。美军共授衔十名五星上将,他是晋升“第一快”的,出身“第一穷”的上将,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的人,又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还是美国唯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二战后的世界

对战败国的处置——当年的措施影响了现在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战争遗留下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德、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对德国法西斯头目进行惩处。由苏、美、英、法四国指派法官组成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讯,十二名战犯被判绞刑,还有三名被判无期徒刑,四名有期徒刑,三名无罪开释。军事法庭宣布纳粹党的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党卫军等为犯罪组织,法西斯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由于美国的庇护,法庭宣布德国内阁、德国总参谋部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不属犯罪组织。该判定遭到苏方法官的反对和世界舆论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