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23751300000043

第43章

其次,擅杀毛文龙。毛文龙的皮岛基地对后金起的威胁作用是巨大的。当时,毛文龙军与关宁守军、朝鲜成三角之势,每次后金欲深入中原腹地,毛文龙便自后出兵袭扰后金腹地,令其不得不回师救援。努尔哈赤曾叹道:“有毛文龙在,某不得深入敌地,恐家中妇孺不宁也!”史书记载:“崇焕既杀文龙,密报于清议和。清主大喜,置酒高会。”袁崇焕借口毛文龙不听指挥,就地将他斩杀后。清军无所顾忌,所以才能长驱直入到北京城下。

再次,袁崇焕的人品也值得怀疑。有史料显示,袁崇焕对奸佞魏忠贤阿谀奉承、极尽谄媚。《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记载,辽东巡抚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辽事,誓囗恢复,枭灭逆虏……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明熹宗实录》则记载“蓟辽总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赐名懋德”。

袁崇焕与后金的议和在受到崇祯皇帝的反对后,袁崇焕便邀后金军进攻,以胁迫崇祯议和。袁崇焕在蓟门先款待敌人,后来后金军半夜潜越入关,袁崇焕并不堵截,而是尾随殿后。徐石麒于弘光年间(1645年明南京福王称帝后的政权)所上的反对与清议和奏疏中就说袁崇焕是“阳主战”、“阴主款”,并且以杀边帅毛文龙为向敌人示好之信,认为杀毛文龙以示好后金的说法在《石匮书后集》中也有提及:“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真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真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 ’”而说后金军入寇乃袁崇焕招来的还有《崇祯实录》:“丁酉孙承宗入朝,袁崇焕抵左安门。时戒严,报不即入;漏下,始驰奏簿城下,都人竞谓崇焕召。 ”

许多人认为袁崇焕被剐时北京市民的表现是明显的愚民反应,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以魏忠贤屈杀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时的残酷压迫形势下,仍多有市民为其鸣冤叫屈,同样被冤杀的大将熊廷弼也受到百姓歌颂赞扬,偏偏袁崇焕死时却被人生啖其肉,其中必有原因。

事实是历史上对袁崇焕评价最高的,不是别人,正是后金最高统帅努尔哈赤,是他一再对袁崇焕表示赞赏,康熙更是下令为其建祠供奉,这就更加耐人寻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虽然,后世将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昭雪的根本目的解释为崇儒重道,笼络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缓解满汉两族矛盾。但是,这样的解释怎么看都是牵强。如果按照清人所说,崇祯皇帝凌迟袁崇焕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但是,袁崇焕是囚禁半年后才被处死的,这就杜绝了崇祯皇帝一时失察激愤误杀的可能。如此看来,崇祯皇帝中反间计凌迟袁崇焕的理由就显得生硬可疑,里面有了造假的成分。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昭雪的真实目的,则是袁崇焕被崇祯所杀,如袁崇焕是英雄,崇祯自然是昏君,袁崇焕形象越高大,就越可显示明朝皇室的昏庸。

李自成百万大军竟是瓦解于鼠疫?

明朝末年,盛极一时的李自成起义军却在清军与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迅速失败,李自成也死于地主武装的袭击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自成起义军的溃败呢?

有人认为是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军心涣散,军纪败坏,导致了他们的溃败。但是,李自成起义军能够迅速扩大,并且能得到百姓拥护的根本原因是其军纪严明,早在起义之初,他就提出了“剿兵安民”的口号。并且提出“杀一人者如杀我父,淫一女者如淫我母”,严肃军纪,并且下令“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大顺军在入京之初,便迅速地稳定了局势,恢复了北京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赵士锦在大顺军进城时是明工部官员,他根据亲眼目睹记载说,大顺军进城之后,鉴于官军停止了抵抗,立即就“不杀人了”。义军战士“俱白帽青衣,御甲负箭,衔枚贯走”。百姓“有行走者,避于道旁,亦不相诘”,丝毫不加侵犯。为了防止敌对活动,义军“添设门兵,禁人出入;放马兵入城,街坊无不至者,但不抄掠”。在数以万计的入城大军中,个别违反纪律的现象自所难免,但一经发现违纪事件时,能秉公执法,迅速处理。赵士锦就记载说:“贼初入城,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中绸缎,即磔杀之,以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上,予目击之。”当时在北京充当明给事中的徐应芬(署名聋道人),在其著作中虽然提到个别义军战士有贪图便宜暗中窃取银钱的现象,但他仍然不得不承认:“至淫、夺、斩、杀之事,则犹未见也。”

由于大顺军在加强对京师的控制的同时,又注意约束军纪,因此,当时北京的社会秩序是良好的。当然,李自成起义军的高层的确存在着腐化堕落的现象,但部队的战斗力大多由普通士兵决定,我们也很难说是高层的腐化导致全军的溃败。

是因为李自成起义军的军饷得不到保障,而军心不稳吗?李自成大军在北京通过肃贪追赃搞到了七千万两银子,相当于明朝的十年税收,这笔军饷足可支撑他庞大的军队。

既然不是军纪涣散导致的溃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号称百万雄兵,又有着雄厚财力保障的起义军在进京 40天后突然间失去了战斗力——在清军的攻击下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而且从此一蹶不振?

仔细地研究历史,或许我们能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原来李自成并非败于清军和吴三桂,而是败于当时肆虐横行的鼠疫!

李自成行宫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叫做黑死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伴有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此病远在 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 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 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 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 18世纪,传播 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

按照大兴县志记载,李自成进京前,北京出现了大量死耗子,随后军民发病,高烧、四肢无力、脖子肿大,而且患病者十死七八。这是什么病?按现代医学对照病症一看,这原来是可怕的鼠疫,大头瘟或疙疽所描述的其实就是鼠疫的典型特征——淋巴肿大。鼠疫于崇祯十六年秋出现,十七年(1644年)春天,天气转暖,跳蚤、老鼠开始趋向活跃,大规模的鼠疫自然爆发,鼠疫先“消灭”了崇祯的御林军,让李自成轻松进京。然后,鼠疫又感染了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大军,起义军自然战斗力大减,当然打不过清兵。最可怕的是,败兵因此成了鼠疫传染源,据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因此李自成虽然此时财雄天下,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战斗力,兵力再多也没用,始终无法抵挡清军的虎狼之师。由于军人是集体生活,所以鼠疫流行对古代军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鼠疫蔓延军营,且长时间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痛失江山并一蹶不振,“无可奈何花落去”。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无论是崇祯或是李自成都不可能了解这种可怕的传染病,都不知道自己的精锐部队已经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他们的失败不可避免。

也许有人会问,清军就不会被鼠疫传染吗?科学研究发现,鼠疫传播过程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传播中介——跳蚤。由跳蚤吸咬病鼠或病人的血后,跳蚤被鼠疫杆菌感染而发病。发病的跳蚤吸血困难而十分饥饿,因而不断叮咬人、鼠并反吐被鼠疫杆菌污染的血。导致更多人、鼠被感染鼠疫。但是,奇怪的是,跳蚤有一个奇怪的习性——它讨厌马的味道。我们在现代传染病研究的文献中可以发现鼠蚤的寄生对象没有马。所以骑兵很少会被传染。而清军八旗兵几乎全是骑兵。所以清兵能够在鼠疫流行中幸存,以饱满精神攻击对手。

翻看历史,精明能干的努尔哈赤不能战胜不大过问政事的万历皇帝灭掉明朝,而明显才干不高的顺治却能取代励精图治的崇祯与豪情万丈的李自成入主中原,仅仅因骑兵招跳蚤讨厌!真正令人拍案称奇!

明朝灭亡后崇祯子女跑哪儿去了?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率领农民起义军直捣北京。同年三月十六日包围北京,开始发动猛攻。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迫周皇后自杀,又手刃妃、嫔、公主后,到万岁山(今景山)吊死在一棵槐树上。明朝就此灭亡。与此同时,让人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们哪儿去了?

金庸先生曾在小说《鹿鼎记》中描绘了一位白衣侠女,纤尘不染,神功盖世浪迹江湖的尼姑形象。据说她乃是大明崇祯皇帝的女儿长平公主,但这毕竟是小说故事。据《明史》记载:崇祯皇帝在皇宫中砍伤 16岁的长平公主后,长平公主晕死在血泊中,长平公主后来被人发现,抬到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中,5天后竟然苏醒过来。当她醒来的时候,北京城已经成了大顺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给了李自成,李闯王见公主居然死而复苏,感到很意外,于是将她交给刘宗敏救治。“大顺”只在北京城里待了两个月,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李自成没有来得及带上长平公主,就在清军的追击下败逃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