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FBI心理分析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心理分析战术
23751500000013

第13章 千差万别的笔迹(1)

字迹是一个人多年形成的书写习惯的反映,也是他心理与人格的投射。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字迹,或许你把它们都忽略了,但是如果你学会了笔迹分析,就能读懂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的话,你还会对眼前的字迹视而不见吗?

失踪的报童

——如何进行笔迹分析

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贝尔维尤是一座典型的中西部城市。在这个城市里,人们的生活安静有序,每个人的收入都相当可观,大多数家庭都是小康之家,这里的生活品质在整个美国都堪称是典范。而案子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安静又美好的城市中。

案中的受害人丹尼尔是一个初中生,只有十三岁,金发碧眼,长得很讨人喜欢。因为他的父亲是镇上邮政局的一名职工,所以在丹尼尔和哥哥放暑假的时候,父亲为了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决定让他们从事报童的工作。

案发当天,受害人丹尼尔像以往一样很早就起床了,尽管父母多次教育他,不要边跑边吃东西,但是,丹尼尔仍不忘从冰箱里拿出三明治和面包,边吃边急匆匆地出门了。出门之后,丹尼尔骑着自行车朝着城里的一家便利店赶去,在那家便利店,丹尼尔拿了当天的报纸,就开始一家挨着一家送报纸。

早上八九点的时候,报纸管理人员开始陆续接到附近住户的电话,投诉当天的报纸直到现在都还没有送到。管理人员查看了投诉住户的地址,发现这一片地区是由丹尼尔负责的,他立马出去找丹尼尔,但是没有找到。这名管理员只好通知了丹尼尔的父亲。丹尼尔的父亲也声称自己没有看到孩子。

于是,管理员和丹尼尔的父亲开始分头寻找丹尼尔。后来,在其中一个住户的篱笆旁边,他们找到了丹尼尔的自行车和报纸,但是丹尼尔并不在那里。经过调查才发现,丹尼尔当时已经送了三家报纸了,在现在这家,也就是第四家,但丹尼尔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丹尼尔的父亲察觉不妙,立马报了警。警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勘察,他们发现,丹尼尔自行车倒地的地方并没有任何挣扎的痕迹。警方猜测:丹尼尔是不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了,或者是被认识的人叫走了?

警方的猜测并没有得到印证,丹尼尔的父亲已经把能想到的丹尼尔可能认识的人都咨询了一遍,他们确认没有任何有关丹尼尔的消息。而且,丹尼尔的父亲保证说,自己的孩子不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他不会随便丢下自己没有完成的工作就走的,自己的儿子一定是被别人绑架了,否则不会这么平白无故消失。

正在警方和丹尼尔的家人热火朝天地找丹尼尔的时候,一封信被送到了丹尼尔的家。写信的人声称,丹尼尔在他手中,让丹尼尔的父亲准备好十万美金,否则,丹尼尔将有生命危险,他已经知道丹尼尔的父亲报警了,但是如果丹尼尔的父亲将这封信交到警方的手中,他就会致丹尼尔于死地,并且他还在监视着丹尼尔的父亲。

收到信的丹尼尔父亲很害怕,但也非常冷静,他知道,如果他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件事情,自己的儿子将会有生命危险。丹尼尔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邮政局的普通职工,可他对人的笔迹有深入的研究。因为邮局的工作便利,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观察信封上各种各样的笔迹,时间长了,他还真能分析得有板有眼。

果然,丹尼尔的父亲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手里的信交给警察,而是叫来了丹尼尔的哥哥,因为他和丹尼尔一起送报纸,所以要问问他再最近送报纸的过程中有没有发觉什么不正常的事情。起初,丹尼尔的哥哥说没有,当父亲让他好好想一下的时候,丹尼尔的哥哥才说,最近几天,在他们去送报纸的时候,总感觉有人开车跟着他们,这个人一直盯着丹尼尔的脸看。父亲问这个人有什么特征,丹尼尔的哥哥说,因那个人戴着帽子,所以他没有看清其长相,但肯定是一个白人。

从儿子看到的情况,再加上丹尼尔父亲手中的信,丹尼尔父亲判断:绑架自己儿子的人可能是一个从事和小孩有关工作的人。因为丹尼尔被绑架的地方并没有反抗的痕迹,很有可能是儿子自己走上车,然后被带走的;信中的话语比较直白,字迹很大并且写得歪歪斜斜,其中一些笔画下笔很重,还有涂改的痕迹。

丹尼尔父亲分析说:“这个人一定文化水平不高,并且脾气暴躁、非常地自我,人际关系也很不好。这个绑架者之所以还使用书信这种古老的威胁方式,要不就是比较古板,要不就是害怕别人听出自己的声音,他有可能是一个熟人,害怕别人认出自己的声音来,才不敢打电话威胁。”

想到这儿,丹尼尔的父亲一边利用电话向警方告知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希望警方能找到他所描述的人,一边故意跑来跑去凑绑匪所需要的钱,他要给绑匪制造他并没有报警的错觉,也要给警方的抓捕工作赢得时间。

就在丹尼尔的父亲筹钱的过程中,警方那边传来好消息,多亏丹尼尔父亲准确的笔迹分析,他们已经找到了绑架丹尼尔的人了。他正是丹尼尔父亲以前的一个同事,因为脾气暴躁被开除之后,正在从事一份教小孩打棒球的工作,因为收入微薄和人际关系差,他越来越难以度日,所以才想到干绑架小孩、勒索钱财的勾当。

凶手被绳之以法之后,丹尼尔又开始了自己的送报生涯,而丹尼尔的父亲也被授予“最佳笔迹分析的业余爱好者”荣誉。通过他准确的笔迹分析,挽救了自己儿子的生命,也让贝尔维尤的人看到了一个父亲的智慧。

知识荟萃

通过本节和前几节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书写笔迹就像人的体态语言一样,是一个人性格和心理的自然流露。我们通过了解和分析一个人的书写笔迹,就能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动态和行为特征。

一些招聘员工的企业和治疗心理疾病的专家已经将笔迹分析运用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企业在收到员工电子版的求职简历时会再要求员工手写一份简历,通过对员工手写简历的分析,他们会了解这名员工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具备的特质是否适合当下的工作。

对心理治疗专家来说,他们通过病人的笔迹就会知道当下的病人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怎么样,比如,在病人书写横的时候,如果横的方向是从左向右往上斜,一般表明这个病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那么这个病人的心理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如果病人在书写时,字和字之间、行和行之间的间隔是比较大的,那就说明这个病人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对他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提前对病人做好思想工作。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威廉·希契科克是一个专门研究笔迹心理学的专家,他研究笔迹学已经长达20年。威廉·希契科克指出:人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笔迹来分析出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维逻辑。以下就是他通过多年研究得出的具体结论:

结论一:在书写过程中,书写者下笔的轻重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凡是字的笔画轻重都比较合适的,说明书写者是一个稳重并且有自制力的人,一旦去做一件事情,就会竭尽全力去完成,不会半途而废;而书写笔画不均匀的人一般都是脾气暴躁、喜欢破坏、嫉妒心比较强,喜欢在别人的背后搞小动作的“阴谋家”,对这样的人我们最好避而远之;书写笔画很重的人一般比较敏感,对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书写笔画很轻的人一般缺乏自信,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的态度。

结论二:在书写过程中,书写笔迹是有区别的。书写的字迹有棱有角,说明书写者是一个意志坚定、观点明确的人,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对于这种人,你最好不要当面去反对或者是否定他的观点,否则,他将和你争得面红耳赤;书写的字迹很圆滑,说明书写者是一个性格非常随和、办事很老练,人际关系处理得很融洽的人,这种人一般很善于搞公关关系;同时,书写的字迹之间高低不平、错落有致,说明书写者要么是一个非常机智的人,要么就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

结论三:在书写过程中,书写的快慢、结构是否紧凑是有区别的。书写速度很快,字体丰润、笔画搭配很匀称者,说明是一个理解能力非常强,又忠于职守的人;书写的字迹结构严谨、方正以及点划都能体现力度者,说明是一个记忆力很强、办事非常认真的人;书写的字迹干净利落、字的上半部分能紧紧护住下半部分者,说明是一个有进取心、好学、接受能力强的人,是培养做领导的好材料。

结论四:在书写过程中,字体的大小、字和字的紧凑程度是有区别的。书写的字迹过于小,说明书写者是一个有观察力、会精打细算的人;字和字之间如果太过于紧凑,那就说明书写者有些吝啬和善于算计;书写的字迹过大,说明书写者是一个举止随便、过于自信和办事比较草率的人。

结论五:在书写过程中,对别人笔迹的模仿性是有区别的。在书写中,凡是能模仿别人的笔迹,但又缺乏新意者,一般可靠性比较强,能独当一面;在模仿别人的笔迹中能有所创新的,说明这个人善于动脑,适合于富有创新性的工作;

结论六:在书写过程中,对笔迹的创新性也体现了书写者的个性。书写者敢于打破常规,书写出的笔迹另辟蹊径、笔迹变形者,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这种人一般都热衷于户外的冒险运动,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书写的阿拉伯数字很美的人,一般是一个内藏心机、喜怒不外露的人,这种人一般能沉着冷静地应付大事;同时,书写时行的方向越来越往上走的人,一般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而行的方向越来越往下偏的人,一般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综上所述,从威廉·希契科克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将一个人的字迹特征,包括笔画轻重、字的匀称性、形状、大小、结构以及个体的创新和模仿等因素结合起来,就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并且可以凭借这些字迹来预测个体的未来和人生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笔迹分析中,我国的心理学家郑日昌教授说:“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份笔迹作为我们分析的依据。因为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在书写的过程中,受到动机和心情的影响,人们写出的笔迹是不同的。所以,在笔迹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多找一些材料,比如当事人的草稿、课堂笔记等在自然的状态下书写出来的笔迹,同时,要抓住笔迹中最突出的特征,并且将这些特征进行一一排列之后再来分析。”

以下将列举郑日昌教授关于笔迹分析的研究成果:

第一,在书写中,书写者的笔画直垂,说明书写者是一个精力很充沛、行为很果断的人,这种人一般能及时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是一个可靠的执行者;书写的笔画带有慢笔画的连笔者,是一个行为懒惰、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的人。这种人可能是天生懒散,又或者是过于疲倦和身体不适。

第二,在书写中,书写者的用笔轻,笔画工整,运笔流畅,字体很端正,说明书写者心胸开阔、热情坦率、兴趣广泛,办事很有条理。这种人可以从事秘书的行业;相反,书写者下笔很重,字迹歪歪斜斜,多次停顿,说明书写者知识缺乏、不善于思考,嫉妒心很强,心眼很小,这种人一般难成大事。

第三,在书写中,书写者的字迹之间相互衔接比较紧凑,说明书写者是一个个性随和、待人友善、做事很注重计划的人,但同时也说明书写者虚伪圆滑、缺乏主见、做事很容易分心;书写者的笔迹纸边空白部分参差不齐,说明书写者是一个性格急躁、容易发火或者精神懒散、不满现实和缺乏上进心的人。

目前,在西方的多数国家,对于笔迹的分析和研究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人们通过对个体笔迹的分析来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对于我们而言,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需要明白:

首先,一个人的笔迹中,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了个体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占有方式,即一篇布局合理的字迹反映了个体合理、平和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个体书写的笔迹压力反映了个体的精神和肉体的能量大小,字和字、行和行的方向反映了个体的自主性以及个体和社会的关系;

再次,个体书写字迹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个体书写的速度与个体的理解有关系;

最后,个体在书写中的连笔程度反映了思维和行为的协调性。

北大的凶杀案

——对安然笔迹的分析

北大是万千学子向往的最高学府,能进入北大深造的学子都被看做是天之骄子。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所天之骄子所在的地方竟也会发生恐怖的凶杀案,而这起凶杀案的凶手竟是这些天之骄子中的一员。

2005年6月25日这一天,我想是北京大学医学部2002级预防医学2班的学生最不愿意提及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他们的同班同学安然和同寝室的舍友崔XX发生争执,安然挥起手中的菜刀,向崔XX头部、面部以及颈部等要害部位砍去,疯狂的安然连续砍了八十余刀才住手,最终崔XX因为伤势过重而离开人世。

一时间,北大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安然的家庭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人们纷纷猜测:安然和自己的舍友崔XX到底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呢?安然到底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才会让这个天之骄子对自己的舍友下如此狠手?安然的个性特征是怎么样的?同班的同学是否在早期就看出了安然的暴力天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