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FBI心理分析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心理分析战术
23751500000016

第16章 千差万别的笔迹(4)

收到这封信的哥伦布市警方开始以为这仅仅是一个恶作剧,可是他们联系边宁堡当地的警方发现,在边宁堡,确实有一个叫做盖尔·杰克逊的妓女失踪了。警方立马意识到:自称“恶魔军队”的这伙人说的是真的。于是,哥伦布警方将他们的信送到报社发表了,希望借助大众的力量来查明这七个人的身份。

从这封信上来看,信中大部分的字母都是大写的,偶尔才会夹杂一些小写的字母,信的语法错误很多,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写信人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警方仍然没有找到写信者,不久之后,人们在边宁堡的沙滩上发现了盖尔·杰克逊的尸体。

盖尔·杰克逊的尸体被发现后还没有多久,那个七人团伙再一次来信了,这次他们又绑架了一名叫做艾琳的妓女,艾琳和盖尔在同一个酒吧共事。那个七人团伙又给警方一个期限,如果警方在规定时间内找不到那个黑人凶手,那么艾琳的下场也会和盖尔一样。

对两次被绑架的都是边宁堡的妓女以及那个七人团伙寄来的信的信息加以分析,FBI特工对这个犯罪嫌疑人做出了如下的心理特写:这个犯罪团伙是一个幌子,凶手是一个人在作案,他很可能就是那个丝袜杀人狂,为了误导和分散警方的侦查方向和注意力,才故意说自己是一个由白人组成的犯罪团伙,也就是说如果找到杀害盖尔的凶手,也就意味着找到了那个丝袜杀人狂。

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人报案称发现了艾琳的尸体,抛尸地点和盖尔被抛尸的地点如出一辙。FBI推测:凶手两次绑架的都是当地妓女,很可能是因为凶手本身就在这一带活动,盖尔和艾琳都是黑人妓女,她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人就是驻扎在附近的部队里的官兵,她们主要的活动场地就是周边的街道和酒吧。两名妓女能轻而易举地被绑架,说明她们和凶手可能非常熟悉。

总而言之,FBI的推测是,凶手是一名单身男子,他在边宁堡地区服役,有可能是一个炮兵,也有可能是一个宪兵。之所以判断凶手是当兵的,主要是因为他来信的内容——在信中,凶手提过“米”这个单位,美国的度量单位一般使用的是英制而非公制,像“米”这样的公制单位只有军事人员才使用。另外,凶手还使用了“交通工具”这样的名词,普通人一般会说“汽车”,这样正式的称呼也是军事人员特有的习惯。

结合之前所分析的情况,因为信中大小写不分,语法错误比较多,可以得出结论:凶手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在部队上,他的官阶也不会很高。所以,只要密切监视经常光顾酒吧、接触妓女的官阶不高的士兵,就一定能找到凶手。

FBI开始分头到边宁堡周围的几个军人经常光顾的酒吧进行排查,他们拿着盖尔和艾琳的照片,希望其他人能提供跟这两个人都有密切联系或者是来往比较频繁的士兵线索。结果,有几个和盖尔以及艾琳非常熟悉的人向FBI提到了威廉·汉斯这个人,这个叫威廉·汉斯的黑人目前正在炮兵部队服役,盖尔和艾琳没有遇害之前,威廉·汉斯是她们两个人的常客。

经过调查取证,FBI在两天之后将这个叫威廉·汉斯的炮兵逮捕,比对他的字体,证实他就是绑架和杀害盖尔和艾琳的凶手,同时他也供认自己就是丝袜杀人狂,为了转移警方的视线,才故意制造绑架妓女的案件。没想到,正是因为他自作聪明的行为,才让警方最终将他缉拿归案。

丝袜杀人狂案件的破获是基于FBI对凶手笔迹的精确分析,从对凶手笔迹的分析中,FBI判定他所说的团伙并不存在,他是一个人在作案,同时从凶手的用词和信的内容中,FBI判定凶手来自部队,并且文化程度不高。

由此可见,由于每个人有固定的写作习惯和方式,所以相同的内容,被不同的人描述或者是书写出来所呈现的表述方式是不一样的。通过对这个人书写方式的分析和推断,我们基本可以判定这个人的整体情况。

知识荟萃

通过对一个人写信时的笔迹分析,我们同样可以判定凶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下是通过书信笔迹来判断凶手的两个著名案例。

案例一:有关泰德·邦迪的案例分析

泰德·邦迪这个人是很多美国妇女的噩梦,这个长相英俊的男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曾采用非常残忍的手段杀害了二十八名妇女,这个数字还仅仅是他能想得起的一部分。他的残忍程度在美国所有连环杀人案中首屈一指,在美国警方的档案里,他的外号是“漂亮的诱惑”。

以下是泰德·邦迪书信里的一段内容:

从泰德·邦迪的笔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段文字的基本特点是越写越大,而且他的笔迹特征是不连贯的,总是没有来由地被中断。从这种中断中我们可以看出:泰德·邦迪的情绪喜怒无常、大起大落,中断也显示他的记忆能力正在逐渐衰退,有脑震荡的可能。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这段话的首字母都写得比较夸张,甚至变形。这说明凶手的生活状态很不规律,健康状况也在每况愈下,有焦虑和恐惧的症状,但是他又在努力强迫自己克服这种情况,时间长了,会带给他精神上极大的损害。

综上所述,这个长相很英俊的男人是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他大起大落、喜怒无常的性格和他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压力共同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凶残的女性杀手。

案例二:有关大卫·伯克维茨的案例分析

大卫·伯克维茨是一个遗腹子,他出生后没有多久就被交给一对犹太夫妇抚养,犹太夫妇对他很苛刻。大卫·伯克维茨从二十三岁起就开始实施犯罪活动,他入狱之前杀死了六个人,造成七个人受伤,是美国纽约市著名的连环杀手。

以下这段文字出自于大卫·伯克维茨之手:

从这段书写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段文字开头的一行字母和单词之间的间距疏朗,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行间距也比较宽。可是,越往后面写,字母和字母、单词和单词之间越紧缩,段与段之间也越狭窄,前后的反差很大。这种字母的书写方式很奇特,许多字母书写时是被重叠在一起的,并且书写时的速度很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卫·伯克维茨如下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言辞的人,他做事之前有周密的安排和计划,为人非常严谨,极少留下漏洞;很注重形式,也非常喜欢社交活动,但是他的思维却容易中断,注意力也不够集中。有的单词在书写时,笔画有些放不开,这体现了当事人非常纠结的情绪,并且在这段文字中圈状的笔画比较大,这种写法让字母看上去显得夸张,并且封口严密,说明大卫·伯克维茨很注重细节,同时,也说明他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分心和紧张,有完美主义倾向,并且自己也深受情绪的困扰。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大卫·伯克维茨的签名也很特别,他省略掉了姓名中完整的字母,但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判断大卫·伯克维茨是一个性情偏执古怪、思维跳跃的人。

案例三:有关杰夫瑞·达莫的案例分析

杰夫瑞·达莫是美国著名的连环杀手,从1988年到1991年三年间,杰夫瑞·达莫连续杀了十七个人。他的手段极其残忍,每次杀完人之后,杰夫瑞·达莫还将死者烹饪起来吃掉,他的作案手段在美国历史上非常罕见。

以下的书信出自杰夫瑞·达莫之手:

从这段支离破碎、凝重模糊的书写字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严重焦虑症患者的内心投射。同样,也可以看出书写者有药物成瘾的迹象。部分显得很拘泥的笔画还反映出书写者的强迫倾向和压抑的情绪。最后结尾的签名比正文显得流畅,但是还是显得很紧张,也非常谨慎和小心,但也能看出书写者的沮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杰夫瑞·达莫在心理上或多或少是不太健全的,从他残害别人的手段来看,他有精神分裂的特征。总之,通过一个人的书信字迹,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同样的,别人也会通过我们的字迹来了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