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西藏
23756000000086

第86章 绿色首府 幸福拉萨(17)

拉萨市场面条质量怎么样?采用面条做饭简便快捷,其味道可以依据口味配料。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家庭菜肴的多样化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面条,面条在拉萨也成为家庭常备主食之一。都希望买到、吃上安全、卫生、口感好的面条,这种面条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西藏商报》记者马恩义走进拉萨知名的面条加工作坊拉鲁压面房,见证好吃面条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听一听作坊邱老板揭秘“问题面条”出现的主要原因。

原料把关。拉鲁压面房位于雪新村路,加工车间和销售部都是门面房。在销售部,展柜上摆放着各种面条,老板介绍说:“我们这里是20多年的老店了,每天能卖出2000多斤面条。为了保证面条质量,我们首先严把面粉采购这一关,从正规厂家进货。”为了证实他的说法,老板引领记者进入了原料储存间。这里整齐码放着200余袋面粉,他顺手扯下一张面袋上出厂检验合格标示牌,上面清晰标注着面粉生产的年月日,“保质期为6个月”,有厂址也有QS标志。面粉是从河南、陕西、河北等地购进的,与面粉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和风险承担责任书。

加工车间,不穿工作服连老板也不能进去。从储存间出来,记者正准备走进加工车间,一名工作人员递给记者一套白色衣服:“您必须穿上,不然不能进去。”老板的女儿笑着说:“这位师傅是我哥,他是学食品专业的,去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压面房帮忙了。”

老板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统一着装,不留长指甲,女工把长头发绾起来,操作前洗净双手,并用苏打水清洗一次;一律不许在车间、存储间、烘干房和销售部吸烟;每天要对车间进行清洁和灭菌,最大限度地保持车间环境卫生,保证加工出来的面条不受污染;新来的工作人员,首先要体检并办理健康证,未取得健康证的不能上岗。面条生产的主要环节被合理分解出来,一个环节一个岗位,岗位实行分工负责制,明确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产品的质量标准,劳动质量和数量与工资福利挂钩。

制作工序。辅料,只添加食用碱、鸡蛋、黄豆面和食盐。老板娘负责管理面条加工环节。据她介绍,依据设定的产品品种及其型号,拌料期间除了按适当比例向面粉里添加食用碱、鸡蛋、黄豆面或者绿豆面、食用盐、洁净水外,不掺入其他物质。操作搅拌机的杨师傅说:在一般情况下,每千克面粉加入350克净水和25克食用碱即可,制作藏面时还要加入50克食用碱,食用碱和食用盐只需其中一种,不必兼用,目的都是增强面条的筋道。若食用碱使用过量,压出的面条就呈深黄色,吃起来感觉硬、有股呛味,面条的营养成分容易被碱破坏;加食用盐后面条有韧性,不会变色。

负责压面片的谭师傅,把杨师傅搅拌好的面团小心续到压面机的料斗里,循环压几遍,压出布匹一般的长幅面片,散发出生面的清香。谭师傅说:面片压得次数越多,切割出来的面条就越有韧劲,耐煮,吃起来感觉有“筋骨”。面片经由切面机,切出粗细不等的面条。工作人员把机器切成的湿面条均匀挂到竹棒上,分批送进烘干房。

烘干环节。烘干房内,三台悬挂式风扇在不停旋转。房里分出三个区间:湿面区、烘焙区和干面区。每天要生产大量面条,烘干房里如果没有分区,已经风干的面条就可能被误放到湿面区,容易回潮、改变颜色,质量得不到保证。湿面区摆放的是刚切出来的水面,等到一小时后面条的水分蒸发一半才放到烘焙区,给风扇加大风力,三个小时就完全风干了。风干面条被移到干面区,切成一定规格的条段,分量包装,搬运存入储藏间。储藏间里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面条本真状态。

“问题面条”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一,口感不好或者难吃的面条,问题首先出在面粉上。有些作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采购了质量不高的面粉,甚至掺杂了过期面粉。品质差的面粉无论如何都加工不出质量好的面条。第二,面条里吃出头发和沙子,问题出在面条加工环节。员工着装不整,未戴束发帽,或者任由外人出入车间,难免把杂物带进容器里。第三,使用过期面粉加工面条,通过加入增稠剂、增白剂来掩盖,生面条不容易看出问题,但是这种面条被煮熟后会有异味。同时,增稠剂遇到高温就与面条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面条颜色也会改变。第四,面条颜色不光鲜,可能为室外尘土及细菌污染。面条放在室内分为晾干和烘干,晾干速度慢,面条水分挥发不彻底,容易变质;烘干采用机械风干方式,水分散失快,达到一定干度就能保证面条质量。为此,本压面房仅烘干设备就花了几万元。

另悉,拉萨市场上的面条、面叶、面穗,总体上可分为水磨面(即只添加食用盐或者食用碱的面条)、鸡蛋面、黄豆面、绿豆面、藏面。选购时,鉴别质量优劣可以采用“一看二闻三口嚼”的方法。色泽:如果面条颜色变深呈褐色,表明变质;如果发现面条中有杂质,说明加工环节不卫生。气味:如果有霉味、酸味及其他异味,则有质量问题。咀嚼:不粘牙,不牙碜,无酸涩。

质量好的水磨面,颜色为面粉本色略带暗黄色,有淡淡的麦粒香味,嚼起来脆略含甜味。鸡蛋面必须是金黄色,黄豆面颜色呈暗黄色,绿豆面呈深绿色,藏面因为加入的食用碱是其他面的两倍,颜色为深黄色,嚼起来很觉劲道,且有股呛味。如果面条颜色呈暗黑色,就是用过期面粉加工的。

拉萨市民慎尝时鲜野菜。一年一度天气由寒转暖,田间地头、荒山野岭便长出不同种类的野菜。每逢此时,会有农民挖来野菜提到市区设摊叫卖,菜贩会把新鲜野菜统一收购上来,第一时间赶到冲赛康市场设点零售。有时候加以漂亮的外包装,便于携带,小剂量而搭配两三个品种。采挖者和商贩们,大都能绘声绘色向过往行人介绍每种野菜的特点、营养和食用方法,招揽不少市民光顾选购,交易红火。

“……活麻和牦牛肉一起炖汤、藏香茴用来做包子,都特别美味!”一个菜贩对光临摊前的一位顾客这么内行地建议。

“这种野菜怎么卖?”“一律5元一盒。”顾客与菜贩一问一答。

“我每年这个季节都会买野菜吃,觉得味道不错,平时吃鱼吃肉过量了容易引发疾病,换个口味对身体有好处。今年每盒价格比去年涨了2元,消费者增多了呀!”一位野菜消费者给在场的顾客这么唠叨。

一般情况,野菜推销者着重强调,野菜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冬季里孕育,春天里基本长成,没有受到化肥、农药等污染,是真正绿色蔬菜;由于生长期长,鲜菜营养价值就高,有些野菜具有一定药效。过去,祖辈以及更多家境贫寒的人家,曾经过着半年野菜半年粮的生活,身体不是很好吗?身体健康,秘诀也许就在于食物搭配、营养均衡。

这些宣传语,很能打动那些为食品安全问题忧心忡忡或者为富贵病所长期困扰的人们。

不过,医疗专家提醒野菜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食用野菜要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对野菜的适应和消化能力不同。在选购野菜前应有相关知识,对野菜有一定了解,最好不买自己不熟悉的野菜;“有些野菜含有过敏性物质,使用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多数野菜性寒味苦,能败火,但是食用多了会伤及脾胃,引发胃痛、恶心、呕吐等轻度(中度)症状。专家建议:野菜买回家做菜之前最好放到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对野菜进行简单“消毒、去污”处理;不管什么野菜品尝个新鲜就行了,不要长期、过量食用,一旦出现不适反应,立即到医院问诊。

西藏地广人稀,环境天然而特殊,野菜消费前景看好。但是,无论什么人作此类菜蔬开发,必须具备相关知识,慎重采挖和消费,特别注意野菜生长环境保护,包装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而天然本色,不添加任何令大家惴惴不安的各种保鲜、增味的“保鲜剂”“添加剂”之类,最好在医疗专家和营养专家指导下运作,切莫让这种“绿色蔬菜”带来副作用。

目前,拉萨市场上待售的野菜品种不算多,只有野芹菜、活麻、藏香茴等,众多野菜有待开发、推介。可否进行人工培育、试种,开发蔬菜新品种,以丰富市民的餐桌,缓解常规蔬菜供应不足而形成的市场压力?

拉萨市场上牛奶安全吗?牛奶,是老人和孩子喜爱的饮品,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当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尽管消费者一次次因为质量问题而受到惊吓,产生过不满情绪,但是还是一次次谅解了奶制品企业的“失误”,希望奶制品生产企业接受教训,生产出营养、放心的牛奶。消费者的正当要求和宽容态度,理当换回生产企业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拉萨市场上待售牛奶多是外地货,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被抽检出不合格产品后,本地主流媒体的记者深入乐百隆超市、百益超市走访,发现拉萨市场上待售的蒙牛250ml纯牛奶,产地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巴盟以及河北唐山,暂未发现问题批次的纯牛奶。这是拉萨牛奶消费者之幸,但是这个运气只有所有产地的牛奶质量均合格,才不会沦为“侥幸”。

西藏蒙牛总代理负责人秦毅表示:拉萨销售的内蒙古、河北等地生产的纯牛奶,出厂前经过了当地食品安全检验部门的质检,合格的牛奶才会出具相应批次的合格证。“每批上市的牛奶都有检验报告。”对上市的牛奶,各地代理人员也会跟踪,“假如牛奶的包装盒损坏,或者过期、临近过期,我们会进行下架处理,保障消费者购买的牛奶是安全的。”

同时,拉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时组织了对辖区内三家乳制品获证企业专项监督检查。检查内容为:企业在原料乳收购过程中,是否针对黄曲霉毒素M1落实了批批检验。结果表明: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康园食品有限公司都把黄曲霉毒素M1纳入原料乳收购时必检项目,批批检验,未查出超标问题;西藏拉萨圣吉雪乳业有限公司已经订购了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条,该企业被要求近日内必须进行批批检验,把详细情况以书面形式汇报给拉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事实表明:拉萨市场上绿色音符中混入了微弱杂音。拉萨市郊劣质“绿豆饼”被曝光。2011年9月17日凌晨,拉萨警方在城关区娘热乡仁钦蔡村清查时,发现了一家制作劣质绿豆饼的黑心作坊,随即控制了作坊内的6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200多箱劣质绿豆饼,共计2000余公斤。执法人员在检查现场时用手掩鼻,直说:“很想吐!”作坊里脏乱差,从业人员衣着随便,既没有卫生许可证,又没有从业人员健康证件。

藏身隐蔽,深居简出。黑作坊处所,是一家预制板厂的独家大院。大院白天大门紧锁,晚上人员出出进进。娘热乡规定:凡有生产企业、仓库入驻本乡的均须在乡里备案,证照不全的一律不准入驻。黑作坊之所以能在辖区进行10天非法生产,是因为它属于“厂中厂”,没有在乡里备案,预制板厂又成了掩护,逃避了娘热乡每天例行的库房检查。娘热乡负责人表示,预制板厂私自把房子转租他人从事违法食品加工,乡里将立即终止合同,并对预制板厂实行处罚。

所谓“香甜又好吃的绿豆饼”,竟是在苍蝇纷飞的小作坊里,采用发霉的饼干、面粉、麦芽糖和色素等作主料、佐料,经过煎炸制作出来的。现场,作坊负责人郭某介绍了生产过程:先从冲赛康市场买回饼干、面粉、麦芽糖等原料,然后用粉碎机把饼干磨碎,放入烤箱烘烤成饼皮,再夹上绿豆沙,最后放入油锅里煎炸而成。

“绿豆饼”事件被曝光后,拉萨市委常委、城关区委书记赤列多吉,在第一时间做出批示:“看了这个报道感到触目惊心!”他要求相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让市民吃东西有安全保障。执法人员在郭某的引领下,迅速进入几家出售这种劣质绿豆饼的商店,要求立即下架剩余绿豆饼,对有可能流入山南和日喀则两地的货源进行跟踪追查,同时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迅速开展清查行动。

“人吃了这种绿豆饼,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你们自己吃这种绿豆饼吗?”“为什么选在这样偏僻、肮脏的地方进行生产?”面对这些问题,这帮外来商户低头不语。

猪头肉黑作坊被曝光。该作坊隐匿在蓝天路一条深巷里,加工卤制猪头肉,处所偏僻,平日里大门紧闭,众狗护院,经营者不声不响,生猪头肉、卤制好的熟肉定时接入与送出。

消费者通过《西藏商报》热线举报,记者暗访掌握确凿证据,拉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拉萨市工商局城西分局和拉萨市动物卫生及植物检疫监督所联合行动,一举捣毁此作坊。

随行记者讲述,生产环境不堪入目。作坊内污水横流,猪头肉随地堆放,锅灶、水桶、斧子、锤头等器具以及手套,被油渍、血迹、灰尘污染得黑乎乎的;几条肥狗在作坊内自由走动,不住****地上血污,空气污浊、令人作呕。浸泡在污水里的猪头肉,有的局部已经腐烂。猪头拔毛使用的是类似沥青的松香,松香含铅等重金属和有毒化合物,对人体有害。作坊外围是一个垃圾场,恶臭攻脑。这里制作的熟食注定成为劣质食品,却批发到菜市场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