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越、老、柬、缅四国行
23756400000021

第21章 旅行随笔随写篇(2)

不能着急的地方

纯朴与原始,也许是万象曾有过最强悍的撒手锏。但如今,每半年的变化都让人大吃一惊。湄公河边菩提大道上高楼拔地而起,河对岸是早已繁华的泰国廊开,这像是某种叫喧,一直刺激着万象人的某根神经。老挝没有汽车业,也不产油,生产力薄弱,大多商品依靠进口,所以街头英文广告牌更甚于老挝文,相当的“崇洋媚外”。所有学校都开设有英文课程,而拥有英语技能则意味着每月工资可以超过100美元;传统手艺也不再受到年轻人追捧,各种装饰豪华的酒吧俱乐部更容易制造青年一代需要的热点;出国留学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更多样化……这一切,都注定万象不可能停在原点,将“纯朴和原始”一直当作招牌。

尽管街井之间,没什么热闹声音,河滩和树林令人以为走在某个寂静的丛林深处,人们慵懒地坐在河边,行人拖着很慢的步子走路,仿佛空气也减缓了流动的速度,一切井然有序地慢调行进。澜沧大道上的购物中心新开一家又一家,连锁的国际品牌店也陆续出现在街头,尽管建筑外观有点古旧,贩卖的却是时尚和潮流。无论任何时候,碰见的万象人,都不紧不慢地或行走,或微笑,或上车,或砍价。别催他们,因为在他们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急”这个字眼。经历了数百年战乱、殖民的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似乎已经淡定从容,即便是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也没有风驰电掣般的。所以,在万象,生活的调子慢拍后,可以用淡然的眼光去发现这座城市。万象人慢腾腾的性格,受到了很公平的评价:Please don't rush(请不要着急)。

老挝全民信奉小乘佛教,男性上至高官,下至平民百姓,一生之中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一般3个月,少则3~5天,也有终身为僧不还俗的。寺庙对人们而言,是教育之所,是沿袭老挝文化之地。在万象最古老的寺庙西萨格寺遇见出家多年的阿努甲,我们谈起万象人的“急”,他带着一如既往的万象人的低声语调说:“每个人心底都长有一棵树,树会长大,就像人会死亡,是不用着急的。”透过他的笑容,仿佛看见了自小学习佛法带来的平静祥和。

小乘佛教深深浸入人们举手投足的生活里,养成老挝人不争不抢不急不躁的性格,而万象人尤甚于此,就算是坐在陋室瓦屋,依然可以闻见咖啡香,悠闲的男女主人坐在布满灰尘却开满鲜花的回廊藤椅上,啜着咖啡,谈论着家里月底亏空的现状。

面对万象人的城市,“现代化”仿佛是个笑话。

尽管万象也有三星级法式风情酒店和宝马奔驰等名贵跑车,但大多数人的月收入只有50~80美元,政府公务员只有靠其他兼职来增加收入。只要离开市中心,路边风景便寂静下来,除了椰影便是破旧的房屋,只有金碧辉煌的寺庙高仰屋檐,肃穆向天。

我在早市场向当地老板索朗贡列出购物清单时,他带着淡定的笑容说:“姑娘,不要着急,都可以买得到的。”他的担心在我看来有点多余,我能不急吗,旅行就那么点时间,早市场就开门那么几小时,可索朗贡看起来浑身洋溢着来自佛教心禅的力量,让我信服于他的慢调和平衡。难怪参与在万象修建商业大厦的中国工程师说:“现在老挝人生活方式还很传统,如何引导他们消费我们的商品还是个大问题。”

万象,慢跑在现代化的路上,姿态低调而优雅。

一眼千年瓦普庙

辗转了那么多路,满身疲惫和欢喜,是为了用手抚慰已寂寞了千年的心。

瓦普庙前有一条很长的路,两旁布满残损的石头,远处残垣断壁的高大建筑横七竖八破败不堪,脚步变得沉重,连呼吸也开始急促——那是怎样一幅破败的画面。我曾设计过很多次走进瓦普庙的方式,却从未想到靠近它有这么困难。

陆陆续续有穿着五颜六色的游客闯入,我呆若木鸡地面对已沉默多年的石头,无言以对。我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或该从哪里听起,一千五百年的故事究竟有多少被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又有多少人记起。

跨过那些碎块巨石,发现有个男孩爬高坐在石头之间,发呆的他更像是在倾听。太多人想要知道瓦普庙的故事,想从它那里获得更多,但大多都只是徒劳。相机的咔嚓声影响了他的沉思。他看着我,迷惑不解,或许是在埋怨我不该惊扰他的沉思。

去瓦普庙最重要的神殿,必须要攀爬一段高高在上的台阶。尽管路的两边有盛开的鸡蛋花树,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就连石板路面上也掉满白色黄晕的花瓣,可都比不上倾斜度快80度且已被挤压变形的台阶路。石阶宽度仅容半只脚,想要安全到达目的地,必须手脚并用,更重要的是要提防脚下踩到的石阶是否安全。

我的窘态惹来两个泰国和尚的嘲笑,看他们轻车熟路的样子,看来是早已习惯这种坡度和危险度的台阶。跟在他们身后,踩着“前人”的脚步前进,路也变得轻松些。爬到山顶,回望瓦普庙,瓦普庙的精华都藏在神殿之内,精美的雕刻和远古的传说为石头们蒙上神秘的色彩。与其说是用手去触摸那些经历岁月痕迹洗刷的精美石雕,不如说是用心在洗涤虽陈旧但能感动肺腑的石头。石壁上,猴王哈努曼依然在奋战群妖,吉斯纳神几千年来还在厮杀龙王,什么都未曾改变过,除了时间。

坐在神殿外的石头上歇凉,看空旷的视野下面是瓦普庙渺小模样的轮廓,鸡蛋花树掩映下的石头建筑是那么高贵而有尊严。或许是鸡蛋花树群遮掩住大量瑕疵,反而能看到寺庙曾有的壮美与辉煌轮廓,据说瓦普庙在鼎盛时期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对其尊崇有加,人们将其供奉为神庙。也许正是附加在瓦普庙的历史责任与政治任务使瓦普庙经历过多的风雨折腾。最终,它还是落败了。有多少不服、郁闷或失落统统都埋进历史的长河,永远封存起来。

回到平地,我深吸一口气,站在鸡蛋树下仰望神殿。看着那些岌岌可危的石头,无论瓦普庙是沉默着还是怒吼着,那都是在对世人诉说。

我想它宁可一直这样沉默下去,直至某天彻底消失,结束它几千年的悲剧命运。

暗香浮动在河内

河内是个生活气息浓厚的城市,与西贡相比少了很多浮华与躁动。河内更像是座安静羞涩的城市,大多人不懂英文,善良且纯朴,吃便宜菜穿廉价衣,过着平凡的小日子。

每每在街巷里闷头瞎走时,都会闻到一种芳香的味道,这种味道似乎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无意追随又隐约感觉暗香浮动藏着若干与河内有关的秘密,

或许这些秘密能够让自己发现河内更多的美丽。

还剑湖上的小岛有座玉山祠,抢眼的红色木桥连接着两头。这样的画面入镜比亲自去走强,因此好几回过还剑湖而不上桥。那天,在桥边走来走去时,天空竟下起小雨,绵绵阴雨天倒是逛庙子的机会,老天在暗示我需要用天上的雨水冲洗疲惫的身心吧。

走进玉山祠,扑鼻而来的竟是熟悉的芳香味,原来寻寻觅觅的竟是佛像前供奉的黄香。这才想起在湄公河旅行时参观过的制香厂便有这个味道,而我竟忘了它的味道。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其实一路上这个味道始终伴随着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这股香气,因为不少越南人都笃信佛教,因此家家供奉香烛。可别处的香气淡雅清爽,唯独河内的香这般浓郁,像是用刀就能劈开的固体。

前来玉山祠上香祈福的人越来越多。答案突然跳出来,这是与芳香味道还未来得及发生邂逅的故事,又不得不结束曾有的浪漫遐想。或许,是河内人经年累月的虔诚,使一股淡香积郁得浓烈,在风起云涌间又沉淀下来,无处不在地躲在河内的犄角旮旯。

河内还有很多其他表情,繁华、兴盛,充满激情与浪漫。但这些往往都不是触手可及的表象,而是需要用心灵去发现的。或许,这份独有的感受只有品尝过青木瓜才会明白——闻不到看不到却可以感受到木瓜的香气,因为它的香气来自内心。

三十六行街区像大型超级市场,吃喝玩乐四位一体,与想象中保守的越南城市不同。

离开河内时,心里盘算着下回再到河内的计划。司机载着我驶出还剑湖区,路过那些熟悉的街景,想想自己在越南旅行一个多月来的事像浮生一梦。在充满中国味道的地方感受法式风情,与众多老外挤在一条船或一辆车里感受生死时速,为吃一顿可口中国菜找遍大街小巷……如今,旅行终要结束,却突然想起早餐时该多买条法棍,再吃顿米粉,后悔没在超市多拿两瓶鱼肝油,还有很多东西没买,更后悔那些遗失的风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幸运拥有。

离开的一刹那,我的眼眶竟然有些湿润。越南,在距离上离我们并不远,但我对它的了解曾是那么的遥远。Lost,翻译过来,是遗失还是迷失?或许旅行最好的办法是走一路忘一路,只有忘记那些曾经记得的美好,才有理由重又回到原点,带着好奇而感恩的心继续下一次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