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青年社会组织近年来发展迅猛。青年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他们已经把参与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青年的“再组织化”和青年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对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准确把握、全面了解我国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责,实现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3~2014年度的青年工作蓝皮书确定以“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为主题开展研究。
本书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工作蓝皮书课题的最终成果,全书包括“总报告”“专题篇”“理论篇”“案例篇”四个部分,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工作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本课题组组成人员名单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酒曙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副组长:刘俊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
课题组组长
刘俊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
课题组成员
杨守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邓希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胡献忠: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资料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王 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
汪永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
张 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完颜华: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博士
王玉香: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教授
房列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
谭建光: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
王文宏: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刘胜枝: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张蓝姗: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
童 潇: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
朱 峰: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副教授
蒋淑媛: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武晓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张 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谢鹤轩: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 编:刘俊彦
副主编:杨守建
撰 稿:
第一部分总报告
总报告1 我国城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刘俊彦、杨守建、王鹏、汪永涛
总报告2 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背景、现状、困境与趋势:胡献忠
总报告3 网络类青年自组织发展报告:王玉香
第二部分专题篇
专题1 上海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及工作创新研究报告:童潇
专题2 河南省青年社会组织工作调研报告:完颜华
专题3 中国青年公益组织与公益创业—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谭建光专题4 团属基金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汪永涛
专题5 俄罗斯对青年组织的管理研究:房列明
第三部分理论篇
理论1 当代青年为什么乐于加入自组织—对青年加入自组织的机理分析:王鹏
理论2 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研究:邓希泉
理论3 我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政策研究:张华
第四部分案例篇
案例1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网络青年职业自组织研究—以“人力葵花同学会”为例:刘胜枝
案例2 专业性网络自组织的新媒体使用研究—以互联网翻译小组“抖森翻译军团”为例:王文宏、谢鹤轩
案例3 社会协同视角下共青团与草根志愿组织发展辩证关系考察—以河北402爱心社为个案:朱峰
案例4 新媒体对社会边缘群体的组织化与赋权研究—以“女友组”为例:武晓伟、张橦
案例5 新媒体语境下的青年趣缘类自组织研究—以中国Coser青年组织的形成机制为例:张蓝姗
案例6 青年迷群自组织舆论场的影响力分析—以青年影迷网络自组织为例:蒋淑媛
本研究得到了上海团市委、重庆团市委、河南团省委、济南团市委、厦门团市委、常州团市委、汉中团市委、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他们在课题调研和问卷发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俊彦副研究员设计了课题框架,并对全书进行了统稿修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酒曙光副研究员审定了全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杨守建设计了“城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并协助主编修改了部分稿件。共青团工作研究所王鹏博士、汪永涛博士除了撰写报告,还协助主编做了大量工作。共青团工作研究所王珑玲编审、方奕副编审参与了调研访谈和问卷发放工作。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李广文负责问卷数据统计工作。在此,向参与本课题的专家学者和机构表示感谢,向对本书出版给予大力支持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及本书责任编辑李晓丽女士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匆忙及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失误,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我们的联系方式是: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工作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89
编 者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