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氏家族全传
23757500000051

第51章 抗战轶事(2)

遇喜又忧,日本被赶出中国国门,国共争锋已成事实摆在面前,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担忧的是,解决了外患又来了内战。此时的******称雄之心未死,但又对全面内战颇有顾忌:一是人心向背。八年抗战,苦不堪言,国人普遍期待和平,反对内乱。包括英、美、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二是******最最不放心的他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区前线作战还尚需一段日子……左右权衡利弊之后,计谋在心的******,一方面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一方面向共党发动了和平攻势,1945年8月14日向****领袖******到重庆和平谈判,发出第一次电邀:

万急,延安

******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当时,******接到这封电报时,他刚作完《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长篇报告,很累。看完电报着实让他吃一惊,******的电邀出人意料,为了摸清蒋的真实意图,******随即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情报专家李克农。李克农很快把注意力锁定在国民党军令部派驻延安的两个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二人身上。他判断,******电邀******赴重庆谈判,定会密令周励武、罗伯伦加紧活动,收集延安方面的动向。因此李克农果断命令:严密监视周、罗二人,破译其电台的密令。

8月15日晚,电话铃声骤起,受李克农指挥的情报系统从重庆反侦察获悉,重庆各大报已被告知,明天一早要全文公布******致******的“寒电”。李克农立即将情况向******作了汇报,******高兴地说:“******观我不语,便展开和平攻势,占我上风。我起草电文回复******。”

接着,******针尖对麦芒,发出“铣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未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

******的电文很短,诡谲地回避了他是否要去重庆参加谈判。

电文发出以后,******作诸葛状,一方面在枣园接见了国民党军令部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一方面举行记者招待会,当面回答记者自己对******“寒电”的看法。告诉记者先不准备去重庆,等蒋委员长复电后再作考虑。得到这些情报后,周励武急匆匆地向重庆******汇报了自己会见******的经过,千真万确:******绝不会去重庆!

******得到这一确切情报后,马上复电嘉奖周励武,命令他们随时注意******的动向。同时又胸有成竹说道:“果不出吾料,******绝不敢来重庆。”

由此国共两党间的智囊团,围绕着******来不来重庆展开了一场斗勇斗智的较量。

李克农坐镇枣园社会部,调集精兵强将,指挥若定,严密监视******和国民党的动向。当对方将延安所谓“情报”发给重庆,送到主子******手中时,照例也会有同样一份“情报”放在******的办公桌上。

8月20日,******口授“文胆”陈布雷,再次邀请******赴渝谈判。这就是著名的“哿电”:

延安

******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此电很长,口气虽强硬又委婉,颇有文理。李克农在拿到“哿电”后,断定******是假戏真唱获得舆论上的优势,******不去,他则可以把拒和平搞内战的责任全推在共产党的头上。李克农把自己的判断向******汇报后,******决定再给******吃一颗“定心丸”,增加他对自己的误判。

8月22日,******给******回应了第二封电报,这就是著名的“养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未养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依照李克农的意见,******再次接见国民党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一见面,******就“开诚布公”地对周、罗说:“蒋委员长‘哿电’已收到,本日已复蒋委员长,因自己工作繁忙,无法脱身,为团结大计,先派周副主席前去重庆会晤蒋,待恰当时机再相机赴渝。请将我的话转告蒋。”

再说******收到******的“养电”,心中窃喜:黔驴技穷,******被逼无奈表态了,派******到重庆“晋谒”,与我周旋,自己仍然躲在延安不敢露面。不到一刻钟,情报系统又送来了周励武、罗伯伦见到了******断定其不会来重庆的电文。

8月23日,******再次给******发去了第三封电报,邀请******赴重庆谈判:

延安

******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收到电报,躺在沙发上大笑不止:“******要把假戏唱到底喽!果真以为我不敢去重庆了!”这时,国际舆论也站在了蒋的一边而嘲笑毛胆小,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担保******的人身安全。斯大林和苏联居然也站在所谓“中立”立场上,劝告******为民族利益、为维护团结一定要赴重庆与******谈判。

“我去了!”******忽然当机立断,登机重庆,******上了圈套。******特给******的第三封复电:

特急,重庆

******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敬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不过,这封电报发出的时间,并不是真正的二十四日,而是******登机前一个小时发出的。

8月26日,******在****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上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毅然决定率******、王若飞等人赴重庆,与******谈判,并迅速调派干部赶赴前线,先蒋抢占有利地形,在军事上立足行动。

******决定亲自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对于李克农来说,立时感到了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主要依据十多天来他提供的情报和分析,稍有偏差,可能会威胁到******的安全。为此,他又反复核对了收集到的情报并再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现在这场情报战是该收网的时候了。于是李克农下令封锁消息,保守党的机密,不得走漏关于******是否去重庆的消息。

一切如常,******亲赴重庆谈判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绝对保密下进行着,而国民党派驻延安的特务周励武、罗伯伦却懵然不知,还在那里打牌呢,而远在重庆的主子******更是得意洋洋。8月26日,******在得到周励武密电,再次报告******不会来重庆的情报后,得意地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给对手出出险露露脸,于是煞有介事地派一大员乘飞机去延安接******,同时再次当面邀请******来渝,并同意美国大使赫尔利和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同去相邀,可见蒋公和平之意之诚之真,令世人可敬可叹。

同时蒋又密令在延安的周励武、罗伯伦提出要会见******的要求。毛的身边人笑着婉言回绝:******正与赫尔利大使、张治中部长谈话,******下午将乘飞机与赫尔利、张治中去重庆。得此“情报”的周励武、罗伯伦,又一次向重庆发出密电,至今称******无意去重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封电报送到******手中时,******已在******、王若飞的陪同下登上了赴重庆的飞机。

应当说,当******与赫尔利等同机来到重庆机场时,******如同雷击似地惊呆了,半晌才恍然醒悟上了共党的圈套!同时这一爆炸新闻,也惊骇了世人。

飞机落地后,******在机场向新闻界发表了简短的书面谈话,指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以期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亲自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尽管******突到重庆出乎蒋的意料,但******还是作出了以礼相待的姿态。由于国民政府本来没有和谈的诚意,事先没做谈判的任何准备,谈判的程序、议案均由共产党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

在重庆期间,******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进行多次握手商谈。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放在****代表******、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9月3日深夜,****代表经研究提出关于两党商谈的主要问题共计11项,提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拥护******的领导地位。

9月4日开始,国共两党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谈判桌前,几经周折,充满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和认真。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解放区问题,关键时刻互不相让。而看破红尘的人,认为双方不过都是在演戏,认真也是逼真。

比如在军队问题上,******恨不能一口吃掉共产党的军队而后快,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深认识到,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但为了争取和平建国,******在谈判中作了灵活性的让步,提出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表示****领导的军队可以大量削减。当时人民军队人数已超过100万,共产党方面提出改编为48个师,而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可保留为263个师。但******断然否定****的提议,苛刻地要求“****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甚至要求共产党“交出军队”。其后******又进一步作出让步,同意国民党263个师,共产党43个师,比例1/7。******提出军队将编至140个师,******提出共产党军队可相应改编为20个师,双方军队比例仍为1/7。经过******多次让步与力争,******才表示“可以考虑”。

再如关于解放区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解放区民主政府的存在是革命发展的结果,它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谈判一开始,共产党方面就提出“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的民选政府”,但国民党方面则表示“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将解放区斥之为“封建割据”。争论最激烈的军队和解放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时间到了9月8日,国民党政府代表根据4日******亲拟的《对****谈判要点》,对****的11项提要提出书面答复。

******对这次谈判的方针是,在政治上可以作出一些关于开放民主自由的许诺,但一定要在“政令军令统一”的名义下取消****领导的解放区和军队,这是底线不可突破。因此,蒋在表面上承认中囯共产党的地位,承认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并允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对于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地位,却坚决不予承认。至9月21日,谈判一度陷于停顿,一星期后才恢复谈判。为使谈判获得进展,****方面先后作过多次让步。

10月上旬,谈判获得进展,******表示国共双方在一起商量团结合作、和平建国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强调“和为贵”,一定要用和平的方针来解决两党的争端。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和******、王若飞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国民党方面接受了****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诺要坚决避免内战。

10月11日,******在张治中的陪同下飞回延安。******、王若飞仍留重庆与国民党继续商谈尚未取得协定的问题。

应当说,这次握手谈判是一场事先没有诚意的设局,不会有什么好果子的。事实上,当谈判还在进行的时候,蒋的部队已经集结了,炮口直指****的部队,而也开始了排兵布阵。于是另一场设局游戏已由谈判桌前转移到真枪真弹的战场上了。这是真正和**********,亦是败者为贼、胜者为王的大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