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治术
23758600000016

第16章 利用(5)

周岌举行夜宴,急召监军杨复光赴宴,部属劝杨复光别去,说恐怕是鸿门宴。杨复光决定去,说:“事情已经到了这般境地,为了道义就不能顾及身家性命。”

喝到兴头上,周岌谈到大唐王朝,杨复光一边听一边流泪,找个话茬接过说:“大丈夫最重要的是恪守恩义!你从一介匹夫而位晋公侯,为什么要舍弃立国18世的大唐,而向黄巢贼子称臣呢?”周岌听后泪流满面,说:“我一支孤军,无力抗贼,不得不表面称臣,今天叫你来,就是拿个主意。”两人洒酒起誓。当天晚上,杨复光派人杀掉了黄巢使者。(《资治通鉴》卷254)

君德臣节

五代时,闽国君主王昶无道,激起兵变,闽主出逃。汀州刺史王继业带兵追赶,王昶自知不能逃脱,回头对王继业叫道:“你的臣节哪里去了!”王继业答道:“君主没有君德,臣子还有什么臣节!”(君无君德,臣安有臣节!)(《资治通鉴》卷282)

小结

道义是天理,人人都遵循,一旦使用出来,对方必须接招,这就是为什么故事中的齐国受到二次打击的原因,明知是赵国的手段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接受摆布。道义是精神,属于软力量,不是物质、权力、地位、利益等硬性的东西所能对付得了的,二者属于不同领域,再雄厚的实力也剿灭不了精神,只能用道义去反击,这就是故事中王继业的回答,你没有君德当然我就不必跟你恪守臣节。

(六)人

要义

人是万物之灵,是世间最宝贵的因素,利用人是最难的,但效果也最大。凡是能够成功利用人的人,都可以说是人上人。

故事

强人

鲁国大贵族季氏有个家臣叫公山弗扰,担任费地(今山东省费县西北)总管,起兵反叛季氏,邀请孔子加盟,孔子准备前往。子路很不高兴,说:再没有落脚的地方,也不能去一个叛臣那里啊。孔子说:“难道我不知道他的底细吗?如果有人要用我,我难道会满足于维持当前这种混乱局面吗?”孔子的意图很清楚,就是利用公山弗扰的力量来铲除大贵族的势力,从而安

定鲁国。(《论语·阳货》)

鲁国执政大夫季康子曾经送给孔子数十万斤小米,孔子说,打这之后与自己交往的人更亲近了。一个叫南宫敬叔的人很有影响,他坐过孔子的车子,孔子说,打这之后自己的主张更容易推行了。于是孔子总结道:“我的那一套东西虽然很好,但必须要等到一定时候才能被看重,必须借助一定势力才能得到实施。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支持,我的主张不会有出头之日。”(《孔子家语·致思》)

部属

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打算征讨胡国,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胡国的国君。

一天,郑武公问群臣:“我准备用兵打仗,你们看可以讨伐哪个国家?”

大夫关其思回答:“可以讨伐胡国。”

郑武公大怒,说:“胡国是我们的兄弟之国,你竟然敢说讨伐它,是何用心!”于是下令砍了他的脑袋。

胡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认为郑国对自己很亲近,便放松了对郑国的警惕,结果被郑军偷袭而灭了国。(《韩非子·说难》)

贤人

卫国君主卫灵公在大冬天命令开凿水池。

大夫宛春劝他停工,说:“天气寒冷,恐怕会伤害百姓。”

卫灵公问:“天气冷吗?”

宛春回答:“冷。国君您身上穿着狐狸皮的衣服,坐在熊皮席垫上,守着屋子里炉火旺盛的暖灶,当然不觉得寒冷。百姓就不同了,他们的衣服破了没有东西补,鞋底露了没有鞋垫,感到非常寒冷。”

卫灵公点头道:“说得好。”便下令停工。

卫灵公身旁的亲信说:“您在大冬天命令开凿水池,而听了宛春的话后又下令停工,这是把恩德归在宛春的头上,而把怨恨揽到自己的身上啊。”

卫灵公说:“不对,宛春原来是鲁国的平民,我提拔他为大夫,然而卫国的百姓却不知道他的贤能。我这样做就是要使百姓了解他。再说了,宛春有仁德,而我有宛春,那么宛春的仁德不就是我的仁德吗?”

通过卫灵公的这一番话,可以说他称得上是懂得做君主的道理了。(《新序·刺奢》)

众人

晋国执政大夫赵简子派家臣成何、涉他前往卫国缔结盟约。晋国是大国,卫国是小国,成何、涉他不可一世。举行结盟仪式时,国君卫灵公刚刚刺破手指,成何、涉他就捉住他的手往盟约上按。

卫灵公气极了,打算反叛赵简子。大夫王孙商建议:“如果国君一定要背叛赵简子,应该首先想办法使卫国的百姓憎恨他们。”

卫灵公问:“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王孙商说:“请您下命令,就说凡是家里有婆婆、媳妇、姐姐、妹妹的人家,每一家出一个女人到赵简子的领地做人质。这样,百姓一定憎恨他们,这时候您就可以背叛赵简子了。”

卫灵公认为这个主意很好,下令用3天的时间向全国传达这个决定,5天完成征召。命令刚一颁布,大街小巷哭声一片。

卫灵公召集大夫们商量,问:“赵简子无道,反叛他可以吗?”“可以。”大夫们异口同声。

于是卫国关闭了面对晋国的东门,只留下西门供人们出入。

消息传到赵简子那里,他抓住了涉他,绑起来砍掉脑袋,向卫国谢罪。成何逃得快,跑到燕国去了。

孔子的学生子贡听说了这件事,评论道:“王孙商真称得上善于使用计谋了!憎恨一个人就能伤害他;发生了祸患就能免除它;想利用民众就能支配他。一举三得,够得上高明了。”(《说苑·权谋》)

自身

吴起来到楚国,被任命为令尹(相),在国君楚悼王的支持下发动并主持变法,废除掉实行了几百年的分封世袭制,强令那些贵族封君交出肥沃的土地,带着他们的家族迁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充实那里的人口。贵族们苦不堪言。楚悼王去世,那些显贵们回到都城。

楚王的尸体停在殿堂上。

贵族们围攻吴起,他们放箭射他。吴起大叫道:“我让你们开开眼,看看我吴起是怎样用兵的!”他跑到殿堂上,把身上中的箭拔下来插进楚悼王的尸身,边插边喊:“群臣射王尸!”

按照楚国的律令,凡是以兵器触碰君王尸体的人,一律处以重罪,并株连三族。吴起死了,这些显贵也遭到了严惩。(《吕氏春秋·贵卒》)

苏秦在燕国的时候,与国君燕易王的母亲私通,他担心事泄被害,提出到齐国去,以便暗中帮助燕国。燕易王同意了。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王任用他为客卿。苏秦的到来,引起了齐国一些大夫的担忧,他们害怕苏秦威胁到自己的权位,想除掉他。他们派人刺杀苏秦,虽然得手,但没能刺死,苏秦身负重伤逃脱了。

齐王下令缉捕刺客,但没有结果。

苏秦临咽气前挣扎着对齐王说:“我死了以后,请在街市上将我五马分尸以示众,罪名是:‘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在齐国阴谋作乱。’刺杀我的凶手自己就会跳出来。”

苏秦死后,齐王遵照苏秦的办法作了安排。凶手果然主动到官府报到,本来以为会得到奖赏,不想被抓起来杀了头。(《史记·苏秦列传》)

邻人

魏国与赵国是邻居。魏国君主魏文侯向赵国提出借道前去攻打中山国。赵国君主赵肃侯打算拒绝他。

大夫赵刻说:“国君您不答应魏文侯是不明智的。如果魏国攻打中山国失败,那么魏国一定在战争中耗损严重,疲惫不堪。魏国实力受损,它的地位就会下降;魏国地位下降,赵国的地位就显得重要了。如果魏国战胜,攻占了中山国,但由于它与中山国中间隔着赵国,也很难直接去进行统治。这样一来,用兵出力的是魏国,得到土地的却是赵国。国君您为什么不答应魏文侯呢?”

“好,我答应他。”赵肃侯说。

“不过,”赵刻说,“您答应的时候,要是很痛快的话,会引起他的怀疑,使他联想到您将从这件事中获得利益,一定会停止行动。您应该表现出不得已的样子,好像是不能不答应似的。”(《韩非子·说林上》)

能人

战国时期,燕国攻占齐国70多座城邑,齐将田单反攻,大败燕军,收复全部失地,迎回国君齐襄王。襄王册封田单为安平君,任命他为国相。

田单路过淄水,遇见一个老人渡河被冻坏了,上岸时已经迈不开腿,田单便脱下自己的皮袍子披在他身上。齐襄王听说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说:“田单施恩于人,是想夺取我的国家啊!我要是不提前采取措施,到时候就完了。”话说出口,心里不踏实,东张西望,发现台阶下有个干活的人,正在穿一串珠子。襄王叫他过来,问:“你听见我方才说的话了吗?”答:“听见了。”襄王问:“你怎么看?”答:“大王可以把这件好事算在自己的账上。您不妨奖励田单的善行,公布颁奖令,说:‘我担忧民众吃不上饭,田单便收养他们,供给饮食;我担忧民众穿不上衣,田单便解下皮袍子给他们披上;我担忧民众劳苦,田单也心生怜悯。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我的心意。’田单做了好事而大王嘉奖他,那么田单所做的就是大王所做的。”襄王说:“好。”便赏赐给田单酒宴。

几天后,穿珠子的人又来见襄王,说:“大王在朝会时应当特别召见田单,在殿堂上向他致敬,好言抚慰。接着告示全国,宣布凡是没饭吃没衣穿的人一律给予收养。”

襄王照着做了。派人到街头巷尾打探,听到大夫们互相说:“田单这样爱护人,哦,原来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啊!”(《资治通鉴》卷4)

多余的人

惠施本来在魏国做国相,张仪设法把他排挤走了。惠施来到楚国,楚王亲自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