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人才
23758800000034

第34章 掌控(2)

庞敬的手段

君主屡屡召见某人,让他长时间站在一边而不说什么,其他人以为君主布置给这个人什么特别任务,心里有鬼的人就会惴惴不安,像受了惊吓的鹿四下逃散一样不敢营私。

庞敬当县令的时候,有一次到市场去巡视。负责市场的官员和管理人一起来见他,告辞时他吩咐管理人先走,而把官员单独留下来。官员站了一些时候,庞敬并没有给他什么指示,就打发他走了。

可管理人却认为县令一定对自己不信任,私下里给官员做了安排,从此不敢再做坏事。(《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拿短

西汉武帝时,朝廷打算再次派杨仆率兵征讨东越国。担心杨仆恃功自傲,不听命令,武帝下诏书责备他,一一列举他以往的罪过。

诏书中说:“你的功劳只不过是先攻破石门罢了,并没有斩将夺旗,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先前攻破番禺城,你捕捉归降的人充作俘虏,把死人挖出来冒充战场上的斩杀,此为罪过一。使赵建德、吕嘉得到东越国的外援,此为罪过二。将士们连年暴露于蛮荒之地,你不念及他们的辛劳,却要求乘坐驿车巡行边塞,乘机回家,怀揣金、银印信,垂下三条绶带,向乡里夸耀,此为罪过三。你眷恋妻妾,耽误返营日期,却以道路不好走作借口,此为罪过四。问你蜀郡的刀价,你假装不知道,以欺诈手段冒犯君主,此为罪过五。你接受诏书却不去兰池宫,隔日也不加以解释。如果你的部下,问他话不回答,命令他不服从,该当何罪?带兵在外而怀有这种心肠,天下还有谁会相信你呢?如今东越军队已经深入我国边境,就看你能不能率部补救你的过失了。”

杨仆见诏,吓坏了,表示愿意拼死效力,以功补过。在武帝的布置下,杨仆率部与其他几路军队合击东越国。(《资治通鉴》卷20)

刘向的担忧

西汉成帝时,外戚大将军王凤权倾一时。光禄大夫刘向忧心忡忡,就此上密奏道:“我听说,君王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定的,然而却常常出现危机;没有不希望国家长存的,然而却不免亡国;这是因为失去了驾驭臣子的手段。(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术也。)大臣掌握权柄,执掌国政,没有不危害君王的。故而《书经》说:‘臣子作威作福,就会给家族造成危害,给国家带来凶险。’孔子说:‘俸禄不由皇室发放,政权落入大夫手中,’乃是危亡的征兆!”刘向建议,起用皇室刘氏成员,罢黜外戚王氏官员。成帝召见了刘向,答应考虑,但最终没能实行。(《资治通鉴》卷30)

冯异的恐惧

东汉初年,冯异治理关中地区,历经三年,上林这个地方俨然都市一般。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望和权力过重,民心归附,号称咸阳王。”刘秀把奏章送给冯异看。冯异惶恐畏惧,上书谢罪。刘秀下诏书说:“将军对于我,在礼义上是君与臣,在情义

上如同父与子,又有什么嫌什么疑,有什么好害怕的!”(《资治通鉴》

考课法

三国时,魏国君主魏明帝忌恨华而不实的人,下诏给吏部尚书卢毓说:“选拔举荐人才,不要只看名气,名气就是地上画的饼,中看不中吃。”

卢毓说:“靠名气不足以取得奇异人才,但可以获得寻常人才;寻常人才敬畏教化仰慕善行,正因为这样才出了名,所以不应当忌恨名气。我既然没有识别奇异人才的能力,而负责选拔举荐人才的官员又循规蹈矩地办事,那么就只有在任用人才以后进行检验了。古时候以奏书考察言谈,以表现考察劳绩。如今考察实绩的办法已经废弛,只是根据赞誉或毁谤的舆论来决定升迁和罢贬,故而真假混杂,虚实难辨。(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

明帝接受了他的建议,颁布诏书命令散骑常侍刘卲制定考课法。刘卲起草《都官考课法》72条,又作《说略》一篇。明帝下诏命百官讨论。

群臣争论激烈。右仆射卫臻曾经负责过推举选拔人才的事务,中护军蒋济在给他的信中说:“汉高帝遇见逃犯,命其为上将;周武王结识渔夫,提拔为太师。平头百姓乃至奴仆,都可以登上王公的高位,何必遵守考课法的条例,一定要考核后方可任用!”卫臻回信说:“不然。你把牧野之战时的乱局混同于周成王、周康王时的太平之世,把汉高帝(刘邦)斩蛇起义时的天下大乱混同于汉朝的文、景之治,要知道混乱时代与太平时代的要求是不

一样的。正是你这种对非常规的喜好,对新奇的倾心,将会导致天下进入混乱状态。(好不经之举,开拔奇之津,将使天下驰骋

而起矣!)”(《资治通鉴》卷73)

钟会悲剧的一个原因

三国时,魏国的钟会因为才能出众受到执掌朝政的晋公司马昭的器重。司马昭夫人王氏认为钟会见利忘义,告诫丈夫警惕他。

西曹属邵悌也认为钟会不可靠,司马昭回答说自己知道,现在不过是利用他罢了。后来钟会作乱被杀。

晋朝建立后,钟会的事情被再度提起。侍中冯 对晋武帝司马炎说:“如果当初太祖(指司马昭)运用钟会的小才能,节制以大礼法,约束以权威,局限以规矩,那么钟会的谋逆之心便无从生起。(录其小能,节以大礼,抑之以威权,纳之以轨则,则乱心无由生矣。)”武帝说:“对。” (《资治通鉴》卷81)

养鹰

东晋孝武帝时,前秦君主苻坚统帅由北方各个族群组成的大军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仓皇逃回长安。尚书左仆射权翼劝道:“国家军队新近失败,四方部族都有离心倾向,应当召集各部主要将领,安置到京城,以稳固国家这个根本,安定四方部族这些枝叶。冠军将军慕容垂勇武谋略过人,家族世代都是中原东部的豪杰,不久前因为躲避灾祸前来依附,他心中哪里仅仅只是想做一个冠军将军而已!譬如养鹰,鹰饥饿时依附于人,然而每当听到狂风呼啸,便激发起直冲霄汉的志向。(譬如养鹰,饥则附人,每闻风飙之起,常有陵霄之志。)此刻正应该关紧鹰笼,

怎么能够解开绳索放它飞翔,听任它实现自己的

愿望呢!”(《资治通鉴》卷105)

唐昭宗时,李克用的部将李罕之谋求节度使官职,李克用没有答应。每当出现藩镇节度使空缺,商议人选时总是不考虑李罕之,李罕之很是郁闷。有人担心李罕之会产生异心,一再为他说话。李克用说:“我对于罕之怎么会舍不得一个镇,只是罕之这个人,是一只苍鹰,饥饿的时候为你所用,一旦吃饱了就会离弃你飞走!(饥则

为用,饱则背飞!)”(《资治通鉴》卷261)

治吏

东晋孝武帝时,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情势越来越糟。

南北朝学者裴子野评论道:“治理官吏的难度,先前的君王已经说过很久了。(官人之难,先王言之,尚矣。)按照周礼记载,周朝人才的培养从学校开始,家乡作出评论,评语上报州郡的六官,六官将情况呈报朝廷。到了汉朝,州郡搜集人才的功绩和能力情况,由朝廷五府安排他们为属员,三公考察他们办事的得失,尚书把结果奏报皇帝。一个人,经过了这么多部门的审查,故而官职能够得到所要求的人才,很少出现用人失败的事情。魏、晋两朝改变了这套程序,造成的失误极多。有些人貌似忠厚,内心却险如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