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23764300000067

第67章 梁木森 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

梁木森(1948.9—),江西南昌人,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洪都)钣金工。1967年8月分配至国营洪都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洪都)钣金加工厂工作。在生产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积极努力,以主人翁的精神奋勇拼搏,勇挑重担,努力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生产、科研任务,每年都超额几倍完成生产任务。工作中还经常动脑筋、想办法,实现上百条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不断改进操作方法,自制各种土模具、夹具,自制毛料样板,节约大量原材料,提高工作效率2~10倍,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创价值近10万元。在生产中特别重视产品质量,做到优质高产。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获得20多次厂先进工作者、10次劳模和多次工厂与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市劳模、江西省劳模称号。199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获航空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标兵奖状。2008年10月退休。

1967年,梁木森从半工半读学校毕业分配到国营洪都机械厂,当了一名钣金工人,从此便与榔头、橡皮、剪刀结下不解之缘。梁木森所在的车间二工段,主要生产飞机上的大型框架零件,品种多,批量少,零件外形复杂,技术要求高。由于机械化程度低,许多零件主要还是靠手工成形,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并且随着青年工人的增多,技术力量一时还跟不上。作为一位老师傅,一名工人技师,一个共产党员的梁木森深知自己肩膀上担子的份量,工时紧、技术难度大的关键件、复杂件、特急件,他几乎包了。

有一年,梁木森因公外出不慎脚背扭伤,疼痛难忍,医生诊断为骨折,给他上了夹板,嘱咐休息一个月。当他听说车间里突击强5飞机的不锈钢机尾罩正处在紧张时刻,就再也坐不住了,休息不到10天,便一瘸一拐地赶到车间参加战斗。1990年5月,梁木森因工作长久站立造成静脉曲张,住院开刀,但躺在床上的他总是牵挂着月底还有几项配套零件要完成,居然趁开刀前医生做手术准备的两天时间,溜回车间操起了榔头,直到完成了任务才安心接受手术治疗。

1992年国庆前夕,大家都在忙着打扫卫生,准备过节,突然传来佳木斯的农5飞机告急,机上的鲸鱼形蒙皮急待更换。梁木森二话没说,很快吊来了模胎。一时找不到安放模胎工作凳,为了争取时间,他干脆将模胎放在地上,他一会蹲在地上,一会儿弯着腰一直干到10月3日把急件突击完工。回家正想躺下休息,又接到强5大修机隔板的急件任务,为确保急件按时完成,车间决定还是请他出马。梁木森没有半句怨言,支撑着疲惫的身子赶忙来到初装车间,一干又是五六个小时。

年复一年,梁木森就是这样视完成任务为己任,把辛勤的汗水毫不吝惜地抛洒在自己的岗位上。仅从1992—1995年,梁木森有记录可查的加班就达1100次,平均每4天就有3次加班,完成工时29436小时,相当于11年零8个月的工作量。

“军工产品,质量第一”,在他念书时就如雷贯耳。那一件件、一桩桩因忽视质量而造成事故的教训,更使梁木森刻骨铭心。注重质量的这根弦在梁木森心中从未松过。无论是生产大零件还是小零件,无论加工关键件还是一般零件,梁木森都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对照图样、模具、样板、检查原材料,直到所有的条件都符合工艺指令才开工是他的“法定程序”。

梁木森加工的产品,质量全优不仅仅是因为他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持技术革新,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某型飞机一块腹板,上面有许多弯边孔,按以往的工艺加工方法是先弯边,后爆炸成形,再送去淬火,最后用手工校形,用这种方法零件淬火后变形大,用手工很难校贴模。而且零件表面榔头印迹多,质量和生产进度都要受影响,梁木森接过零件图号时,认真查找其他同志生产该零件质量差的原因,并对操作规程反复进行推敲琢磨,于是大胆地提出了先弯边后淬火再送去爆炸成形,最后用手工校形的加工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提高工效2倍以上。

K8飞机有两项整流罩零件,外形不大,要求拉伸高度却达47毫米,而且转弯半径和上下底口边都很小。用落锤模拉伸,零件便起皱裂纹。为不影响装机,过去只好将裂纹补一下了事,严重影响了零件外观质量。1993年,梁木森接到该整流罩的加工任务后,又开动了脑筋,自制了两套塑料模具,用于零件半径最小的部位加压,然后收缩横向部位,改变了原先在横向部位加压,纵向部位收缩的老办法,解决了零件起皱、破裂这个难题,拉伸高度和表面质量完全符合技术要求,攻克了一项多年未解决的技术难关。

梁木森自参加工作至今,参与生产、试制的航空产品10余种,生产交付的零件10万余件,没有出过一件废品、超差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生产产品质量信得过的人。

梁木森于2008年10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