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23764300000083

第83章 郭维林 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

郭维林(1947.6—),辽宁新民人,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黎明)氩弧焊工、“郭维林班”班长。郭维林1963年入厂,焊接技术高超,是公司获得美国EC公司焊接许可证的第一人。他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航十大新闻人物、中国一航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0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所带领的团队———郭维林班,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和中国一航联合命名为“郭维林班”;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东北振兴金牌班组荣誉称号,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07年7月退休。

郭维林是中航工业黎明钣焊加工厂一名氩弧焊工。1963年,郭维林刚进厂拜师就遇到了当时全厂闻名的“焊接大王”———阎德义,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起点。郭维林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和学习机会,他暗下决心“一定会跟着师傅好好干”。他带着这种朴素的感情拿起了焊枪,跟着师傅学焊接技能,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操作要领都牢牢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他购买了《焊接技术研究》、《焊工理论》、《当代焊接》等书籍,进行刻苦钻研,充实自己的焊接理论知识,同时他也不忘在实践中提高。为了练就高超的技艺,他胳膊上捆着砖头练习端焊枪的平衡点。

郭维林常说:“任务不能在我手里晚点,为工厂我舍得一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焊接车间负担着发动机火焰筒、机匣、外套三大组件焊接的关键任务。郭维林所在的班组,年轻人多,要完成重要零件的焊接任务,困难很大,他一方面精心组织生产,一方面带头苦干。他每天早出晚归,平均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他始终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着班组成员成长。

1998年11月,在一次抢干涡喷7发动机外套的任务中,郭维林感冒发烧,但他连续24小时没有休息,一直奋斗在生产第一线。这批急件本应干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但是在郭维林的感召和带领下,仅用3天就完成了,X光检验100%合格,为下道工序抢回了宝贵的时间。

2002年12月26日,黎明公司总经理签发了“郭维林班”命名的指令,随后公司党委做出了向“郭维林班”学习的决定。以劳动模范命名班组,这是黎明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正是这一举措,把郭维林和他所在的班组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自班组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各种荣誉210多项。2005年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和中国一航联合命名为“郭维林班”;2006年被全总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东北振兴金牌班组”荣誉称号;2008年被全总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郭维林班”成立以来,涌现出了2个全国劳模,5人获得公司级以上劳模。现有班组成员23人,平均年龄28岁。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7人,首席技能专家1人,二级技能专家7人。这个全国的金牌班组已经成为钣焊厂班组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带动着公司的其他班组共同进步。

2003年以来,郭维林和他的伙伴们成功研制了具有提高焊接质量、增加焊接保护效果的通气卡具12套,为工厂节约成本200多万元。他们焊接的某重点型号扩散器合格率由60%、85%,提高到100%;某重点型号点火器合格率由20%、50%,提高到80%;某重点型号火焰筒焊接部件从全部外购转变到80%以上实现国产化。

某重点型号发动机机匣,由于材料特殊,是钛合金,按要求必须在真空舱内焊接,如果从国外引进真空舱需要120万美元,况且时间也不允许。该零件造价60多万元,要达到焊接标准,十分困难。“郭维林班”在郭维林的带领下成立了攻关组,翻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大胆采用了进气保护方法焊接。经过X光检验和相关检测的数据结论表明,焊接质量完全达到了国际质量标准,打破了钛合金在大气中无法焊接的禁区。

针对“太行”机扩散器外壁在焊接中出现焊接气孔的难点,郭维林带领徒弟们积极攻关,成立了“三结合”攻关小组,并确定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案。现在,零件均一次性通过焊后X光检查,且无须补焊,有效地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缩短加工周期3天。

郭维林经常参加对外技术协作,这位“焊接大王”被许多企业青睐。他有求必应,先后为兄弟单位解决过重大技术关键问题20多个,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一些私营企业、合资企业以及远在深圳的企业都曾派人来对郭维林下高薪聘书,但却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他说:“黎明给予我的太多了,我舍不得黎明”。

郭维林把对航空事业的爱倾注在一把焊枪上,这把焊枪已跟随他40多年。2007年7月郭维林正式退休,但他却退而不休,遇到攻关任务,他总是和徒弟们一起冲锋在前。因为他离不开这把焊枪,更离不开他的报国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