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23764900000022

第22章 科技创新(8)

目前,哈飞公司具备了独立开发设计通用飞机和独立完成轻型、中型直升机改进改型的能力,具有依靠国际合作进行支线飞机改进改型的能力,能根据总体要求,独立完成各类飞行器的结构、系统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适航技术和可靠性工程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科技人员对飞行器应具有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适航性等有了新的认识,并行工程、成本工程、精益开发理念已逐步融入到设计活动中。在技术管理上,哈飞公司全面实施数字化技术状态管理;有效控制研制开发全过程,全面提升设计质量;加强产品数据管理;通过实施知识工程项目,夯实了技术基础。

哈飞公司具备了制造大尺寸复合材料部件和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件能力,按世界先进飞机制造商要求制造相关零部件,具备了制造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所用复合材料零部件的能力。表面处理工艺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欧洲直升机标准要求。精益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方案制定、工装设计和制造各个环节,发挥了工艺设计的最大潜力,有效控制制造成本。

哈飞公司对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软件和硬件有较大的投入,形成了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所有型号研制与改型工作全部采用CAD技术,而且应用各种专业模块,应用水平已由实体制造、三维设计提升到虚拟装配,应用运动模拟以及数字样机技术。在国际合作项目型号研制中,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并行。实现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全部环境开发及建立工作。自行开发软件,实现了直升机产品设计数据向工艺、制造部门传递。哈飞公司在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哈飞公司以提高航空武器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重点,完成了重新编制质量体系文件、重新设计改进质量文件体系工作;采取专业化调整、更新机制、开发管理软件等措施,使飞机销售和售后支援能力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哈飞公司重点围绕“高新工程”和专项计划建设项目,突出复合材料等优势专业,以提高科研生产能力和制造水平为目标,加快了技术基础和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

按照现代化航空企业的模式,哈飞公司初步完成了流程再造和工艺布局调整和优化,分别从国外引进了钣金、数控加工、无损检测、复合材料等专用设备,实现了专业设备自动化和数字化。

以型号标准化工作为重点,哈飞公司全面开展技术基础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主持、参加制定的航空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近50项,编制各种规范近千项,为型号研制、改进改型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哈飞公司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取得重大突破,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飞机设计实验室成为黑龙江省重点复合材料实验室。首次承担了国家发改委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综合航电仿真能力建设”,与空客合资筹建复合材料制造中心。哈飞公司成为国防科技工业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国家发改委还把哈飞公司纳入哈尔滨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

与世界知名航空制造商开展转包生产。目前哈飞公司正在转包生产波音787“梦幻”飞机翼身整流罩、空客公司A320飞机水平尾翼前缘和A330垂直尾翼部件、加拿大贝尔公司M430直升机机体装配、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RJ145飞机机身段铆接等项目。在天津组建的总装A320客机合资公司中哈飞公司占有15%股份。通过开展转包生产,哈飞公司跻身于全球航空制造商行列,向世界展示了哈飞公司在工艺水平、生产质量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已经达到成熟供应商的实力。

开展国际合作研制项目。除转包生产外,哈飞公司还与国外知名航空企业开展联合设计研发新机。与法国欧直公司合作研制EC120**********,现已生产销售500余架。在合作生产EC120机体基础上,在哈飞公司又组建了EC120的总装生产线,生产中国制造的HC120直升机。目前哈飞公司正在与欧直公司合作研制6吨级的直15直升机,还参与了在北京设立的空中客车公司(北京)工程技术中心A350新型客机设计工作。哈飞公司从全球航空制造商的转包生产供应商角色提升到合作伙伴的地位。

在国内最先开展适航管理。哈飞公司最先在国内开展适航管理。运12飞机是国内第一个取得中国CAAC型号合格证的飞机,也是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取得美国FAA和英国CAA型号合格证的飞机。除运12系列飞机外,哈飞公司研制的直9A、H410、H425、HC120等直升机、FY450和FY550动力******超轻型飞行器都取得了型号合格证。哈飞公司一直与美国FAA保持密切联系,FAA已接受新研的运12F型飞机型号合格证申请。

二、飞机传动系统之王———东安公司

东安公司始建于1948年,当年只是一个小型飞机修理厂。60年过去了,现在东安公司主要产品是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飞机和发动机附件传动部件、工业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这些产品都是我国航空产品的核心。

东安公司现在的产品都是从航空发动机衍生发展而来的。从20世纪50年代初转为航空发动机企业,东安公司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经过了修理、引进生产、仿制到自主研制。东安公司制造飞机传动产品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引进生产直5传动系统。在改革开放后,80年代初通过引进生产专利、吸收消化到自主技术创新,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东安公司按照市场经济方式运作,由于航空传动产品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所以发展较快,现在已经是国内唯一的航空传动产品专业化生产厂家。

改革开放前,东安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安装在运7支线客机上的涡桨5甲1发动机。当时运7机群还比较大,有500架左右运7飞机在役,那时最多有1500多台发动机在飞。20世纪80年代初,东安公司身陷困境,迫不得已面向市场抓产品。经过比较,选择了当时尚属国内空白的微型汽车发动机项目。1985年形成了年产2万台的生产能力;1988年形成年产5万台生产能力;1995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万台;1998年突破15万台;2000年突破20万台,累计生产超过100万台;2002年产量突破30万台。正是这个产品奠定并促进了东安公司的发展。

东安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把涡桨5甲1发动机的技术进步重点放到军用市场。在军用方面,涡桨5甲1发动机主要用在轰炸机训练上。军队训练机特点是飞行次数多,在短时间内需要多次起降,因此对发动机热循环次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涡桨5甲1发动机原来热循环次数是2000次,首翻期是2000小时。为了满足军队对发动机热循环次数更高的需求,东安公司与GE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等进行技术合作,通过技术进步将涡桨5甲1发动机热循环提高到3000次,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也相应提高了,更好地满足了军方要求,拓展了军用市场。2000年以后,涡桨5甲1发动机通过技术改进,在军用市场出现了“第二春”,订货量从90年代末一年几台增加到现在一年30多台。涡桨5甲1发动机重新获得用户认可,获得好评。

20世纪50年代末,东安公司开始引进生产直5传动系统,但技术含量很低,改革开放前已经被淘汰。80年代初,哈飞公司、东安公司等联合引进法国宇航工业公司“海豚”直升机生产专利,东安公司承担直升机传动系统,包括直升机主减速器、尾减速器、主旋翼轴、尾轴和发动机连接轴的制造任务,工程量占整机22%左右。“海豚”直升机是当时欧洲比较先进的直升机,东安公司按照法方提供的工艺图样、工装和规范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改造,按照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生产的原型机达到返销法国的水平。在引进生产同时,东安公司开始进行直9传动系统国产化工作,1992年12月国产化直9传动系统定型。在完成国产化后,东安公司相继研制生产了直9武装型直升机、直9武改型直升机和直9武侦直升机的传动系统。同时,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条件下,东安公司独立改型设计了直9舰载反潜直升机传动系统。1996年为驻港部队装备的12架直9制造了配套的传动系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东安公司直升机传动系统研发制造技术一步跨越40年。凭借研制直9系列直升机系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基础,东安公司相继研制成功了直8和直11传动系统,确立了国内唯一直升机传动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地位。

1996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东安公司和哈飞公司决定联合提高直9直升机的吨位,东安公司把传动系统传递功率从4吨提高到4.25吨。在这次自主的技术创新中,东安公司与高校、院所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直升机传动设计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相关院系为东安公司提供技术后备支持。通过这次自主技术创新,东安公司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东安公司为了做大、做强航空传动产品,1996年开始主动参与新一代战斗机和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研制生产。东安公司主动出击参与竞标,以研制直升机传动系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较低的经费中标,目前已经研制成功投入批生产。通过研制新一代航空附件传动部件积累了技术和经验,与中国最先进主战飞机建立了联系,拓展了航空传动产品的市场,也确立了东安公司飞机发动机附件、传动部件专业化生产厂的地位。目前,东安公司凭借在航空传动产品的技术优势成为中国后续航空传动部件的研制生产定点厂家,同时也成为国家大飞机项目首批签约厂家。

为了满足军品科研需要,东安公司先后投资改造航空产品特别是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生产线,扩大了厂房,购置了数控机床、三坐标测量机等重点设备。此外,投资设计制造了直8主减速器试车台、直11主减速器试车台,填补了国内大功率直升机减速器试车台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特别是“高新工程”项目逐步实施,东安公司航空产品研制生产能力又有了明显提高,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先进的设计制造手段;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应用普及,拥有较为先进的计算处理设备和UG、CATIA等应用软件;无图样化设计逐步实现,极大地加强了设计能力。东安公司具有先进的加工、试验、检测设备;拥有能够进行各种零部件疲劳试验的较为先进的疲劳实验室;自行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发动机及直升机减速传动装置的试车台———涡桨5系列发动机试车台、直8主减速器试车台,直9主减速器、尾减速器试车台,直11主减速器、尾减速器试车台等。

改革开放30年来,东安公司逐步树立了市场意识,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从改进设计到独立设计、自主研发,确立了国内直升机传动系统研制生产基地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国内飞机和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的专业化生产厂家,实现了东安公司航空产品跨越式发展。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沿京城中轴线一直到“鸟巢”的29枚烟火“脚印”和开幕式场地上空漫天的烟火,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些画面正是在哈尔滨生产的直9直升机上航拍的。直9飞行员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直9直升机担任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航拍任务,与飞机本身特有的性能分不开。首先,航拍多采用中小型直升机,而直9直升机属于轻型多用途直升机,4个多小时的较高续航时间为持续完成航拍任务提供了保障。其次,直9直升机机体是大量复合材料,直升机总重较轻,飞行振动较小,噪声也相对较小,在“鸟巢”上空飞行直播不会影响开幕式、闭幕式进行,可以清晰地把声音传输出去。另外,直9座舱空间较大,有利于装备专业拍摄设备。

直9直升机先后装备了驻港部队及武警部队,参加了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及北极和南极科学考察,并销往马里。直9改型研制生产的H410A和H425型直升机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与法国、新加坡联合研制的EC120直升机,取得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型号合格证,现已实现工业化并投入批生产,年产稳定在100架以上。

直9直升机见证了哈飞公司、东安公司的实力,见证了航空工业的复兴,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