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公文拟稿
23765300000024

第24章 拟稿思维方式(5)

领导对事物所持有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直接影响文稿中心思想的形成。所以,拟稿总是要以反映领导意图,以领导对客观事物分析认识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作为演绎的前提,如果前提有误,必然导致拟稿失败。

其次,系统储备领导思想和观点。就是注意积累领导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思想火花,并进行系统思维,加以逻辑整理,以备所用。一个没有思想储备的人是不称职的拟稿人,冥思苦想或“现学现卖”无法拟写出令领导满意的文稿来。

思想和观点储备与拟稿人认识客观事物,运用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在拟稿中,幻想一劳永逸、立竿见影是不可取的。思想和观点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这样拟稿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在拟稿实践中,由于对领导的思想观点储备不足,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抄袭上级公文的困扰,东拼西凑,通篇内容空泛,脱离实际,千辛万苦抄拟出来的文稿,被推倒重来是必然的结果。

储备思想和观点就是储备一个时期领导相对稳定的主张和看法,离开领导的思想和基本观点,再好的文稿也不会被领导者接受。能不能拟写出有价值的文稿,关键在于是否储备了足够量的领导思想和观点。

运用领导的思想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稿就有生命力,即使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因为那只是修改或补充的问题。如果偏离领导的思想和观点,文字拟写得再好,再精雕细刻,也无效。

四、选材思维能力培养

选材思维能力就是围绕主题,对众多的原始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使那些真实而典型的材料成为能够表现或突出主题的材料。

1.围绕主题

主题是拟稿选材的依据和出发点。在拟稿中,材料常常偏离主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思维的主题意识,在选材过程中不能自觉地运用主题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

若缺乏思维主题意识,不仅选材容易偏离主题,而且拟稿文字表达也经常会出现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的情况。

围绕主题选材,就是时刻要想着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提取相关的材料,形成在思维主题严格控制下的思维过程。

围绕主题选材,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要挖掘材料能凸现主题的一面,使其在文稿中发挥主题的作用。例如,拟写《关于对某项工程技术改造投资的请示》时,拟稿人煞费苦心地专拣最落后、最陈旧的设备和设施,作为技改项目投资的依据。上级领导看了请示后,批复说:“这个单位还值得再技改投入吗?”结果该单位失去了一次技改机会。拟稿人本想表现单位多年没有技改设备相当落后的主题,结果使上级领导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教训是深刻的。

这个材料可以根据需要挖掘出更多的主题来,关键在于文稿要表现什么主题。如果用来表现单位“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很感人的,但是,向上级请求技改投入,就需要变换角度,从多年没有技改方面挖掘出“单位仍然坚持经年维护,科研设备具有一定的能力”的主题,投入和产出效益最大,这样自然就能得到上级的批准。

2.去伪存真

公文拟稿依赖于丰富的材料。去伪存真,就是通过对收集到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鉴别哪些材料是真实可靠的,哪些材料是虚假无用的,最后选择真实可靠的作为文稿的材料。

在材料的选用过程中不应改变材料的本身性质,必须保持材料的真实性。材料的时间、地点、数据、事实过程及结果都不能任意改动,否则会使材料本身的价值发生变异,造成歪曲事实和弄虚作假的后果,失去文稿主题应有的价值,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于事无补。

拟稿要求的真实是“绝对的真实”,也就是说所有材料要确凿无误、持之有据。不仅对搜集到的材料要反复核实,在解释材料时,也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

3.去粗取精

就是在材料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和综合使材料达到典型性的要求。

典型性是指那些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支持主题和说明问题的材料。如抗美援朝胜利后,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的事例很多,著名作家魏巍在《再见了,亲人》中,只选了朝鲜大娘为志愿军打糕失去唯一的孙子;朝鲜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小金花为救志愿军失去了母亲三个最有代表性的、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集中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那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典型材料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例,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如《实践航空报国强军的崇高理想》,在介绍“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经验时,采用了这样一则事实材料:“党员奚果芳为了解决某型飞机蜂窝结构减重,她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以致患上了溃疡性胃病。一个月后,蜂窝结构设计成功实现减重23.96公斤,她人却消瘦得只有40 多公斤。”集中反映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中心思想,形象生动。

4.消化吃透

就是对所选择的材料进行深入、具体、仔细、全面地阅读和理解消化,并根据文稿要求对材料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

只有充分地理解消化了材料,才能按照要求去运用材料,利用材料。例如,领导提供的材料是一份上级领导讲话,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起草一份贯彻讲话精神的文稿。拟稿人首先要对领导讲话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弄清讲话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具体要求和精神实质等等,然后再按照要求对讲话材料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和加工。

实践中,拟稿人往往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就是理解材料。一般拿过材料草草过目,不求甚解,在没有对原材料进行科学概括的情况下,匆忙动笔,以致拟写出的文稿与领导意图要求相去甚远,甚至是表面的、片面的、错误的理解了领导的意图,造成拟稿返工。

五、结构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结构思维能力,首先要拓展思路。思路是组织文稿结构,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前提。思路不清,文稿结构必然模糊。

在拟稿时,我们经常会出现无从下笔的困境。主要原因是我们思路闭塞,缺乏必要的思路拓展技巧。

文稿拟写思路主要来源于领导意图,领导要求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要按照领导意图去思考。在认真分析领导意图的基础上,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激活材料引发思路。有了基本的思路,就可以根据思路“找米下锅”,获得与问题相关的材料,思路一旦打开,无从下笔和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拓展思路的主要方法:一是评述命题法。就是对命题进行价值判断,分析其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有何利弊?是否定还是肯定?自己的立场如何?二是演绎提示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提示材料的半命题拟稿和指示性拟稿。在拟稿构思时要充分利用提示材料的内容和领导的指示要点,择其一点进行演绎扩张。三是因果推理法。首先将材料提供的观点作为理论前提,然后以领导意图进行推理,估计会导致什么结果。

其次安排结构。拟稿结构是表达文稿内容的基本框架。安排结构的关键是要突出主题,主题要首尾一贯,从开头,经中间,到结尾,都要体现同一的主题思想。材料的详略,层次的安排,都要服从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应视问题的大小,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得当。

论述问题,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或由叙述转为议论,由议论转为叙述,一般都应有过渡,安排自然,衔接巧妙,以求拟稿脉络畅通,融为一体。

段落要明确,且相对独立、意思完整,不能前后重复,意思矛盾。段落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要根据轻重缓急、大小主次来布局,做到有条不紊、层次清晰地表达每个段落的内容。

谋篇布局要首尾照应、前后呼应,对文稿怎样开头?段落怎样过渡、照应?怎样收尾?全文共要说明几个问题等都应有一个通盘设想,然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进行拟稿。如《职代会工作报告》为三段结构式。报告分为三个部分:总结工作;形势任务;计划措施。如果掌握了这种结构方式,那么拟写工作报告时就会以这种方式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构思出文稿的内容,就会较快地成文。

六、修改思维能力的培养

文稿修改过程,就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的过程。这种分析决不是简单的重新组合,而是在反思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新观念。由此可见,要创新,就必须注重修改思维能力的培养。

1.集思广益

拟稿人不是领导“命题”意图的揣摩者和体现者,而是发现者、感悟者、猜测者和质疑者。从领导命题或半命题或宣贯上级文件精神的文稿看,领导意图的开放性给拟稿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总结“实行民主管理”的先进经验,可以拟写出许多不同主题的经验来,如《实行院务公开制度,促进科研健康发展》、 《正确调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等题目。

拟题和选题的过程,表现出拟稿人对实践材料的取舍和评价倾向。文稿修改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大家互相交流,在共同启动思维的碰撞中,触发对文稿内容、构思、语言、立意等多方面的反思、评价。拟稿人既作为听众又从中受到启发,也作为参与者进行补充、修正。通过集思广益可为文稿修改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撑、实践样式和思维通道。

2.自我疑问

由于拟稿人思想的局限性,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自我疑问的方法对文稿进行修改,不但可以克服草率从事的毛病,而且会重新思考所存在的问题。

拟稿完成后,要敢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敢于向自己提出问题。在怀疑中寻求表达方式,大胆设疑,达到内心争鸣的效果。

自我疑问就是对自己原先的看法和观点提出相反方向的疑问,是文稿修改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自我疑问能打破以往公文拟稿模式的统一套路,激发思维能力。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是在不断自我疑问中完成《秦腔》创作的,他说:“我在写的过程中一直是矛盾、痛苦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是歌颂,还是批判?是光明,还是阴暗?”

自我疑问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弄清对象,拟稿前必须清楚为哪一级拟稿,给谁看,有什么用;二是抓住重点,在会议讨论中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勿繁枝横生耗时低效;三是找准难点,用启发式设置经常会遇到的拟稿困境。

对文稿布局、轻重、繁简、收放都需要认真揣摩,调动素养积累,加以调控。自我疑问的好处在于追求探究精神的张力,唤醒拟稿乐趣,张扬追求探索进取的人文精神。因而,自我疑问对于培养拟稿兴趣、磨练独创的眼光,走向更好的拟稿境界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3.多向思维

拟稿思维活动因为情感、意志、兴趣等因素的介入,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因此,拟稿需要多向思维,引发思路。

首先要顺向思维。对拟稿各个环节,深入探求隐藏在生活深处的本质。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双眼睛,“必须靠 ‘心’ ——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本质。”观察企业变革并从改革中提炼更深层次的体验。

素材积累是拟稿人平日留心的结果,是拟稿人对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现实感兴趣并经过思考的理性材料集合。如拟稿人阅读《托起“飞豹”,为国扬威》先进事迹材料,初读时你会被航空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再读时,你就会发现凌驾在艰苦奋斗精神之上新的内涵,即航空报国的赤子忠诚。拟稿人对素材的认识提升,使拟稿拥有了个人的感受和探究的兴趣,下笔就会如行云流水。

其次要逆向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就是善于朝着人们思维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开辟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以表现自己对已有认识、已有结论的超越。

要善于调动知识储备,灵活转换视角,跳出常规套路,获得新颖构思,求得与众不同的新理念、新认识,形成不同凡响的新观念,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如《企业化并非航空科技体制最佳模式》中,拟稿人在谋篇构思时,运用逆向思维,另辟蹊径,提出了“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科研新体制,很有新意,在拟稿创新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再次要多向发散思维。不拘泥于已形成的认识,对现有的事物,对已成文的文稿,不必限于一方定论,可以召开研讨会进行切磋议论,从更多的视角审视对事物的认识,多侧面、多角度地挖掘出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如《谁持彩练当空舞》先进事迹材料,充分展开了思维触觉,从人物外貌、特征、口头禅、习惯动作等多角度叙述,妙笔生花,出其不意,文稿令人耳目一新。

注释

[1]. 摘自爱德华·德·波诺的《比知识还多——CORT思维技能训练》,企业管理出版社,第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