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人教子的100法则
23765800000035

第35章 注重能力的培养(3)

傅雷的家中常常是高朋满座,朋友们聚在一起谈文学艺术,论人生哲理。开始,傅雷认为傅聪和弟弟傅敏两个孩子年纪小,不懂事,不让他们在场,更不让他们插嘴。而小孩子天性好奇,总想挤在大人中间表现自己。大人越是不让听,小孩就越是想来听。有一次,画家刘海粟到傅家做客,与傅雷在书房内鉴赏藏画,两人之间免不了一番高谈阔论。说话间,傅雷忽然要去外间取东西,打开门竟看见傅聪带着傅敏正偷听得入神。孩子的好奇心让傅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意识到,接纳孩子参与大人谈话,有弊但更有利,让小孩听大人论事,可以让孩子早涉足人生,促使孩子早慧。于是,等孩子们稍稍长大一些,傅雷就允许傅聪和傅敏旁听大人的谈话了。

傅雷的朋友大都是社会名流贤达,有高尚的人品和素养,所以傅聪从其孩提时代的“旁听”中,学到了许许多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傅雷对教育子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在孩提时期,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并进行正确引导,如果逆天赋而行,那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傅雷在给周宗荷的信中写道:“天生吾人,才之大小不一,方向各殊;长于理工者未必长于文史,反之亦然;选择不当,遗憾一生。爱好文艺者未必真有文艺之能力,从事文艺者又未必真有对文艺之热爱;故真正成功之艺术家,往往较他种学者为尤少。凡此种种,皆宜平心静气,长期反省,终期用吾所长,舍吾所短。若蔽于热情,以为既然热爱,必然成功,即难免误入歧途。”基于这样的想法,当傅聪还在三四岁时,傅雷就在他稚嫩的心灵活动中寻找他天赋的闪光点,开始为傅聪铺筑人生之路了。

起先,傅雷曾让傅聪学习美术,因为傅雷觉得自己精通美术理论,又有许多朋友是中国画坛巨匠,如果傅聪能拜他们为师,博采百家之长,定会在绘画上大有作为。

谁知傅聪不是绘画的料,他在学画时心不在焉,那些习作几乎都是鬼画桃符,乱笔涂鸦,丝毫没有显露出预期的那种美术天赋。而与此同时,傅聪的一些细微爱好则引起了傅雷的注意。他发现儿子钟情于家里的那架手摇(发条动力)留声机,每当留声机在放音乐唱片时,儿子总是一动不动地依靠在它旁边静静地听,而每当此时小男孩那固有的调皮好动的天性即一扫而光。于是傅雷果断地让傅聪放弃学画而改学钢琴,此时傅聪已7岁半了。但傅聪的每一个细胞好像都是为音乐而存在的,他学琴仅几个月,就能背对钢琴听出每个琴键的绝对音高。启蒙老师雷垣教授肯定傅聪“有一对音乐的耳朵”,之后,傅雷最终认定,自己确实发现了傅聪的音乐天赋。

傅雷为傅聪买回一架钢琴,傅聪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就全身心地扑在钢琴上。在规定的弹琴时间里,傅聪没有活动自由,傅雷在楼上工作,傅聪在楼下弹琴,一听楼下琴声停止了,傅雷就用准备好的木棍敲击地板,有时还免不了痛打傅聪一顿。傅聪学琴也十分刻苦,就是酷暑天气,衣裤湿透,也不休息;而他对音乐的理解也有独到之处。

傅雷立身处世的原则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他也用这一原则教育儿子。他时时嘱告儿子,你要永远记住这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在父亲的教育下,傅聪脱颖而出。1953年夏天,经过选拔,傅聪前往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国际青年学生和平友好联欢节国际艺术比赛。在联欢节上,傅聪演奏了斯克里亚宾的作品,效果极佳。联欢会后,国家又派遣傅聪到波兰学习钢琴,导师是有“肖邦权威”之称的杰维茨基教授。半年后,傅聪经过1个月的紧张角逐,摘取了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玛祖卡”奖,震惊了中外乐坛。

教子感悟:

每一个孩子都与生俱来拥有一个神秘的宝藏,这就是他们的天赋才能。即使医学上认为弱智的儿童也不例外。

如果这个宝藏从未被开采,一直处于休眠状态,那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人类关系学家罗赞以·加尔维茨认为,如果6岁以前,孩子的潜能被发现并得到培养,那么,他的未来更容易突破平庸,也能产生更多的自我满足感。

发现孩子的潜能,就像为他打开一扇窗,他未来的世界会因此更明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花巨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带孩子奔走于各种各样的比赛,收获奖杯和奖章。最重要的是,你和孩子一定要知道他擅长的是什么,以及他尽自己最大努力的价值。如果孩子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意识到自己的能力,那么,未来他追求理想和抱负时,即使遇到困难和挑战,也会保持强烈的自信和进取心。

的快乐。他伸出双手在琴键上随意按了起父亲阻止了小贝多芬,他握着小贝多芬的然后对他说:“来试试,看看你能摸到多少只。”小贝多芬一边数一边高兴地尖叫着

居里夫人一生致力于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孩子发展的年龄优势。居里夫人在女儿不足1岁时,就让她们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们广泛接触人生,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们与猫玩;让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到水中拍水,使她们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院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为了发掘女儿的天赋,居里夫人早在伊蕾娜、艾芙咿呀学语时,就开始细细地尝试、观察、比较,她在笔记本上写着“伊蕾娜在数学上聪颖,艾芙在音乐上早熟”。当女儿刚上小学时,居里夫人让她们每天进行1小时的智力工作;当伊蕾娜、艾芙已经入中学,她就对女儿在每天放学后再上一节“特殊教育课”。

在索文本的实验室里,由让·佩韩教她们化学,保罗·朗芝可教数学,由沙瓦纳夫人教文学历史,雕刻家马格鲁教雕刻绘画,穆勒教授教她们各种评议和自然科学,而每个星期四下午,在巴黎市理化学校里,由居里夫人教女儿们物理。经过2年的特殊教育课对她们的尝试、观察和比较后,居里夫人发现大女儿伊蕾娜具备科学家的素质,小女儿艾芙的天赋领域是文艺。

在世界名人对其子女进行的家教中,居里夫人的“盼女成凤”是成功的,因为她发掘了两个女儿的天赋领域:大女儿伊蕾娜·居里的天赋领域是科学,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奖;小女儿艾芙·居里的天赋领域是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正是这种发掘女儿天赋领域的特殊教育,才使伊蕾娜·居里和艾芙·居里双双成凤。

教子感悟:

天赋是人的一种生来具有的、无师自通的天生素质;但人的天赋不能培养、不可造就,却可发掘。天赋是孕育天才的基因,没有天赋的天才是不存在的。

如果我们向100名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发放调查表,问及“关于成功,最重要的‘催化剂’和‘推动剂’是什么?”十有八九,回答集中在如下几条:

“很小的时候,我就显示出这方面的特殊天赋,受到全家人的赞许和鼓励,父母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培育我。”

“我只擅长做这件事,又正好干了这件事。这份工作流畅地运用了我的天赋,使我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从不自卑,无需经受其他方面‘低能’的打击。天赋使我有了立身之本。”

“在发展我的爱好的过程中,我父母强调的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持之以恒。比如,他们不急于让我经受考级的压力和打击;在授课老师怀疑我的能力的时候,他们会帮我另择名师。我父母认为兴趣是最珍贵的芽苗,保护它,就是替孩子找一条最顺畅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