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大鹏同风起
23766100000001

第1章 前 言

在现代社会里,航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名人与航空的关系更是密切,乘飞机出行已是极为寻常的事情。然而,世界上能够亲手驾机升空飞行的人并不多,能够驾机飞行的名人更是凤毛麟角。

一个时期以来,凭着职业的敏感与兴趣,我们收集了一些国际名人驾机飞行的素材,并将部分编写成篇登在某些杂志上。尽管这些故事发生在100多年间的不同时期,背景与情节也各不相同,然而,当把它们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发现这些名人驾机飞行的传奇背后有很多相通的东西。

当热血男儿将驾机飞行、升空作战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与生俱来的怯懦则退避一旁;一次次勇敢地驾机飞上蓝天,意志经过磨砺变得更加坚强;拥有了这份坚强意志,敢藐视人世间一切困难险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军肆虐欧洲大陆并大举进攻英国,悲观情绪弥漫在英伦上空的危急关头,丘吉尔大声疾呼:“让我们投身于国家吧,我们要参加战斗,参加工作,每个人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叙利亚人哈菲兹·阿萨德、以色列人埃泽尔·魏茨曼、美国人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埃及人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历经千难万险,甚至死里逃生,最后,脱颖而出,由一名普通飞行员一步步成长为国家元首。他们的那份超人的毅力从哪里而来?答案非常清楚,来自于长期驾机飞行的历练。

驾驶飞机在空中自由翱翔,不仅令普通人心驰神往,政要、名流也不例外。约旦前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作为一国之君,既无须以驾机飞行为业,也无须通过它证明什么。然而,他却一辈子酷爱驾机飞行,几次还险些为此丧命。当他身患绝症,平生最后一次驾机飞回祖国走下舷梯,眼含热泪深情地回望所深爱的飞机并缓缓挥手与之告别之时,在场的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动容;全世界的人通过媒体看到这一幕,对他那“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超凡执著也无不为之动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航空活动逐渐普及,驾机飞行的价值也趋向多元。有些时候,它也成为了达成某种不可言传的目的和手段。例如,当时已经是俄罗斯国家领导人的****,第一次驾机飞行也许是不经意而为之。然而,它却客观上宣扬甚至炫耀了自己,并给他的从政以有力的帮助。随后,世界上就有人纷纷效仿。与****同时期的泰国总理他信、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统卡拉姆和帕蒂尔、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等,争先恐后地上演了一幕幕“驾机飞行秀”。

更有甚者,职业飞行员出身的立陶宛人罗兰达斯·帕克萨斯,在参加总统竞选第一轮处于明显劣势之际,决定举行个人专场特技飞行表演拉选票。最后,他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艺,在那个崇尚飞行的国度赢得了国民的高度信任,第二轮竞选中反败为胜,成功当选。

站在不同的平台上观看飞行,视角不同,能看到不同的精彩;从不同的层次上感受飞行,高度不同,能受到不同的启迪。驾机在蓝天上飞翔,上下左右翻飞腾跃,那份酣畅淋漓的惬意,不身临其境是无从领略的。同样,驾机飞行所承受的那份风险及其给人的启示,不身临其境也是无从经历与感受的。

人类在成功发明飞机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与之俱来的空难。在世界航空史上,早期能够数得上的飞行大家和驾机飞行的名人,几乎都有发生飞行事故的记录。有的很幸运,与死神擦肩而过,从残骸堆里爬出来,生动地向后人讲述当年的惊险与奇迹;有的则很不幸,鲜活旺盛的生命在瞬间戛然而止,定格成血淋淋的记忆与沉重的叹息。也许正是因为驾机飞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当,所以,一代又一代人在牺牲中不懈探索化解风险之道。今天,大量事实和数据已经让人们充分相信:飞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100多年间,驾机飞行由风险最大演变成风险最小,个中辛酸苦辣且不说,由此形成的一整套风险管控策略却是真真切切、行之有效的。如果将其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并推而广之,也能对其他的风险管理普遍产生积极作用。

这些,也是那些名人酷爱并感激驾机飞行的一个重要理由。英国人埃德加·弗兰克·科德,完成从皇家空军飞行员、空战英雄到“关系数据库之父”的华丽转身,站在国际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图灵奖的领奖台上的时候,不由地感慨:“驾机飞行培养了我很多能力,例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原理看待事物,或者用本能来判断问题。”“迪拜奇迹”的总导演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卢·马克图姆,成功挽救国家经济大厦于将倾,之后,不无感慨地把一切与自己驾机飞行的经历联系起来:“我在飞行生涯中,学会了在混沌的状态下控制风险,以及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并实现目标的本领。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我一直沿用从飞行中学到的这套本领,屡用屡胜,受益终身。”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这个世界上,有些普通人出于责任驾机升空,一飞不可收而成为名人;有些名人因为兴趣驾机飞行,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进而又提高了知名度。然而,不论什么缘由,每位国际名人驾机飞行的传奇经历都颇耐人寻味。

作 者

201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