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庞大分支。2011年,仅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节就有几十个,充分显示了旅游业对于挖掘景点文化内涵的重视和实践。随着文化企业规模增长,科技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演出院线管理、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已经成为推动各自所在的文化产业门类发展的重要手段。此外,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文化产业对制造业的提升和拉动在2011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2011年11月举行的北京文博会上,大量制造业企业的参会充分显示了文化要素对于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借助其他产业的经验和实力,文化企业也显示出了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的特点。2011年以来,我国又有一批文化企业实现了上市,股市当中的文化传媒股板块已经形成。这些上市文化企业大都来自于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的“边缘”地带,比如新媒体领域等。
进入“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应追求较高的发展质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指向何处,值得关注和期待。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1)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2)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
(3)着眼于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
(4)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管理。
(5)推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
(6)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能力。
一个基层文化院团的“起死回生”之路
演职人员年龄老化、运行接近瘫痪,改革前,福建省三明市歌舞团面临着基层文艺院团遇到的普遍问题。“要想活下去,只能走改革的道路。”2008年,新任掌门人童桂贤带领三明市歌舞团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成立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多元文化经营,成功走出一条“渐进式”文化体制改革之路。
“缺人、缺钱”逼出院团人事制度改革
“54名编制内团员,只有8人能上台,而且都是30多岁的大龄演员。”三明市歌舞团团长童桂贤说,歌舞团是市文化局所属的财政核补事业单位,一线演员长期无法交流更新,演出基本靠请临时演员承担。
歌舞团缺少体制外“造血”机制。“政府仅负责编制内人员 80%的工资,行政办公费、社保费等都要靠自身创收,一年歌舞团才演出十几场,营业收入最高不足30万元。”童桂贤说,“改革前歌舞团拖欠了员工400多万元的社保费,行政办公等各项经费也严重不足,事业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2008年,童桂贤经过一年准备对三明市歌舞团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明市财政核拨400多万元补交了拖欠的社保费,并将市歌舞团今后每年需缴纳的基本养老金约23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对原团内8位年龄偏大,已不能从事一线演出工作的人员进行分流,对本人愿意辞职及自谋职业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相当于本人6年基本工资的辞职补助费,人事关系转入市人才交流中心托管。
随后,三明市歌舞团将54个岗位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竞聘,对竞聘上岗的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与单位签订3~6年聘用合同。通过参与竞聘,让竞聘演职员工对自己重新定位,从原来“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立演艺公司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009 年,三明市歌舞团成立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据童桂贤介绍,公司与三明市歌舞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公司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开展演艺、庆典、礼仪、户外广告、会展设计、制作安装等多元文化服务。
童桂贤说,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实行“一团两制”。对原事业编制的人员,身份和养老保险待遇不变,在歌舞团岗位上的,根据业务水平分档,和工作量挂钩进行考核,到三歌工作的则按照工作业绩考核。新招聘人员到三歌工作,为合同制员工。
改革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原来的器乐演员褚迪建现在是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业务骨干。“工资拿惯了,突然按业绩领钱,刚开始有一些抵触情绪,甚至吵架,后来慢慢就适应了,拿的钱比以前更多了。”他说。
童桂贤介绍说,三明市歌舞团以经营公司来辅助艺术生产,将三歌经营收入贴补至外聘一线演员的工资及社保五金。
改革激发了三明市歌舞团的发展活力,收入逐年增加。2006年不足30万元,到2010年已突破458万元,2009年,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福建省文化厅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渐进式”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
“三明市歌舞团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了以‘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来达到解放文化生产力的目的。”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认为,三明市歌舞团的改革成功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两大难题,在各地国有院团改革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具有典型意义。
甘满堂说,文化体制改革如果“一刀切”的话会面临很大的阻力。对文艺院团的员工,改革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既有许多现实的问题,也涉及他们的情感,转变观念有一个过程。
童桂贤说,虽然改革在身份、养老保险方面对“老人”有保障,但在工作上完全是按照企业化运作,达到了激发员工活力的目的。
专家认为,文化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但不应是“甩包袱”,改革要成功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很多文艺院团都面临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政府要加大投入,协助解决这些问题,让院团在改革中“轻装上阵”。同时,政府部门应给予基层文艺院团资金、设备、人才、政策、演出阵地等方面的扶持,文艺院团才能做大做强,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阵地的作用。
(二)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