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明传
23768000000007

第7章 辗转的童年

战火中的幼年

1936年农历11月17日,李明出生在广东省三水县,现为佛山市三水区。

三水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合,故名三水。作为家族第三代中的第二个男孩,李明在父亲调到三水海关工作之后,就一直跟随在父亲的身边。

尽管父亲当时将李明留在身边的意愿是希望能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然而时局的纷乱,以及父亲工作上的频繁调动,年幼的李明不得不随着父母在广州、香港、澳门、上海之间来回颠簸。1938年,父亲调到香港九龙海关工作,两岁的李明和家人一起开始了在那里的生活。

尽管当时国内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但是由于香港当时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还没有遭到日本的进攻,全家人的生活也算安稳平和。1941年,5岁的李明被送到香港一家幼稚园,开始接受最初的学前教育。然而就在1941年底,日本侵略军于12月8日动用炮兵、空军、海军同时向香港发起猛烈进攻,空军首先轰炸了香港启德机场和停泊在香港海面的英军舰队,步兵随即攻占九龙要塞,英军猝不及防,被迫退守香港岛。日军经过5天的炮击,分别在北角、布莱玛、水牛湾登陆,英军被日军分割在东、西两个地区,日军两次劝降英军,遭到英军拒绝,日军向英军多个驻点狂轰滥炸,迫使英军放弃抵抗,无条件向日军投降。12月26日,日军举行了占领香港的入城式。李明只记得,在日军进攻香港那天,枪炮声隆隆,他因吃鱼的时候被鱼刺卡了喉咙而没有去幼稚园上学,后来就再也没有去了。

日军占领香港后,在香港市区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对英军士兵和香港市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有组织的大屠杀。据记载,在香港为抗日捐躯的各国人士共达1600人,市民死亡人数超过4000人。迫于上述种种压力,父亲带领全家人于1942年2月乘船离开香港,逃难到了广州。虽然当时年幼的李明对所谓的爱国主义、打击侵略者的豪情和壮志尚不明白,但是在全家屡次搬迁的颠沛流离之中,他对日本侵略者有着最单纯的反感和厌恶。到了广州之后,李明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私塾学习,而父亲也经常购买课外阅读的书籍给孩子们看,包括《丰子恺画册》《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小朋友》等,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最纯朴的人生大义、善恶是非。

据姐姐李新回忆,李明从小性格腼腆,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记得我们全家逃难到广州时,由于地方不熟悉,情况不了解,父亲只能安排我们进入私塾读书。我不喜欢古文,既不肯读,也不肯背,看着老师摇头晃脑的样子很反感。结果,天天被老师留下来罚背书,有时候甚至被老师惩罚用戒尺打手心。”但是在大姐的记忆中,“李明每次都能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背书,从来没有被罚过,还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就读蔡高小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工作调动到了澳门,此时已经9岁的李明才算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在澳门,李明进了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蔡高小学读三年级。蔡高小学创办于1919年,是一所非营利性质的私立学校。蔡高小学最初取名志道堂幼稚园,提供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预备班,1932年增办初中,1949年再增办高中而成为完全中学。该校宗旨是以基督教信仰融贯诚、毅、爱、朴的美德,实施全面教育。蔡高小学的宗旨融贯的美德,使少年李明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到上海

1947年1月,父亲向单位提出申请,要求调回上海工作。在得到批准之后,李明全家回到了上海。回到上海之后,李明到杨家渡小学插班。由于上海的小学教育与澳门的小学教育差别较大,加上李明是插班生,按照学校规定必须进行插班考试。有意思的是,原本准备到杨家渡小学四年级学习的李明,在进行插班考试的时候误进了五年级的考场,更有意思的是他居然考试通过了。就这样,杨家渡小学接纳了这个聪明爱学的孩子,并允许他跳一级直接进入五年级学习。

从澳门初回上海,由于听不懂上海话,李明姐弟都被同学们称做“小广东”,不过半个月之后,李明已经可以应对自如,和同学们自由交流了。

在洋泾中学成长

小学毕业之后,李明考入上海市重点中学——洋泾中学。洋泾中学创办于1930年,抗日战争期间因为遭到日本军队的严重破坏而多次搬迁,更换教学地点。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所浦东名校在老白渡地区的俞家庙复课。洋泾中学还是一所具有悠久革命传统的老学校,解放前,该校的多位老师是中共地下党员,当时还在同学中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地下学联。他们团结广大师生以办墙报、罢课、传阅进步书刊等形式,宣传共产主义,反对国民党的统治。在这里成立过地下少先队,发展过地下学生党员,进行过各种形式的学生运动。

李明进入洋泾中学之后,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所以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在班上排前10名。中学学习期间,李明开始对数学、物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建立跟班上老师的培养教导分不开。当时,在李明的任课老师中,教英语的曹文玉老师,教几何的方亦良老师都是中共地下党员,还有体育老师,经常带同学开展跳高和乒乓球活动,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踢小橡皮球,李明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就是这时候培养起来的。在老师的教导和影响下,李明除了努力掌握文化知识,还从老师那里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194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3岁的李明申请加入青年团组织,经张为濂老师介绍,被批准成为上海市第一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