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永恒的中国心
23768500000055

第55章 报道篇(47)

(2)问:吴老,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回想30年前,你已到正常离休年龄,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是什么力量鼓舞您一干又是30年?

吴老:紧张工作是我的最大幸福,攻关的胜利是我最大的快乐。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在我这个中国老航空人的心中为中国制造的飞机装上中国制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相信,年轻的一代,一定能够做出更大的成绩,实现我的这个愿望!

(3)问:您有座右铭吗?

吴老:不算什么座右铭,但有一句话我记了一辈子。“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一个人到社会上来,不是要这个、要那个,而是要有所贡献。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成为吴老一生的行为准则。

从1963年起,他每月多交100元党费。坚持至今,累计多交党费107000元。1971年,他补发了6000多元“**********”期间的工资,随即把4000元交给了党组织。在沈阳的20多年里,吴大观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和关心工人中的困难户,他常用三五十元或百元作为私人救济,帮助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志。近年来,他还累计向“希望工程”捐款9000元,向大学、中学母校捐款等,总数近10万元。而他自己却总是省吃俭用,生活俭朴。

从吴老的一张捐款笔记里,我统计了这样一组数据:

一、除了交正常党费外,多交党费数字:107000元。

1.从1963年每月向党多交党费100元,至1993年共30年,共计为36000元;

2.1994~2008年,向中央组织部多交特殊党费13年的收据为69000元,另四川救灾特殊党费2000元。

二、从事社会爱心、“希望工程”的捐助数字:52000元。

1.“希望工程”捐款三次共9000元;

2.西南联大希望小学等四次共27000元;

3.扬州中学捐款10000元;

4.南太平洋海啸捐款2000元;

5.四川抗震救灾捐款4000元。

三、帮助穷困职工、助学捐助:41270元。

1.1958~1970年在沈阳帮助七八人,共计1270元;

2.1982~2008年,在北京保姆脑外科手术8000元,一位同事经济困难捐助2000元,共10000元;

3.2004~2005年,助留学澳大利亚两次共30000元。

2009年新年伊始,他又拿出4000元作为自己的特殊党费上交中组部。

他几乎每年都要拿出自己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党费,作为捐款、善款无私地奉献给党组织、社会弱势群体和周边需要帮助的人。

他总是说:“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我觉得我应该感谢党,我应该对党多做一点工作,我享受的待遇已经够高了,我凭什么得到那么高的荣誉?我扪心自问,‘你做了多少工作?到现在发动机还拖着飞机的后腿!你这一生怎么弄的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我一定要交这个党费。第二因为我们国家穷啊!现在我们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脱贫。再就是还有西部开发建设那部分,都是需要钱的。我想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响应党的号召节约节省,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既然你是个中国人,你就要分担中国社会的责任。”

学习是吴老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几乎占据了吴老生命主要空间。即便是在住院的病床旁,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吴老不仅活到老,学习到老,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每每都要认真地书写学习总结和学习笔记,一直坚持了几十年。在他的书房里,我看到了整理编号的几十本读书、学习笔记,旧杂志看后,他舍不得扔掉,把自己认为好的报刊文章剪下来粘贴在旧期刊上。离休后,他每年坚持书写自己的学习总结。遇到国家重大事件发生,他总是及时学习,听广播、看电视;坚持阅读《人民日报》、《求实》杂志、《中国老年报》、《中国航空报》。

在他九十高龄时,曾谈到学习。他说,要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我的脑力、智力并不是很高。在学校里,无论是在扬州中学、还是在西南联大,我都不是高材生,学习成绩平平。但我认准了“笨鸟先飞”和“勤能补拙”的道理,智力是可以用勤奋来弥补的。

吴老努力探索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通过学习******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中华民族才有可能实现伟大复兴和和平崛起。另外,他还始终注重业务学习。开始学习的是活塞发动机,当技术进步、发展到喷气发动机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不能落后。

提到夫人华国,他说,我的家庭虽然成员少,但我们之间互相体贴、互相谅解、互相友爱。这对一个人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与爱人1942年结婚至今已66年,无论家庭出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我们互相支撑着走了过来。年轻时是患难夫妻,到老年是相依为命。我的体会是,家庭和睦对自己的事业、身体健康、晚年的幸福都有很大关系。

吴老固守其“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的生活准则,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吴老特别看重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他以数位自己的老师为榜样,把一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化作了毕生“爱国要救国,要读书,要做大事,要为人民做事情,不做大官”的实际行动——

西南联大毕业,他和新婚燕尔的夫人在很多同学改行时钻到贵州大山沟里搞航空发动机;他冒死飞“驼峰航线”,为的是出国深造,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北平解放前夕,他参加反内战、反饥饿活动,代表北航教师上台发言,提倡继承北大“民主与科学”传统,要有爱国热忱。他积极投奔解放区,向聂荣臻请求将来造飞机、造发动机。

他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为研究发动机过度劳累导致视网膜脱落。

他在“****”中关“牛棚”挨批斗,在东北的冬天深夜,坐敞篷卡车做试验参加劳动改造,恢复工作以后,来不及为自己鸣冤叫屈,却为我们与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拉开了更大的距离痛心不已。

吴老非常重视自主创新。他在学习笔记中写道:“在核心技术领域,一个伟大而自尊的民族决不能幻想别人的恩赐……自主创新之路,注定是一条艰辛之路,但更是一条希望之路!”

这就是达观且奉献着的吴大观——

他常以“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为善最乐”自勉。

2008年,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讲,是一段特殊的岁月,可谓悲喜交集。在即将送走旧年的时刻,在他的小书房里,我找到了四个问题的答案:

怎样做人?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的干部?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

吴老的人生就是最鲜活的答案。

当一个人的成长与民族的命运、祖国的发展、时代的节拍相吻合时,他的生命永远闪光。

一个人的内在世界,有自己的味道,有自己的光芒,在沉静中,孕育的是撼动天地的力量。她的沉静,不是木讷与无趣,不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而是一种能倾听、能思考的气场,可以越过喧嚣,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吴老就是这样的“达观老人”,为华夏复兴而振翅的开拓者!

这就是我认识的吴老,正像他的名字一样:吴大观,大气而达观!

中航工业举行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中国航空报》(2009年8月11日第1版)

本报讯(记者刘文波)8月9日下午,在全党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活动之际,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率先在中航工业总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