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特殊材料铸人生
23768700000011

第11章 走向社会,踏上材料应用研究之路(2)

叔公说倪莹不容易,是有缘由的。日本鬼子进了武汉之后,烧杀抢掠,****妇女,无恶不作。有女孩的家庭更是天天提心吊胆,只要有合适的男孩都仓促地让他们早早成亲。颜鸣皋离开武汉之后,杳无音信。也有人劝倪赓才,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就不要死认老理了,早点儿把倪莹嫁出去,也省得忧心如焚了。倪赓才不同意。他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他们是吃过订婚饭的。倪莹更是坚决,非颜鸣皋不嫁。这五年多来,她是度日如年,为了躲避鬼子的魔爪,平时,她深藏家中,很少外出。一听说有外逃的机会,她毫不犹豫约上三妹琴仙跑了出来。

颜鸣皋这时表态:

“就听叔公和大哥的,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他扭头看了看倪莹,“不知倪莹有什么意见?”

倪莹羞红了脸,垂头轻声说:

“我没意见,听你们的。”

就这样,在湘西小县辰溪,在借来的一间小平房里,在叔公和大哥的操持下,颜鸣皋和倪莹举办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

新婚之夜,颜鸣皋听到倪莹不间断地咳嗽,就关切地问:

“你怎么老咳嗽,是不是受寒感冒了?”

倪莹怕丈夫担心,就轻描淡写地说:

“可能吧,你不用担心,很快就会好的。”

可是,情况并不如倪莹说的那样,她咳嗽得越来越厉害了。颜鸣皋同时还发现,三妹琴仙和倪莹一样,也是咳得喘不过气来。他有点着急了,问道:

“你们俩不像感冒啊,是不是染上了其他病?”

倪莹沉吟了一阵,问琴仙:

“三妹,和咱们一块跑出来的那两个姑娘,在船上就咳。咱是不是让她俩给传染上了什么病?”

琴仙一听,恍然大悟,点点头说:

“是啊,是啊,咱这半个多月吃睡都和她们在一起,肯定是她们有什么病,传给了咱俩。”

原来,搭乘邮政船逃出武汉的共有4个女孩,在没离开日寇占领区之前,她们日夜挤在一起,躲在邮包后面。一上船,倪莹就看到那两个女孩捂着嘴轻咳。在遇到敌人检查时,倪莹的心就悬了起来,生怕她们发出响声,被敌人发现。好在两个女孩十分坚强,每次检查都强忍着,把脸憋得通红坚持许久,总算有惊无险蒙混了过来。直到脱离了日寇占领区,她们才敢放声咳嗽。这艘邮政船很小,也走得慢,十几个晚上她们都头顶头睡在一起,剧烈的咳嗽声常常吵得倪莹和琴仙睡不着觉,但同是逃难的,又不好说什么。没想到……

颜鸣皋了解了此情后,在心中暗想:妻子为了坚贞的爱情,历经了千辛万苦。他发誓:今生今世要善待妻子,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弃不离,携手相伴。

颜鸣皋立即带妻子和妹妹去了医院。一检查,果然是被传染上了肺病。

那时候,肺病可是顽症,不好治,不像现在有抗生素和消炎药。

因为当时当地医疗条件简陋,倪莹的病没有除根,时好时坏,折磨了她一生。这也成了颜鸣皋一生的痛,每每提起,他都心怀内疚,觉得对不起疼他爱他的妻子。

幸福的日子苦短。

颜鸣皋的假期很快就到了。是携妻回重庆,还是留在辰溪?这时候他有点儿拿不定主意。回重庆研究所,对他们小家庭来说,不如留在这里,因为这里有大哥和叔公,好有个照应。

这时,辰溪水泥厂正巧缺个技师。水泥生产和颜鸣皋研究的材料专业也对口。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回到单位打了请调报告,很快得到批准。

可是,颜鸣皋调到水泥厂当技师刚刚半年,小俩口的日子正过得有滋有味,心细的倪莹却发现颜鸣皋有了心事。

这天吃过晚饭,倪莹边收拾碗筷边问正在那里愣神的颜鸣皋:

“你心里是不是有啥事?”

颜鸣皋心中在犹豫,不知怎么对妻子说。

倪莹又追问道:

“你有啥事还不能对我说?有事你就说,闷在心里也不痛快。”

颜鸣皋叹了口气,说:

“咳!也没有什么大事,我只是想到目前有个出国进修的机会,所里不少同学都报了名。”

倪莹听过后,随口说:

“你想出去就出去吧。”

“我出去是到外国。”

“到哪个国家?”

“到美国去。”

“去哪里干啥?”

“我是想出去多学点东西,好为建设咱们国家出力。前两天我的大学同学水新元给我来了一封信,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要在咱们中国招考留美实习生,时间一年。正好有这个机会,我想去考。”

“那就去考啊,还犹豫什么?”倪莹说得非常痛快。

颜鸣皋闻听此言,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可是咱们结婚刚刚半年多,又要分离。你身体也不好,我怎么能放得下心呢?”

“你放心,我没事。你出去又不是不回来啦。这五年我都等了,还怕一年?你去吧,我在家等着你。多学点本事是好事,别像我学啥啥不成。”

颜鸣皋痴情地望着通情达理的妻子,一股热流掠过心头。

考上留美实习生

1944年末,颜鸣皋带着妻子倪莹离开辰溪水泥厂,回到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抓紧复习,准备应考。

在紧张的复习中,颜鸣皋知道利用“美国租借法案”参加官费留洋考试,竞争一定十分激烈,不敢有半点懈怠。就连春节那几天,他都没有迈出家门半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倪莹非常理解丈夫,变着法子为他做可口的饭菜,为他补养身体。

颜鸣皋望着妻子按时按点端来的茶饭,心中充满了感激,但一个字也未吐出口,只是深情地望上几眼,又埋头书本中。

出国留学,颜鸣皋梦寐以求,但是他和别的学生不一样,可以得到家庭或亲戚朋友资助,他只有走官费这一条路。

所以,一谈到这段生活,颜鸣皋就对妻子充满了歉意,为了学业他冷落了新婚的妻子。妻子为了他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给予了大力支持,默默无闻地付出了许多许多。

这里笔者需对“美国租借法案”做一点较为详细的介绍。

在人们的印象中,民国政府时期,中美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但事实上,中国和美国原本是两个相当疏远的国家。长期以来,中国和美国各自处于对方对外关系的边缘,如果不是日本疯狂地扩张和侵略的推动,它们在相互接近的道路上很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中美之间的距离才被拉近了一点。

1933年5月,中美之间签订了一笔价值5000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协定。

1935年5月,中美两国财政部又以备忘录和换文形式达成了一项白银协定。美国还参与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这是与中国国防建设有关的唯一方面。1932年美国空军上校裘约特率领顾问团来华,协助中国建立了中央航空学校。从1933年至1937年,美国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飞机供应者。在抗战爆发后的头半年里,仍有279架美制飞机运抵中国,此后才急剧减少。

1938年9月,为尽快加强对美外交工作,国民政府派遣胡适出任驻美大使。10月1日,外交部致电胡适,列举对美方针:(1)促成美国修正中立法;(2)尽快争取美国财政援华;(3)促请美国对日实行“隔离”政策,限制美日贸易;(4)期待中美英三国在亚洲合作,并以美国牵制英国,防止欧洲战争爆发后英日妥协。这份电报表明国民政府已形成明确的对美政策,美英之间已以争取美国为主。此后,这四个方面就成为中国对美外交的主要任务,中美接近的过程由此启动。

在中国抗战的前三年,由于中立法的存在,中国无法从美国直接获得军事援助,国民政府因此把争取财政支持和贷款作为求援重点。不过,在美国政府的默许下,中国还是从美国购买了一些军事物资和少量武器。

中国争取美国援助之所以十分艰难,一方面在于美国国内中立法的制肘,另一方面则在于罗斯福政府一直谨慎地在对华政策和对日政策之间寻求平衡,其援华的最低目标是维持中国抗战不致崩溃,最高限度是不致引起日本对美国采取报复行动。

1941年1月,在围剿****新四军的“皖南事变”发生后,美国的援助一度有所停顿,但当日、苏有可能签订中立条约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再次加快了援华步伐。1941年2月,罗斯福派遣其行政助理居里来华,考察中国政治经济情况,除表明美国愿调解国共矛盾外,主要是为即将实施的租借法案做准备。4月17日,鉴于刚签订的日、苏中立条约对中国士气打击甚大,美国政府决定立即向中国提供4500万美元的军用物资。这是租借法案军事援华的开始。5月6日,罗斯福正式声明,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并宣称“保卫中国即是保卫美国的关键”。7月,罗斯福派拉铁摩尔来华,出任中国政府政治顾问。8月,美国宣布以马格鲁德为驻华武官兼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租借物资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