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特殊材料铸人生
23768700000018

第18章 归来哟,与祖国共奋进(2)

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可颜鸣皋却游刃有余地安排好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教学和研究的双丰收。

颜鸣皋自己都觉得惊奇,那个时候精力不知为何那样充沛,干劲不知为何那样大。

归纳来归纳去,颜鸣皋解释说: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除了年轻力壮之外,还有就是心情是舒畅的,工作是快乐的,再忙再累也感觉不到,有一种饱满的精气神,始终往上提着劲。现在的人们不要怀疑,精神的力量确实是巨大的。有了这种精神,人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所以,在新中国刚刚诞生的那些年里,我们祖国的变化和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颜鸣皋说此段话时,神情充满着幸福、自豪与向往,令我们这些后来人十分地仰慕。

颜鸣皋的严谨治学态度,勤恳扎实的良好作风,诲人不倦的育才精神,以及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的信任和尊敬。

当年在他手下工作过的年轻教师和他教过的学生,现如今绝大多数已成长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有的还肩负着重要领导工作。

终生的激励

1956年1月14日。

中南海怀仁堂。

****中央专门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充分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

会上,******总理代表党中央做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聆听着周总理亲切的话语,颜鸣皋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他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革命知识分子的光荣和自豪,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同时,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党和周总理的期望,尽快完成世界观的改造……

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领袖******主席曾发表这样的真知灼见,“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在经济建设时期,毛主席更加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在这次会议的闭幕式上,他敞开战略家的胸怀发表讲话,当谈及“技术革命”时,他热情洋溢而又语重心长地说:

“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单靠大老粗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的知识分子。”

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

2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知识分子的指示》。

根据这个会议和指示精神,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在******总理和科学规划委员会负责人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组织领导下,集中数百名科学家,编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这年3月,又是一个春回大地的日子,颜鸣皋接到通知,学院领导要找他谈话。

“谈什么呢?是谈教学工作?还是领导对我的工作又有了新的安排和新的要求?……”在前往院领导办公室的路上,颜鸣皋边走边想,直到进了院领导的门他还在琢磨着。

没想到,院领导见了他第一句话就是,“颜先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颜鸣皋愣了一下,问道。

院领导开门见山:

“党中央要制定我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组织上决定让你参加这项工作。”

颜鸣皋有点喜出望外,急切地问:

“真的吗?”

“这还能有假吗。你回去把系里的工作交待一下,马上去报到。”

“好。”颜鸣皋神情庄重地答应着,心中翻滚着激动的浪花,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他心中暗想:这是党和祖国多么大的信任啊。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我就是献出这条命,也决不能辜负这山一样的重托。

几天后,颜鸣皋就去报了到,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规划的编制工作中。

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规定了我国在未来建设中572项重点科学技术任务,其中有72个重点攻关项目。

颜鸣皋倡议的开展钛合金研究被列入了规划,是重点中的重点,是72项之一。这为我国钛合金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从此以后,中国开始了对这种重要的结构材料的探索和运用。

6月14日,参加编制我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科学家们,汇集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厅。

辉煌的灯光,辉映着一张张笑脸。

颜鸣皋期盼着,期盼着幸福时刻的到来。

来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来了!

来了,刘少奇、朱德、******,以及******、****、林伯渠、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了!

掌声和欢呼声顿时在会议厅里回荡,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为祖国的科学未来而鼓掌,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欢呼。

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科学家们合影留念,那一刻,颜鸣皋的腰挺得特别直;那一刻,颜鸣皋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感觉……

几十年后,颜鸣皋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

“我把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一直悬挂在家中。它成为激励我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的最大动力。”

这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激励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一生;这动力是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懈奋斗、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引擎。

筹建中国航空钛合金实验室

向科学进军!

颜鸣皋进军的首选目标当然是钛合金研究了,可是,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条件不具备。

他只好把这个意愿悄悄地藏在心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随时准备着。

没想到,这一天却很快悄悄降临了。

那是1956年10月的一天,颜鸣皋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

“颜教授,您好!我是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所长魏祖冶。”

“魏所长好,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们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是专门从事航空材料研究的机构。钛合金是重要的新型航空材料,开展钛合金研究是我们所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准备成立一个航空钛合金实验室,可是谁来挂帅呢?没有合适的人选。我们多方打听,知道您在美国曾研究过钛合金,部领导考虑您是最恰当的人选,因此我们想邀请您来参加筹建钛合金研究室和领导钛合金研究工作。”

颜鸣皋一听喜出望外,忙说:

“那好啊,就怕教学工作离不开。”

“这些部领导都考虑了,只要您同意就行。”

“我服从组织安排,没什么意见。”

“那好,如果您现在有时间,我陪您去见一下部领导。”

颜鸣皋和魏祖冶一起来到了第二机械工业部。

在这里笔者先要介绍一下当时我国航空材料研究的现状及成立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的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步伐催生了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但是,在1949年之前,这支军队还是单一军种。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1949年11月11日,共和国成立一个多月后,人民空军诞生。此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我空军就投身到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

1950年5月,****中央根据当时的战争形势,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问题的指示》,要求原有工厂恢复修理工作,并提出试制计划,改造工厂,以充实装备,同时还提出了“组织建设航空工业研究院”的任务。

1951年4月26日,国家正式成立了航空工业管理局,隶属重工业部。******总理深知当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基础薄弱,在此间的一次会议上,他急切地这样说,“目前,我们甚至连绣花针和自行车都不能生产,但却必须先要学会制造飞机。”是的,必须先要学会制造飞机,这是抗美援朝的需要,但是,他没有脱离我国的实际,对航空工业提出了“先维护,后制造”的正确方针。航空工业全系统职工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阶段。

到了1953年,我国的第一个5年计划开始实行。这时,航空工业的主要任务也开始由维修转向了制造。但是,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由于我们没有自己的设计及研究机构,没有自己的材料标准,所以在研制国产飞机时,不敢用国产材料,就连布带、油漆、棉布这些极普通的材料也要从苏联进口。在航空界,曾经广泛流传这样一个“冷笑话”:有一次,我方与苏方进行订货谈判,苏方人员看了看我们的订货单,非常不解地问:“阿立夫油?你们要订购阿立夫油?苏联的阿立夫油就是从你们中国进口的桐油,难道你们还要向我们来订货吗?”面对苏方人员的疑问,我方人员非常尴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航空科研机构,没有自己的航空材料标准,航空工业的命运只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自己国家的机场跑道上也难以腾飞起国产飞机。

前面说过,颜鸣皋参加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编制时,曾经倡议开展钛合金研究,并被列入了规划,是重点中的重点,是72项之一。1956年4月7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华的补充协议书》,将帮助中国建立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列为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

要有自己的航空科研机构,要有自己的材料标准,是中国航空人最大心愿!几个月后,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现更名为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应运而生,于1956年5月26日在东皇城根下的北京工业学院(旧址)礼堂宣告成立。此所的主要任务是面向航空进行综合性材料研究。成立没多长时间,所址就确定迁至北京西北郊的冷泉村,原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所所在地。

当时的冷泉村可是真正的穷乡僻野,十分荒凉,除一片庄稼地外,到处是乱坟岗和荆棘丛生、杂草横长的荒丘坡地,离处于西郊的颐和园尚有十余公里,交通十分不便。刚建所时,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不少职工住在冷泉村民舍里。夜深人静时,还能听到附近山上的狼嚎狐叫。

也是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成立没几个月后,魏祖冶所长给颜鸣皋打了这个电话,从而促成也成就了他与航空材料结伴的精彩人生。

颜鸣皋随同魏祖冶所长到了第二机械工业部后,部长助理钱志道会见了他们。

钱志道开门见山,对颜鸣皋说:

“颜鸣皋同志,你亲自参与的我国12年规划把钛合金研究列为重点项目,钛合金材料对我国的航空事业是何等的重要,你也明白,我就不多说了。部领导考虑到你在国外就研究过钛合金,并有了很大的突破,想调你来担起咱们新中国这项研究的重担。”

颜鸣皋当即表示:

“我服从工作需要,一定不会辜负领导的期望。只是,这需要和学校协商。”

“这你放心,部领导已和教育部打了招呼。你现在是暂时借调,我们考虑你和第四研究所的周伦歧同志进行对调。你是弹药系,他是兵工专家,正好对口,各得其所。”

颜鸣皋点点头说:

“行。我什么时候报到?”

“当然是越快越好了,鸣皋同志,我们都等着你的好消息,给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啊!”

颜鸣皋闻听此言,热血沸腾,可一时又无法找出合适的语言表达决心,只是紧握着钱志道的手摇了摇,就告辞了。

回到家,颜鸣皋把这事告诉了妻子倪莹。

倪莹听后没有马上表态。

颜鸣皋猜想她一定不太乐意。结婚十几年,在一起的时间不长,现在刚刚安稳了,又要分开,虽说不远,但毕竟不方便。况且,他们还有了两个孩子,在生女儿时,妻子的老毛病又犯了,咳得很厉害。在一个单位工作,还能互相有个照应。这一调出去,自己更顾不得家了,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她有点想不通,是理所当然的。

谁知,倪莹思谋了一阵后,慢悠悠地说:

“你去吧,听组织的。这也正好对你的心思,对你的专业。”

这让颜鸣皋大感意外,十分地感动。

很快,颜鸣皋就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报了到,立即投身到筹建我国航空钛合金实验室的工作之中。虽然是借调,但他一点临时观念都没有,带来了行李,和大家一样住进了北京西北郊的冷泉村。

报到时,魏祖冶所长非常不好意思地对他说:

“颜先生,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你可要有思想准备啊。”

颜鸣皋挥挥手说:

“我知道。你不用担心,我来这里是工作的,不是来享福的。这里远离城市,正好安心搞科研。”

“可是工作条件也很差,咱们什么都没有,真正是白手起家。”

颜鸣皋回答得很干脆:

“我知道。困难是暂时的,咱们就从零开始。”

是的,一切从零开始,困难可想而知。

一无原材料,二无设备,更没人才。

颜鸣皋却信心十足,他知道,他是带着周总理的重托来的,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没有原材料,可以去找去买;没有设备,就自己动手造;没有人才,就自己培养。

在颜鸣皋报到的那天,魏祖冶所长还把一位叫曹春晓的年轻人叫到了办公室,对他说:

“小曹,咱们所准备成立钛合金实验室,所里决定派傅作义和你当颜鸣皋教授的助手,参加钛合金实验室的筹建工作。”

当时,曹春晓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一听非常高兴,就问道:

“颜鸣皋教授是干什么的?”

魏祖冶所长笑着说:

“说起颜鸣皋教授,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现在担任北京工业学院的系主任,目前借调到我所负责筹建钛合金实验室。颜教授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在纽约大学与尼尔森先生一起组建了该校的钛合金实验室,开展了钛合金加工织构、性能和平衡相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成为最早研究钛合金的中国学者,并在1951年冲破美国阻挠回到了祖国。”

曹春晓听魏祖冶所长这一介绍,立刻对颜鸣皋教授肃然起敬,并为自己能有机会做颜鸣皋教授的学生和助手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喜悦。他说:

“所长,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向颜教授学习,在他的领导下干出成绩来。”

魏祖冶所长点点头:

“组织信任你,你一定能干好!他已经来报到了,你在办公室里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