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石屏传
23768900000028

第28章 教8改写中国飞行员训练体制(3)

空军对教8飞机提出了8000小时的结构使用寿命要求,这对20世纪90年代国内各型飞机使用寿命普遍停留在2500~3000小时的水平来说,的确是一个较高、较苛刻的要求,而这个要求也带出很多的问题。比如教8的制造工艺等要特别注重抗疲劳、抗腐蚀性;飞机机体结构细节设计要控制应力水平;整体油箱壁板等关键部位要进行大量的疲劳试验;对于之前达不到要求的设计要进行更改等。

其实,早在K-8研制阶段,洪都为了达到巴基斯坦提出的要求,便提出结构使用寿命为8000小时。K-8的评审中,国内专家对此存在怀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后来,石屏及总设计师系统提出实现8000小时分三步走的计划:一是在设计时控制应力水平,发图后进行寿命复查,改进;二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结构件提前做疲劳试验,按试验结果再改图;三是根据全机疲劳试验结论,对于薄弱环节进行更改。2008年,经过疲劳试验,K-8结构满足了8000小时的使用寿命要求。

教8的结构使用寿命问题与K-8一样,也是按三步实施的。2008年,经疲劳定寿评审,结构使用寿命已经达到了8000小时。

教8飞机的活动舱盖与出口型K-8的为同一类结构形式,均为串列整体式。这种形式整体性好,结构简单,带来了较理想的座舱视野。然而,由于受到当时国内材料和制造水平的影响,教8选用了MYB-3浇注有机玻璃,直接在玻璃上制孔,用螺栓与骨架连接的方法。通过外场使用发现,教8飞机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座舱盖变形大,易出现裂纹等,实际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指标要求。由于座舱盖质量影响飞行员安全,空军对这个问题很重视。

此时,石屏正组织设计人员对教8的座舱盖首翻期进行攻关。这项攻关属于重大技术关键,石屏在现场蹲点。有人提议,参考国外飞机搞软连接。经讨论,总设计师系统决定,吸取国外经验,进行舱盖的软连接设计改进,以延长教8飞机活动舱盖寿命。软连接是通过在座舱玻璃边缘胶结一段软材料,由于软材料的韧性好,在软材料上制孔,能避免原来在有机玻璃上制孔导致破裂的弊端。

改进设计后,舱盖开始做各种试验。

到实验室的时候,石屏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在做试验。看得出来,这几个小伙子已经在试验现场坚持了很久。看着他们略带疲惫却仍然干劲十足的样子,石屏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曾经,石屏也像他们一样,在前辈和专家的带动下,苦心钻研,一心一意闯事业。如今,自己年岁大了,但他却非常喜爱这些勤奋上进的年轻人,也愿意成为他们的领路人,带领他们向科技巅峰进军。年轻的设计员起草的技术文件,他会逐字逐句地审阅、修改,并当面耐心地指导和解释。他会给积极上进的年轻人压担子、下任务,将他们推向科技攻关的主战场,带领他们到研制一线去实践,到车间直接配合生产,和工人交朋友,汲取营养。石屏希望,通过K-8和教8能够锻炼一支队伍,因为,只有年轻人才是祖国航空事业的未来。让石屏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沿着他曾经奋斗过的足迹,一直走下去,中国航空工业后继有人呀!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大环境原因,航空工业大受挫折,航空军品项目萎缩,各家航空企业处于“吃不饱”的境地,军工企业只能生产自救,“军转民”成了当时唯一的出路。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长期在计划体制下生存的军工企业一下子脱离政策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造飞机的改造汽车和摩托车成为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洪都几十年通过飞机修理及初教6、强5研制锻炼出来的大批军工人才大量流失,有的出国,有的经商,也有的下岗了,这样的情景让石屏感到痛惜。

K-8和教8让大批矢志不渝的航空人重新上阵,也让洪都这样一个积淀了浓厚航空文化的企业开始在新时期焕发新的风采。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洪都变得更加成熟,生命力更加顽强。

想到这里,石屏轻轻地笑了笑,然后继续投入到试验中。

在石屏及总设计师系统的关注下,设计改进后的舱盖先后完成了气密试验,抗压试验,开启试验,常温、高温、低温变形试验,静强度试验及舱盖与座椅的适应性穿盖弹射试验等。2002年底,软连接的舱盖装配飞机交付部队率先使用。2003年底,又完成了软连接舱盖的老化和疲劳试验。

进行疲劳试验是石屏长久的期待,一方面这是飞机维修的需要,另一方面,他要告诉关心我们事业的人们,教8飞机8000小时的结构使用寿命已从目标变成现实了!几经周折的活动座舱盖玻璃连接问题解决了!

1990年底,航动所和南方公司开始对新发动机进行研究,新型号发动机命名为涡扇11(WS11)。1992年8月涡扇11开始研制,1995年点火,1998年10月26日首次装上教8并首飞。2001年10月涡扇11开始小批量交付,经过一段曲折的使用、试验历程后,涡扇11于2002年3月正式定型。十年磨一剑,艰苦倍尝。

随着WS11发动机交付洪都,1999年9月,教8正式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定型试飞任务,即配装WS11发动机的试飞。至2001年10月,历时两年多,经过145个架次99小时15分的补充试飞,配装WS11发动机的教8飞机完成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航定委)批复的试飞大纲中规定的项目(因条件原因,失速/尾旋6个架次的试飞任务于2003年完成)。至此,教8飞机经过两个阶段,历时5年多才完成定型试飞工作。

2003年11月24日,教8飞机终于通过了设计定型。教8飞机从立项研制到设计定型,已走过了近12个年头。

那一天,石屏心潮澎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多少人为之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呀!石屏的思绪不由得穿越茫茫时空,回忆起无数个牵魂动魄的日子……

教8的研制过程,充满了无数的障碍、沟坎和鲜为人知的艰难。

教8终于定型了,用了12年的时间,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成员!12年,多么艰难曲折的12年啊!12年里,多少人青春年华悄然流逝,多少黑发人两鬓添白发,又有多少牵挂教8的人匆匆离去!每每想起这些,石屏便因感恩而感动……

负责全机结构设计的副总师马启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主动性强,人称“老黄牛”。他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和坐骨神经痛,工作时间一长,经常疼痛难忍,但他总是忍着疼痛,坚持工作。

在试飞院负责教8飞机失速/尾旋试飞任务的时候,江积祥已经年过六旬,这位老专家与队员们同甘共苦,在48℃的跑道上,他经常是蹲点试飞现场,右脚骨折,他也依旧如此。由于工作压力大,天气炎热,有一次,眼睛疼痛,甚至难以阅读资料。试飞院被这位为了工作不惜生命的科技工作者所感动,破例把打印资料字号放大,减轻老人的阅读负担。

为了教8研制,有的人结婚喜宴一拖就是一年,有的人已经没有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和生物钟,有的人终日埋头苦干,默默地承受着生活和家庭的各种困难……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他们,用一滴滴辛勤的汗水浇灌,以一行行坚实的脚步奠基,不断超越自我;他们,与教8荣辱与共,型号的成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与梦想;而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和顽强的坚守书写了航空史上的辉煌。

石屏说:“他们是我们的主力,他们才是英雄。”

而石屏自己呢?这么多年来,拼命工作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他似乎有干不完的活,办不完的事。石屏明白,背负攻关任务和飞机研制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压力,他必须时刻集中精力!家庭问题和工作难以同时照顾的时候,他也总是毫不犹豫,一次又一次地把天平的砝码放在了工作任务的一端。为了K-8和教8,他每天早出晚归,和家里人连话都说不上几句。夜晚,回到家里时,家人都已经熟睡了;早上,他上班时,家人还没起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全部交给了老伴。

那一年,老伴因患胆结石住进医院。石屏跑前跑后,挂号、拿药,陪爱人进手术室。可爱人做完手术的第二天,当中航技有人找他时,他就坐不住了,石屏知道是有关K-8外销的事。看着石屏坐立不安的样子,爱人非常理解地说:“你就放心去吧,K-8是大事,不用担心我。”石屏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照顾爱人的事情全部交给了儿子。

从K-8方案论证开始,他很少陪家人度过节假日,尤其是老伴,他亏欠她太多太多。当他想补偿的时候,老伴却永远地离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