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筑梦蓝天
23769200000042

第42章 飞机制造: 从“大针脚缝棉袄”到“刺绣”

———中航工业沈阳所总设计师王永庆忆罗阳

记者: 刘文波 梁晓英 李梦依

从科研到管理到党务,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不断向前; 他乐于接受新事物,创新变革,型号研制不断突破; 他调解矛盾,主持大局,协作融合经验丰富; 他勇于担当,秉持团队精神,是个负责任的领头人。

处事平易近人,工作苛求完美

记者: 请您回忆一下跟罗阳在一起工作的那些日子。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跟他一起共事的?

王永庆: 罗阳同志是1982 年到所里参加工作的,我是1986 年分配到所里来的。实际上打交道最多的,还是他后来去沈飞任总经理、董事长的那个阶段。当时,我参与了很多飞机型号的研制任务,不管是做常务总师,还是做常务副总师,基本上这些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都是他,跟罗总确实是有大量的工作往来。

记者: 那您觉得他在工作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这两天采访,我能感受到他是既平易近人,但又在工作上苛求完美的那种人。

王永庆: 就是这样。一个人的平易近人,和他对工作追求完美,这并不矛盾。比如我所接触过的顾诵芬总师平时也非常平易近人,但他对工作的敬业、执着和追求,和罗总是一样的。我觉得越是这样的人,工作起来反而越容易。特别是作为项目现场总指挥,他需要协调方方面面大量的关系。他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10多来年的型号得以成功研制、厂所之间紧密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人们都很喜欢和他打交道。我们都知道,过去飞机的研制、设计和制造,是一个阶段接着另一个阶段的过程。罗总他本身从设计员开始做起,做过科研,又做过基层和中层的管理,搞过党建和文化建设,这些方面他都有很深的研究。因此我们在型号研制、管理和组织模式的创新方面,都能够达成共识,并在重大决策上赢得一致。大家都知道生产本身有它特有的规律,就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好的产品以获取最大效益。但是对于军机科研来说,就不太适用了。一是因为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以前从来没有过任何的使用和设计经验,同时,我们的基础也不是很扎实,飞机生产在工艺和制造上要求很高。面对这种形势只能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做好。

另外,罗总从理念上、从思想上、从工作经验上,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接受新鲜事物,思考新的流程、新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作为一个管理者,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

身体力行,敢为天下先

记者: 罗总在整个科研生产中都进行了哪些创新呢?他的贡献在哪里?王永庆: 他在工作中总是不断开拓创新,带领着研制全线,或者支持研制线去搞新技术的探索。他带来了新的组织模式,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流程和新的手段。整个歼15 飞机从制造到工艺上,特殊的关键技术是非常多的。没有工艺制造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进展,某种意义上说也许就没有这个飞机,或者说这个飞机不会这么完美。

一个型号科研生产的整个过程,在时间上的跨度是很大的,每个阶段工作的重点不一样,特点不一样,那么组织模式和流程相应地就会有所改变。

比如说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定义。我们在进行详细初步设计阶段时,按过去的做法就是我把它设计完了,然后才交给沈飞进行工艺审查。这样不仅周期会拉得很长,而且设计和工艺制造之间互相没有碰撞。我们现在采取的模式是,从事工艺的同志也一起参与设计的过程,我们组成一个联合设计团队。这样的模式可以大大缩短研制周期: 一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工艺支持,我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否可以真正实现; 二是,我有一个设计想法,用怎样的工艺可以更好地实现,他能给我提供好的建议; 三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我说明设计核心,他说明工艺难点,我们这样碰撞着,争取把它实现。

而在制造的过程中更核心的是,遇到了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设计总是会有一些缺陷,总可能存在没有暴露的问题,尤其是我们现在采用各种新的手段和方法,这些问题以及在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怎么去妥善解决?在试制阶段,我们会派一些跟产的同志,和他的制造团队融合,到了计算实验阶段,我们也会把工序和实验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一个联合的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罗总建立的新的组织模式“IPT快速反应中心”,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并行工程,使得我们这几个型号,每一个型号都有突破,每一个型号都是创纪录的。

现在的飞机设计,边进行技术设计边进行工艺设计,工艺也有设计的过程。这里边管理的学问很大,一架飞机的完成至少需要几万个零件,你所需要技术的准备、工艺的准备、工装的准备,再加上把这些零件连接起来、组装起来、装配起来形成部件形成全机,必须得有一个很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是简单说边设计边制造,必须得在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高度的融合,然后在后一个阶段,尽量消灭工作的反复。

记者: 以前其他的飞机研制没有用到过这种模式?

王永庆: 没有。实际上这个模式也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如果说歼15的时候,是IPT联合设计团队刚开始联合试制制造,联合试验,那么到了下一个型号,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快速试制中心就是将设计和制造融合为一体的模式。

这种高度的融合,会使我们的效率很高。我认为,除了缩短周期,飞机的生产质量和性能还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这点还有待时间去验证。

记者: 我们是不是中航工业首家采取联合设计团队的单位?这个模式能不能推广到集团其他单位去?

王永庆: 我们是集团内首家采用这种模式的单位,我们会继续把这种机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发扬。每个单位的管理模式是单位自己去选择确定的。你看很多先进的企业,他们的管理模式并不一定是一样的,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定位具体的管理模式。

记者: 您刚才还提到了新手段和新流程,都具体指什么?

王永庆: 新的研制手段就是在整个设计制造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三维发图,数字量传递。比如,过去模拟量传递装配基本上会有3~5毫米的公差,在中间要进行补偿修型。而数字量的传递加上这种数字化的制造和装配手段,我觉得公差可以控制在零点几毫米。

顾全大局,狼团队精神

记者: 罗阳作为一个型号的现场总指挥,除了勇于创新外,您认为身上还有哪些闪光点?

王永庆: 罗总作为型号的现场总指挥,能够时刻把握大局顾全大局,这种大局观我认为也是非常突出的。围绕着我们这个项目,怎么样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拿出这个型号来,这是现场总指挥最关心的事。你看他自己平时的讲话里,“节点”“质量”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恐怕是最高的。他让飞机制造从原来的“大针脚缝棉袄”变成了现在的“刺绣”。这一切,没有大局意识是不可能做到的。

过去我们一直讲管理出效益,关键是如何去管理,怎样协调各个产业单位之间的矛盾。型号在实际的研制过程中,就是技术和进度的一个矛盾体。这种矛盾经常会出现,比如按照整个装配计划,到这个节点他该提供某个部件了,但这个时候这个部件的成品研制还没出来,那该如何去协调这些事情,既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又能保证工序的顺利完成。类似这种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有大局观的人去调节。

记者: 那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处理呢?

王永庆: 根据整个型号的总体安排和实际的情况去调整。了解清楚你所遇到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如何去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我在这边等你的时候还能干些其他的什么工作,然后再把它有机地调整规划好。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的工作协调会,有多少个单位参加,就需要协调多少个部门的进度。我们曾经有30多家单位参加这个协调会,你想想这个复杂程度会是什么样,所以必须有一个有大局观的人在这把握。

飞机的研发必然是大范围的一个协作,而且要集全行业全国的优势的力量去做这件事情。

记者: 如果让您用几句话来概括罗阳在工作方面的一些特点,您会怎么去概括?

王永庆: 勇于担当,有责任心,不断开拓创新,当然还具有狼性的团队精神。狼性就是为了团队牺牲个人。这种个人利益并不单是金钱和名利上的得失,更多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克服困难,更好地服务于大局。在航空工业,像罗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有一批非常敬业又有专业能力的一线领导人才正在带领着50万航空人向前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