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3771100000071

第71章 有一种力量 叫思想(2)

成发厂成功崛起后,1998年,林左鸣又被调往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 (简称黎明公司)任总经理。摆在林左鸣面前的是一个更大的烂摊子:有2.4万名工人的黎明公司已连续亏损5年,亏损额累计达2.3亿元,资产负债率104%;由于改革导致矛盾激化,1997年还发生过命案,整个公司秩序已混乱不堪。“黎明公司一定不行了,搞活国企不可能”的论调占了优势。然而,林左鸣绝不会让中国的航空动力之魄就这样倒下去,他到任的第一次讲话就让许多黎明人至今铭记:理出一个新思路,营造一个新机制,再创黎明的辉煌。林左鸣的这次改革更加展现了一个有思想的现代企业家的手笔。就在黎明人都为钱发愁的时候,林左鸣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告诉大家:“最缺的不是钱,而是观念!”在取得工人的理解和信赖后,林左鸣对黎明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企业员工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中时,他毅然抛出“高级人才聘用制度”,让黎明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吃了一惊,随后林左鸣在厂报上发表******,化疑解难。他郑重地告诉大家,他绝非人们心目中圣明的政治家,而是一个依法图利的商人,是围绕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工作的经营者。这封信带领黎明人开始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审视事物,观念得到前所未有的升华。在黎明公司,林左鸣充分展示了其企业拓展战略思想。在保证军品完成的同时,林左鸣提出在转包项目上谋发展,通过形成先进的生产能力加强与美国通用公司和英国罗·罗公司等顶级航空发动机提供商的合作,让黎明公司的触角从加工零件、组件向转包技术项目设计延伸。与此同时,他还带领黎明公司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之机,发挥优势生产燃气轮机,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机器设备,也为自身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思想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开阔。林左鸣来到黎明公司仅仅3年,黎明公司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生存的“吃饭机制”已经转变成了为创新而生产的“发展机制”。在带领成发厂和黎明公司走上光明的路途后,林左鸣又接受了新的挑战,这一次,他要带领整个中航工业实现腾飞。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林左鸣的座右铭是“修身、兴企、强国、富天下”,他的理想自然不是小富即安。他需要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世界地位,正如他在经济学研究小组照片上的题词:“为了中国。”在他看来,航空市场不是区域市场,而是全球市场;航空产业的竞争不是区域竞争,而是全球竞争。在中航工业,林左鸣带领大家开始向世界舞台迈进。在科技上,不断创新突破,集团公司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项位列十大军工集团之首;在科技产业化上,不断推陈出新并大力拓展国际市场,航空产品出口成交总额创历史最高水平;最值得中航工业人自豪的是,中航工业2009年成功收购了奥地利知名复合材料企业FACC公司,这是中国乃至亚洲航空制造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在中欧地区实现的最大规模的企业并购;在国际合作上,不断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实现了从转包生产到技术合作、从合资经营到风险合作、从战略引进到战略并购……在林左鸣的带领下,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航空工业的距离实现了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今天,中国航空工业已成为世界航空工业的重要力量,谁能相信昔日在航空产品上一味依赖进口的中国今天能够主动找上门去,希望成为空客旗下工厂的买家。这一切,林左鸣做到了。如今,中航工业的目标是:发展成为继波音、空客之后的全球航空工业的“第三极”。有人把林左鸣比喻成雄狮一样的企业领袖,是中国企业家里最紧缺的那种人。而林左鸣在中航工业的成功领导,不仅在于他有雄狮一般的魄力,更在于他用思想带领中航工业从发展模式、发展理念上实现了巨大的变革,为中航工业注入了先进的缔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思想。林左鸣说,他把企业的管理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事务型管理,一种是关系型管理,一种是思想型管理。在林左鸣看来,最重要的是要用思想管理,要想办法凝聚整个团队,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家。在企业管理中,林左鸣始终在研究问题、琢磨问题。他是一个用思想做企业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团队都形成了愿意研究问题的风气。

一个有思想的企业家和他的经济学洞见

林左鸣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名有思想的经济学者。正如他当年的经济学发问,直至今天,林左鸣从未停止过对推动中国企业发展的思考。作为一个希望通过兴企而达到强国、富天下的企业家,林左鸣对于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强大有着独特的情感。在工作之余,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扑在了经济学问题的思考上。很多人认识林左鸣是因为他的3本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和经济学著作《再造魂魄》《看不见的心》《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他分别站在倡导民族企业家精神和推动中国企业前瞻性地了解广义虚拟经济的角度,研究和推动中国企业的崛起。林左鸣呼吁,中华民族工业的复兴需要现代民族企业家精神的支撑,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问题不是一个工业化所能解决的。失魂必然落魄! 唯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进行一个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运动,树立起现代民族的企业家精神,并让它成为全民族的精神动力源泉,复兴才有希望。西方国家和日本的企业发展都与民族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而中国直至“洋务运动”都没能形成一种把自己的企业家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的民族企业家精神,这就导致中国不少企业家在成功后又很快被摧毁、被打倒。林左鸣认为,一个民族真正的财富是文化和精神,中国企业要转型,就要弘扬现代民族企业家精神,认同企业家的社会价值。

林左鸣的第二个洞见在于他对广义虚拟经济的开拓性研究。他带领人们一起去深入察觉经济领域中“看不见的心”,为企业指明了开拓未来市场的一个方向。在他看来,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是使用价值,人们创造、交换这种使用价值的“物本”经济活动,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看不见的手”主宰着过去的实体经济时代的世界历史进程。而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是虚拟价值,人们创造、交换这种虚拟价值的“人本”经济活动,属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范畴,“看不见的心”决定着当今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从《看不见的心》到《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林左鸣对于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独具慧眼,对于如何开拓企业市场价值也有着真知灼见。正如林左鸣对广义虚拟经济所做的一个比喻性说明:“如果实体经济是皮革,狭义虚拟经济是羊毛,那么二元价值容介态的广义虚拟经济就是皮草。实体经济永远是皮,但是把皮和毛分离,不见得价值很高,但皮草价值显然大大增长。”这足以显现其锐利思想的光芒。

在工作实践中,林左鸣也是在用这种广义虚拟经济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管理活动,他的资本运作手段,他对中航工业的定位,无不渗透着其广义虚拟经济思想的精髓。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林左鸣能够看得更远,并带领中航工业不断走向辉煌,是因为他一直没有停止思想上的探索,这种探索必定能带他走得更远。

难以忘怀的大学时光

大学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而对于林左鸣这些77级、78级的中国大学生尤其如此。大学的氛围,正如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总会给那些在校园中成长的学子烙上她的独特印记。

没有来到南航之前,林左鸣从未走出过福建省。中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农村下乡。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南京,进入南航,整个校园沐浴着的求知若渴的学风给林左鸣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为对于他们这批学生来说,能有机会上大学是很多人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林左鸣也是这样。能够到南航来求学,既是他想都未曾想过的,也是他在放弃了很多机会后“赌”来的。1977年第一次恢复高考,林左鸣没敢报南航,那次考试他虽然也入围,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并未有显著优势,当时或许有机会可以去上一个师资班,但林左鸣没有去。紧接着全县有两个招干指标,其中一个给了他,他也放弃了,因为受当时理工科学习热潮的影响,他想上理工科的大学。当时林左鸣父母心中都很忐忑,担心如果考不上怎么办,他说如果这一次考不上理工科大学下次就改考文科了。正是在人生的重要关口,林左鸣成功地“赌”了一把,让他在第二次全国高考统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并如愿进入了南航。因为难得,所以珍贵,上大学的来之不易让他像许多同学一样,用全部的努力来回报这样一次“机会”。当时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在农村务过农,或在工厂做过工人。年龄最大的同学比他大10岁,是名汽车司机,孩子都几岁了。但大家都在很玩命儿地学习,很少出去玩,自习时间都是去占教室。同学们基本上都是早上从宿舍门出来去上课,中午也不休息,接着上自习,上图书馆。林左鸣说,南航4年让这一批人很难忘,因为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种风气迄今仍烙印在林左鸣的身上,走上工作岗位30年,不管多么繁忙,他都把读书学习当作自己唯一的爱好。访谈中,林总的同事对我们说:“林总对学习的投入让人难以想象,有时候春节7天假期他都是在学习与写作中度过的。”